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亲自做功课才能成功/冷眼

从巴菲特退出航空业的决定,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1)股票投资一定要长期监管。商场千变万化,稍微偷懒,就会落后,所以买进股票之后,一定要长期跟踪有关行业及个别公司的变化,根据新趋势或变化作出买进、持守或脱售的决定,这样才可减低风险,提高胜算。

“出错”是投资常态

(2)股市根本没有“全能”的投资者,要彻底了解经济、行业和个别公司,是不可能的,所以出错是难免的。

其实,出错是股票投资的常态,不肯接受这常态的人,将长期遭受心理压力,投资成为苦差,这样的人不适合投资股票。

我们作为股市的散户,唯一可以做的,是倾全力做功课,把错误减至最低程度。



我认识一个拥有丹斯里头衔的成功投资者,他是我的偶像,他投资的金科玉律竟然是“尽量减少错误”,而不是志在“从不犯错”。

在股市“百战百胜”是不可能的,能做到胜多败少,及“赚就赚间厂,输就输粒糖”,就可以成为超级成功的投资者,不需要“百战百胜”。

(3)惟有懂得捕鱼之道的人,才能长期捕获大量鱼虾。我认识一名来自渔村成功的渔夫朋友,他对我说:“近山知鸟音,近海知鱼性”,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懂得鱼性,他爬上船桅眺望,一看就知道鱼群将出现在何处,然后指示船上的工人在何处下网及如何下网,所以几乎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

所以,股票投资要成功,一定要亲自做功课,不要依靠别人的“贴士”,亲自做功课而成功的人我见得多了,靠别人“贴士”而长期成功的投资者,我几乎没见过。如果你想在股市成功,除了亲自做功课之外,别无他法。

勿赚粒糖输间厂

理由很简单,每一项投资,都要根据数据、个人的眼光及感受,才有可能作出较正确的判断,所以,买股票是非常个人的行为,靠询问别人来作出投资决定,对有关股票没有认识更没有感受,很难作出较正确的决定。

缺乏认识及没有感受,对有关股票就没有信心,稍有起落就惶惶不可终日,买对时不能持久,所得只是蝇头小利,赚到“一粒糖”,就脱手唯恐不及;买错时又不懂得像巴菲特投资航空业那样,及时脱售,结果“输间厂”。长期如此没盈亏已算幸运,最后倾家荡产才是人生惨事。

赚钱亏钱是非常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痛痒,别人没理由替你担忧,何况这个“别人”可能本身也受一大堆问题的困扰,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无能力照顾你。

所以,要投资成功,自己做功课才是办法,不能靠别人。

反应

 

国际财经

目睹遗产争夺悲剧 巴菲特建议父母生前做1事

(纽约27日讯)为避免兄弟姐妹为遗产争夺而造成家族失和,甚至对簿公堂,现年94岁股神巴菲特建议,所有父母在签署遗嘱前,应让成年子女阅读遗嘱,让他们了解遗产分配的逻辑,以及身后应负的责任。

CNBC报道,巴菲特育有三名子女,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无论父母财富多少,在签署遗嘱前应让子女先行过目。

巴菲特信中表示,若子女对遗嘱提出质疑或建议,父母应耐心倾听,并采纳合理的建议。毕竟,父母不希望当子女在看到遗嘱提出疑问时,他们已无法亲自回应。

巴菲特回忆,多年来曾亲眼看到“许多家庭因为遗嘱的公开而被迫离散,这让受益人感到困惑,甚至产生愤怒或忌妒。

财务规划师博恩帕斯(Douglas Boneparth )认同巴菲特的建议,认为父母应让子女对遗产分配有现实的期待。他表示,子女的想像力可能会失控,认为自己应获得更多,如果子女的财产继承分配不均,父母需要解释原因。

CNBC顾问委员会成员麦克拉纳汉(McClanahan)也赞同巴菲特的看法,提醒父母在预立遗嘱前,应事先询问子女什么对他们很重要。

他提醒,若子女在工作或金钱管理上不负责任,继承大笔遗产可能会进一步损害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抱负。如果子女尚未成熟,得知自己拥有遗产反而会造成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提前写一封信,在身后让子女收到,说明遗产分配的决定。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