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免责声明,非同凡“想”/麦传球

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而在股市上,也有一种与股价变动类似的说法:“看涨是涨,看跌是跌;看涨不是涨,看跌不是跌;看涨还是涨,看跌还是跌。”

尽管我已经活了半个多世纪,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因此,我不会假装我对禅有很好的了解。

相对而言,虽然我在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货币、银行结构性产品和衍生品)只有27年的交易和工作经验,但我看到的交易和投资理论与策略,与许多人是有可能不同的(因为我很幸运能够在金融市场的许多方面和部门获得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我可以了解普通散户不了解的交易现象,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只能了解我们所知道或经历过的事情。

自2014年以来,我一直在做兼职投资研讨会与培训课程。大多数演讲和培训者拥有的标准幻灯片之一是“免责声明”。 

为什么免责声明对于与投资主题相关的研讨会是如此重要? 

我相信许多人都知道个人或商业网站上有免责声明。 但是,我认为实际上没有多少人阅读免责声明的内容。

原因是他们认为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起诉网站所有者,或是因为他们只是在随意浏览网站。即使他们有付费使用网站,他们也几乎不会阅读使用该网站的免责声明、条款和条件等。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Baidu),“免责”也称法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的免除。免责不同于“不负责任”或“无责任”,因为免责是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的。

我们看到到处都有免责声明,在付费停车场有“自行承担停车风险”(Park at your own risk)的免责声明等。

不影响报告信息可信度

话说回头,最近股市的投资“专家”似乎有所增加。这促使证券监督委员会发表声明,警告说任何人未经许可提供投资建议都是非法的。

证监会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任何投资建议,无论是通过诸如分析员报告之类的正式渠道,还是通过面簿和Telegram之类的社交媒体平台,都被视为《 2007年资本市场和服务法》(CMSA)七种受监管的活动之一。

这促使许多投资大师采用了各种免责声明,例如:

1.标准方法,即适当地声明其交易和投资知识与信息共享,是出于教育或娱乐目的。

2.有些人仍在进行股票分析,但使用昵称或别名、植物或动物名等(与上市公司的徽标相似)。

3.当然,最谨慎的做法是不会突出任何上市公司的名称,而只是讨论整个行业的前景等等。

如果文章或网站中的评论、讨论以及任何分析员报告均包含免责声明,是否会降低报告或信息的可靠性或可信赖性? 

我的看法是不会。

分析员的报告是否可靠,取决于其依据或所述建议是否通过事实和数据得出的。

当然,事实和数字的准确性,并不意味着目标价格预测的准确性,因为事实和数字仅只是计算所需的输入,而准确性则是基于使用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公式中假设的可靠性。

为所有者提供保护

当然,作为一个职业培训师、网站所有者、分析报告等,我们应该有免责声明来保护自己。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总是会利用或欺负其他不会用基本法律保护自己的无辜者。

免责声明就像一份保险,旨在为所有者提供保护。当然,在法律上它仍然是可以受到挑战的。 

对我而言,任何免责声明中最有用的方面是,它们提醒了我,所有用于投资决策的建议、预测或任何其他信息,都有可能是不完整,包含风险因素,过时甚至是错误的。

它提醒我,无论我对事件的结果、财务或其他事情有多大的信心,我都应该时刻谨记不要冒险或承担过多的风险。庄子有云:“ 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免责声明直接是在保护免责声明的所有者,但是,事实上它间接地保护了与免责声明所有者有个人或业务关系的所有人。

对于与投资有关的免责声明,作为免责声明所有者的对应方,我们将被提醒有关各种形式投资的固有风险。

在没有免责声明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投资在不适合自己投资风险偏好的投资产品。

投资前应寻求合法顾问建议

后记:免责声明。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出于教育和娱乐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你应先从持牌投资顾问处寻求投资建议,因为所有的投资都涉及风险的(一笑)。

后后记:如果你阅读我的文章并意识到它与投资和交易有关,那么你是正确的。如果你阅读我的文章,认为那是关于心态、行动和生活的信息,那么你也是正确的。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篇幽默的文章,只是伪装成投资文章,那你也是正确的。

当然,有些人觉得我的文章很无聊,那你也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对所见所闻的看法或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素质。

最近,有没有人和你聊?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