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抗疫做法迥异/Project Syndicate
2019冠状病毒病已夺去了70多万人的生命,感染超过1900万人,且无论富裕还是贫穷的经济体都无法独善其身。但纵使世界大多数地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衰退,其采取的政策对策却大有不同,而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对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两个地区无疑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经济今年将收缩8.7%(相对于2019年1.3%的增长)。
而东盟+3区域——10个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汶莱、柬埔寨、印尼、寮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加上中国大陆、香港,日本和韩国——的GDP增速预计将从2019年的4.8%,降至0%。
两个区域的政策制定者都做出了积极应对,出台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及其他多项经济支持措施。
但是两地不同的经济结构、制度安排和脆弱性,意味着各自支持的规模、内容和分配方式都不尽相同。
在欧盟,财政规则——特别是预算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的严格规定——被暂时取消来为各国提供更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空间。
当然,各国的财政和金融空间依然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刺激措施的规模也因国而异——从意大利的相当于GDP的50%,到爱尔兰等其他国家的几个百分点。
东盟刺激规模小
而东盟+3区域的刺激规模上下范围更窄,但差异不大。日本的刺激政策力度最大,相当于GDP的40%,而其他经济体则在10%左右。
总体来说,财政措施以及间接金融措施(例如暂缓债务支付)的规模,在欧元区相当于GDP的近29%,在东盟+3区域则为13%。
危机应对规模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对企业的担保支持程度来展现。
在欧元区,规模相当于GDP的5.3%的可支配预算措施,是由总额接近GDP的21%的多个流动性工具来支撑的,而这些工具则包括通过银行系统将流动性导入经济的各项公共担保计划。
东盟+3经济体,也采取了类似规模的可支配财政措施(规模平均相当于GDP的5.1%),但背后支撑的却是平均仅相当于GDP的5%(包括临时债务减免和暂缓支付)的流动性支持计划。
欧提供补偿保就业
而欧元区和东盟+3的税收和社会贡献费用延期支付规模也近似。
两个地区也都采取了措施来支撑家庭收入,尽管这方面的结构性差异也会转化为截然不同的手段。
欧元区经济体偏爱就业岗位保留计划,因此采取了短期工作补偿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而各个东盟+3经济体尽管存在异质性,却往往都拥有较大规模的非正规经济,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较弱的社会安全网,因此直接收入支持计划被证明是有效的。
此外,规模约相当于GDP的5%的自动稳定器(例如税收以及失业保险覆盖率和社会福利的扩大)在欧元区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大多数东盟+3经济体中此类稳定器的规模,估计只相当于GDP的1.1%。
应考虑永续政策
另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则是体制上的差异:与东盟+3不同,欧洲的现有架构允许在区域层面采取补充性政策措施。甚至在欧盟启动其史无前例的7500亿欧元(约3.75兆令吉)复苏基金之前,财长们就已经同意了三个总值达5400亿欧元(约2.7兆令吉)的计划。
首先,欧盟委员会的减轻紧急情况失业风险支持计划,可以以优惠条件向成员国提供高达1000亿欧元(约5000亿令吉)的贷款;其次,欧洲投资银行可动员多达2000亿欧元(约1兆令吉)资金来支撑企业;最后,欧洲稳定机制的疫情危机支持计划有能力提供最高2400亿欧元(约1.2兆令吉)信贷额度以支持在新冠病毒危机期间的医疗保健和预防措施支出。
当然,欧元区的一体化结构也会带来风险,特别是在冠病病毒危机助长成员国经济之间不稳定性分歧的情况下,而一些泛欧元区举措(包括复苏基金)则旨在减轻这种风险。
两地在货币政策手段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致力于降低政策利率和注入流动性。
东盟+3经济体所使用的关键措施包括政府对特定银行贷款活动的担保,临时融资额度和公司债券采购。此外还会放松一些监管去鼓励那些资本充足的银行业去为借款人提供某些救济。
结构性差异大
相比之下,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几乎没有降低利率的空间,因此严重依赖量化宽松政策。
为此欧洲中央银行扩大其1200亿欧元(约6000亿令吉)的资产购买计划,并制定总额7500亿欧元(约3.75兆令吉)的新一轮临时疫情紧急购买计划,随后又追加6000亿欧元(约3兆令吉)。
冠病病毒疫情凸显了两地的结构性差异,体制框架以及政府和金融体系建立缓冲的程度,是如何塑造了各不相同的危机应对方式。但上述短期紧急行动还仅仅是开始。
我们依然无法确定冠病病毒危机将如何发展。新一波感染浪潮可能会让各地重新实施封锁以至于阻碍甚至逆转经济复苏,并加剧财政压力,或许还需要增添额外刺激措施。
而即便病毒能相对较快地得到控制,复苏之路也会相当漫长。
在欧洲和亚洲,政策制定者须开始考虑如何将紧急措施转化为更具可持续性的政策。他们的做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目标,维护自身经济长期前景,应该是相通的。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亚洲烹饪大赛 马口石师傅夺金奖

陈观胜(石师傅)(左二)与张聒翔(右二)、邱惠进(右)与锺绘名分享金牌作品。
(马口26日讯)马来西亚餐饮精英传承顾问陈观胜(石师傅)代表亚洲世界消费人协会,参加亚洲烹饪大赛,以“香猪猪叁峇椰浆饭”夺得金奖。
来自马口的石师傅(52岁)也是IGCI国际美食认证学院院长、MTPN餐饮顾问。他是马口美食家族的著名厨师。
他冲出海外发展厨艺经年,这是他第4次夺得国际性奖项,同时也在厨艺方面步步高升,由初期的铜奖、银奖、晋升至金奖。
他日前在马口好主意餐厅以“香猪猪叁峇椰浆饭”金奖作品,与森州行政议员张聒翔、市议员锺绘名、邱惠进与媒体记者们分享美食。
他于本月15日出席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主办的ACE 2024亚洲烹饪大会中夺奖。
在全场300余名好手参赛中脱颖而出的石师傅说,这项赛会他也受邀担任别组的评审,赛会主要目的是作为国际美食文化交流,可是要在300多名厨师好手中夺奖,实属不易。

“香猪猪叁峇椰浆饭”在美食文化交流会中脱颖而出夺得奖。
这一道充满文化气息的美食,主要灵感来自椰浆饭,可是现场内很多厨师都以鸡肉为主食,他灵机一动将鸡肉改为猪肉,让喜爱猪肉的中国人品尝,结果效果奇佳。
他说,中国人喜欢吃烤肉,因此他将猪肉以烤肉方式融入椰浆饭内,成为别具一格的美食。
10岁就在马口追随长兄学习烹饪的石师傅,可说是来自烹饪家族,家中兄长都是从事餐饮业,排行最小的他冲出海外,只身闯天下,也到世界各国去参加美食文化交流,从中学习与结交不少名厨。
参赛作品的食材大部分都从大马携去,包括米饭、花生、江鱼仔、黄瓜、香料、椰浆,只有猪肉与鸡蛋是当地采购。

陈观胜(石师傅)展示他的得奖作品“香猪猪叁峇椰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