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的经济悖论/Project Syndicate

在西方观察家眼里,中国要么是个即将称霸全球的崛起中超级大国,要么是个濒临崩溃的脆弱国家。这些自相矛盾的看法,都只放大了中国经济运行轨迹——科技繁荣与增长低迷并存的其中一面。

而这种悖论,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数百万负责实现其宏伟愿景的共产党官员下达的指令。

在人们的印象里,中国是一个由国家领导人精确发号施令的指令型经济体,但与此相反,真正通行的是我所谓“指令性即兴发挥”(directed improvisation)的逻辑。

中央领导人释放出优先发展某些事项的信号,而中国庞大的官僚机构——包括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则根据各类政治动机,去解读这些信号并采取行动。

多人面临裁员减薪

习近平已向中国官员明确表示,他希望自己留下的政治遗产是一个以“高质量发展”和“新优质生产力”(即高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

由污染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机组成的旧经济,曾帮助中国从贫困线上跃升至中等收入水平,但习近平已经与之划清界限。他甚至看似对中国的过往增长模式不屑一顾,并将其与遭他排挤或监禁的政治对手和腐败下属联系在一起。

因此,中国官员几乎没有采取大胆措施重振旧经济的动力:成功几乎无法让他们升官,而失败则可能断送其仕途。这有助于解释中央政府为何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反应冷淡。

低生产率创新驱动

如果政策制定者能在冠病疫情后立即采取果断行动,他们或许能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但如今经济放缓不仅打击了消费者信心,也影响了人们的收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裁员和减薪。

与此同时,政府对先进技术产品生产的一味关注,促使地方政府过度投资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习近平青睐的行业。

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我和其他合著者表明在中央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专利目标(一个关于创新的标准指标)之后,地方官员通过鼓励申请垃圾专利来夸大数字,导致真正新颖的创新占比下降。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低生产率创新驱动”。

致力扶持新兴产业

尽管中国在快速实现大规模产出方面极其高效,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严重浪费。电动汽车行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有450多家汽车厂,但其中有三分一只动用了不到20%的产能。

最终这些生产商中的大多数可能会破产,致使整个行业围绕比亚迪等少数几个巨头进行整合。

不过这种做法也有好处。只要最终能催生出行业冠军,中央领导人就愿意容忍低效和浪费。地方政府也在使出浑身解数扶持新兴产业,从将风险投资与公共投资相结合,到招徕因美国审查亚裔科学家而萌生去意的科研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021年增加了2400多名科学家,而美国则出现了净流失。

从根本上说,官僚机构已经将共产主义式的“动员”(俗称“一窝蜂”运动)做法,调整为服务于领导层的资本主义式目标。

从前这一战略的目的是消费品出口,也使全球北方的家庭能够从中国激烈国内竞争中产生的廉价进口商品中获益。但自此之后,这一战略被重新用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清洁能源这些美国和欧盟都决心通过产业政策来实现主导的行业。

新旧经济深深交织

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那些最严厉批评习近平的人,也不会反对他摆脱旧有增长模式、促进高科技创新的雄心,毕竟每个国家都渴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新旧经济其实是深深交织在一起的,如果旧经济衰退过快,那新经济的崛起就势必受到阻碍。

这一点在房地产崩盘中已经显露无遗,它摧毁了就业岗位和家庭财富,导致消费者缩减开支。

生产商因为被迫出口电动汽车等滞销产品,加剧了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紧张关系——这些国家都指责中国向其市场倾销过剩产能。

转型或加深社会裂痕

简而言之,中国新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并不足以很快取代旧经济。工业机器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机会,减少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生产力的提高,往往只惠及那些受过技术教育的更年轻工人,而不是年长的劳动者。

此外,向高科技经济转型,通常需要强劲的GDP增长和健康的公共财政,好让政府能够投资于产业政策、对工人进行再培训,并为落伍者建立社会安全网。如果缺乏这些支持,转型就有可能加深社会和经济的裂痕。

然而,在经济不景气和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正在加速向尖端技术转型。这种做法是现代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比如日本在1990年代面临长期经济停滞时,就没有同时去加倍推进国家主导的创新驱动。

“中国峰值论”不准确

为确保结构转型能够成功,习近平必须强调支撑旧经济中不那么光鲜的部分,以及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或援助的重要性。

如果缺乏这样的指导,官员们就将继续优先考虑那些会加剧与西方贸易紧张局势的行业,而不是依然贡献了中国大部分经济增长的传统行业。

“中国峰值论”的说法,未能把握住中国自相矛盾的发展轨迹。它只夸大了中国的脆弱性,大肆渲染中国领导人将实施军事冒险(而美国则必须予以反击)的恐惧。正如瑞安·哈斯警告的那样,这有可能使相互对立的恶性循环升级。

那么中国是否正在衰落?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虽然GDP增长放缓,但中国正朝着一个绿色、高科技经济的方向发展,而且仍然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

但随着该国面临强劲的经济逆风且消费者勒紧裤腰带,投资者必须适应新的现实,而贸易伙伴们则要分散风险。

尽管如此,关于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还是言过其实了。回看历史,唯一能真正动摇该政权的事态发展,就是高层出现权力真空。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言论

一人一票≠幸福/罗汉洲

最近在网络上听见2位中国內地姑娘在香港与德士大叔的对话,颇具振聋发聩的威力。

首先是德士大叔数落2位姑娘说:我们(香港)是开放、自由、有投票、一人一票、投票选领导人的,你们都没有,你们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你们不要帮他们说假话。

一人一票等于民主?

中国姑娘回答:我们不需要选举,我们不用操心,国家一切替我们安排好,选个啥;我们开心就好,不需别人替我们安排、不需要别人帮忙;我们生下来就吃糖,没苦硬吃做什么;尖沙咀七八十巴仙(消费人)是中国人,香港经济靠我们中国人撑起;喝着娘的奶还嫌弃娘不好;中国可能有30%人过得不太理想,70%人都可以的、挺好的;如果我们过得不好,还能來香港玩,来消费吗?我们带着钱过来,不论现金还是支付宝,我们有钱,一分钱都不少你们的;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人都在家里舒舒服服,给儿女养着。

2位姑娘说了几遍“我们有钱”,当然会令香港人不爽,但她们确是有钱,若不是那位德士大叔轻蔑中国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人民生活困难,那2位姑娘也不会声声“我们有钱”。且目前每一个国家都遭逢经济衰退,每一个国家都有难找到工做的人,中国不能幸免,别以为只有中国经济衰退。

德士大叔在英国统治香港期间出生,自小所听到的都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污蔑化、妖魔化的宣传,心里已先入为主,咬定中国没有民主、没自由、人民生活艰苦。香港回归后,他听到来自中国的资讯,他认为是假话,中国游客讲的话,他认为是“帮他们说假话”。

那位德士大叔与所有的“民主自由之士”有共同的盲点,就是以为一人一票就等于有民主,有投票权就等于人民必定幸福,人民选领导人,国家就肯定繁荣进步。

中国人幸福感高

事实是这样吗?太多的事实否定了这种观念,中国目前是第二大经济体,许许多多一人一票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是科技大国,许许多多投票选领导人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能够在月球背面把土壤挖回来,没有一个一人一票的国家做得到。

欧洲权威研究机构调查后的结论说,中国人的幸福感最高,对政府的满意度也最高;世界银行称赞中国扶贫工作做得最好,脱贫的人日渐增加。另一边厢,欧美国家街头流浪汉也日渐增加,叫中国人选个啥,有甜何必自讨苦吃?

中国人生活困苦、没有自由?中国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出国旅游、消费、暴买,中国人也是欧美奢侈品最大消费群;欧美国家已禁止中国人随意购买土地、产业、企业,它们也禁止中国人投资于某些行业,中国人的钱多到令欧美那些一人一票的国家害怕,唯恐人民币淹没它们。

我欣赏那2位中国姑娘的话:我们不需要投票,我们开心就好,不需要别人替我们安排。德士大叔视如拱璧的一人一票,中国人却视如敝屣,但他们活得比许许多多有投票权的人开心。

德士大叔有一句话倒说得很对:我们的天空和你们的天空是不同的。

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就好了,别强迫别人活在我们的天空下,别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天空,目下天下滔滔,正因为欧美集团强迫别人必须接受他们的天空,更企图强行为中国人安排怎样生活,殊不知中国人活得比他们更开心幸福。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