名家专栏

上海与深圳的双城故事/Project Syndicate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深圳这个中国的硅谷为经济特区迎来40周岁祝贺并发表演讲,而一个月之后,在上海举行的庆祝浦东新区成立3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又亲临现场发表讲话,足见这两个城市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很多年来,成功的大城市很容易被放在一起比照。在中国的超大城市中,过去上海经常被拿来和北京比照,现在深圳和上海又成为“双城记”而受到高度关注,因为这两个超大城市将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

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在英国剑桥读书的现港大教授龚启圣写了一篇文章,文章质疑,中国为何要把经济特区选址在广东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深圳?

他说,兴办特区如果是为了更好实行开放做政策和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选择当时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或者天津才对。

兴办特区有政治目的

对中国政府的那个举动,他只能给出这样一个猜测,那就是兴办特区应该是有政治目的的。

在他看来,这个政治目的可能就是为收回香港做准备。

4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再看深圳和香港的关系,是当时任何人都不能预料的。

我一直在找一张能从空中看深圳和香港的图片,最近终于找到了。

照片显示的河道就是深圳河,河的北侧是深圳特区的福田区,南侧是香港的新界。

有意思的是,从照片上看,深圳这边的经济非常发达,有漂亮的口岸,也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是河南岸的香港新界却显得很荒凉。

这样的现象其实很普遍。如果你拍一张美国得克萨斯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照片,然后拿照片让很多路人辨识一下哪边是美国,哪边是墨西哥,我相信90%的人都认为照片中看起来很繁华的一边应该是美国。

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美国与墨西哥交界地区,很荒凉的一边恰恰是在美国德州境内。而在墨西哥境内靠近美国一边,反而人口和经济活动相当密集。

经济学家可以把这个现象叫做“边界堆积”(urban pileup)。就是说,如果边界一侧是落后的地方,它就希望把更多的资源堆放在靠近发达一侧的边界旁,目的是能够接近来自发达一方溢出的好处。

举例来说,中国江苏省跟上海接壤的苏南地区就比苏北地区发达的多,因为苏南接近更发达的上海。 

深圳有“好邻居”香港

现在看,答案很清楚。

40年前邓小平先生要在深圳这个地方搞特区是因为香港那时是个“好邻居”,香港发达的经济和金融对于它接壤的深圳有很强的外溢性。

将经济特区设在紧邻香港的深圳,在经济策略上显然是个正确的选择。因为有非常成功的香港做伴,深圳的崛起大获成功。

跟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立角色不同,地理位置决定了上海的功能不仅在于它面向世界的开放,更在于其向内巨大的辐射力,因为上海是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龙头。

绝对领先地位

30年过去了,浦东新区的发展加固了上海在中国经济中绝对的领先地位,上海也已成为长三角名副其实的龙头。

因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和结构变化,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一体化。

过去10多年,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朝向更加融合的发展趋势。现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占到中国的46%。

也就是说,中国将近一半的经济流量是在长江经济带的九省两市创造的。可以说,整个长江经济带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轴。

我们再看深圳。深圳的经济总量很快要达到3兆人民币(1.9兆令吉),估计那时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将三分天下(深圳、广州和其余)。

而深圳所在的粤港澳湾区的经济增量已是中国大陆经济的13%。换句话说,粤港澳湾区与整个长江经济带贡献了中国经济的60%的体量。

所以,讨论中国经济的未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绕开上海和深圳这两个举足轻重的超级城市。

尽管都相当重要,但上海与深圳的角色依旧不同。

上海是超级经济中心

表面上看,上海像一个中老年人,但很优雅,而深圳还是个年轻人,活力四射。

但这表面的背后,是两个城市不同的经济构成与角色的差异。

上海除保留了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之外,正在转向一个以金融、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主导的超级经济中心,而深圳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的“硅谷”。

中国的“硅谷”

在过去20年中,深圳的硬科技产业发展远超上海,包括华为、腾讯、平安、大疆、比亚迪、顺丰等在内的数十家全球著名的公司都集中在深圳。

尽管如此,就综合实力而言,上海依然稳居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领先城市地位。

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会告诉我们,深圳不可能是另一个上海,也不应成为一个平庸的城市。

因为即便在政治上,中国也需要深圳这个技术实验室走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改革创新的样板或试验田。

上海则不一样。它一直被赋予太多的国家战略担当,因为在经济开放及与全球金融和贸易的联系方面,中国确实需要有上海的存在。

中国经济的发展轴也离不开上海这个龙头。

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上海和深圳当然是两个重要的引擎。

将上海更快地融入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中去,将更有力地拉动长江经济带这个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而深圳与香港更紧密的融合发展获得共识与推动更是势在必行。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言论

一人一票≠幸福/罗汉洲

最近在网络上听见2位中国內地姑娘在香港与德士大叔的对话,颇具振聋发聩的威力。

首先是德士大叔数落2位姑娘说:我们(香港)是开放、自由、有投票、一人一票、投票选领导人的,你们都没有,你们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你们不要帮他们说假话。

一人一票等于民主?

中国姑娘回答:我们不需要选举,我们不用操心,国家一切替我们安排好,选个啥;我们开心就好,不需别人替我们安排、不需要别人帮忙;我们生下来就吃糖,没苦硬吃做什么;尖沙咀七八十巴仙(消费人)是中国人,香港经济靠我们中国人撑起;喝着娘的奶还嫌弃娘不好;中国可能有30%人过得不太理想,70%人都可以的、挺好的;如果我们过得不好,还能來香港玩,来消费吗?我们带着钱过来,不论现金还是支付宝,我们有钱,一分钱都不少你们的;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人都在家里舒舒服服,给儿女养着。

2位姑娘说了几遍“我们有钱”,当然会令香港人不爽,但她们确是有钱,若不是那位德士大叔轻蔑中国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人民生活困难,那2位姑娘也不会声声“我们有钱”。且目前每一个国家都遭逢经济衰退,每一个国家都有难找到工做的人,中国不能幸免,别以为只有中国经济衰退。

德士大叔在英国统治香港期间出生,自小所听到的都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污蔑化、妖魔化的宣传,心里已先入为主,咬定中国没有民主、没自由、人民生活艰苦。香港回归后,他听到来自中国的资讯,他认为是假话,中国游客讲的话,他认为是“帮他们说假话”。

那位德士大叔与所有的“民主自由之士”有共同的盲点,就是以为一人一票就等于有民主,有投票权就等于人民必定幸福,人民选领导人,国家就肯定繁荣进步。

中国人幸福感高

事实是这样吗?太多的事实否定了这种观念,中国目前是第二大经济体,许许多多一人一票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是科技大国,许许多多投票选领导人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能够在月球背面把土壤挖回来,没有一个一人一票的国家做得到。

欧洲权威研究机构调查后的结论说,中国人的幸福感最高,对政府的满意度也最高;世界银行称赞中国扶贫工作做得最好,脱贫的人日渐增加。另一边厢,欧美国家街头流浪汉也日渐增加,叫中国人选个啥,有甜何必自讨苦吃?

中国人生活困苦、没有自由?中国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出国旅游、消费、暴买,中国人也是欧美奢侈品最大消费群;欧美国家已禁止中国人随意购买土地、产业、企业,它们也禁止中国人投资于某些行业,中国人的钱多到令欧美那些一人一票的国家害怕,唯恐人民币淹没它们。

我欣赏那2位中国姑娘的话:我们不需要投票,我们开心就好,不需要别人替我们安排。德士大叔视如拱璧的一人一票,中国人却视如敝屣,但他们活得比许许多多有投票权的人开心。

德士大叔有一句话倒说得很对:我们的天空和你们的天空是不同的。

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就好了,别强迫别人活在我们的天空下,别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天空,目下天下滔滔,正因为欧美集团强迫别人必须接受他们的天空,更企图强行为中国人安排怎样生活,殊不知中国人活得比他们更开心幸福。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