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会爆发“疫苗战争”吗?/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现在全球多个国家仍然深陷冠病疫情,而疫苗承载了摆脱疫情的希望,各国是否为了争夺疫苗而上演过去的一幕呢?

在我们看来,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使争夺的方式并非那么简单粗暴,但激烈程度也不会低,在极端情况下,很可能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疫苗战争”。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估计,全球疫苗竞争可能表现为不同的情况:

第一,是疫苗研发与生产国与非生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这是最明显的一种竞争方式。

全球虽然有上百个疫苗研制计划,但能够较快研发并生产疫苗的国家毕竟是少数。各疫苗生产国肯定会优先满足本国的疫苗需求,而非生产国尽管有同样的需求,在疫苗供应上也会排在后面。

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和近邻,加拿大也面临缺乏疫苗供应的问题。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曾警告,加拿大国民等待疫苗将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首批面世的疫苗很可能会率先让生产国的人民接种,估计加拿大最快要到2021年头数个月才能获得疫苗。

面对国内的批评,特鲁多表示,美国、英国及德国均拥有大规模生产疫苗的设施,但加拿大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

第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疫苗竞争。

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不仅在疫苗研发和生产上有明显体现,在疫苗分发、供应和购买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大部分的疫苗研发和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少数国家能够研发并大量生产疫苗。相当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冠病疫苗实施计划(COVAX)来获得疫苗。

毫无疑问,由国际组织协调的带有人道意义的疫苗分发,将难以排在最先批次的供应计划中。尤其是考虑到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疫苗需求巨大,在疫苗供应上将处于靠后满足需求的位置。

地缘政治影响难免

第三,是全球疫苗研发和实施计划中难以避免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COVAX计划拟于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亿剂冠病疫苗,供应给那些“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

本质上,疫情救助中的人道主义没有国界,无关政治。但实际上,在疫苗的研发、生产、标准、使用许可、出售与分发等方面,除了因为研发生产水平导致的差异外,还会出现明显的地缘政治阵营。

可以肯定,中国与俄罗斯的疫苗几乎不太可能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中俄两国也可能会设置一些相应的门槛来保护自己的疫苗生产和利用。这种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OVAX计划的落实。

明年一半人口没疫苗

从疫苗生产能力看,辉瑞表示2021年可在全球供应15亿剂疫苗;Moderna预期明年产量介乎5亿至10亿剂;阿斯利康公司的疫苗年总生产能力为20亿剂;Novavax与印度血清研究所每年的疫苗生产能力大约在20亿剂,2021年将达到10亿剂以上。中国与俄罗斯在2021年的疫苗产能都达到约10亿剂。

粗略加总,上述主要国家的疫苗产能达80亿剂左右,可满足约40亿人的需要。这意味着,全球明年仍有约一半人口不能得到疫苗。

疫苗成功给全球摆脱冠病疫情带来了希望,但多种原因之下,全球疫苗购买和分发将充满竞争,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演化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疫苗战争”。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
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

反应

 

要闻

控诉冠病疫苗致死和并发症 8人向政府及WHO索赔6千万

(吉隆坡27日讯)8名人士指控冠病疫苗接种导致死亡及严重健康并发症,因此向政府及世界卫生组织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6000万令吉。

这8人是通过莫哈末再努丁律师楼入禀起诉,并将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与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警察总长丹斯里拉扎鲁丁、现任与时任卫生部长、现任与时任内政部长、大马辉瑞及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25造列为答辩人。

起诉人也指世卫与其总干事谭德塞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冠病大流行,是欺诈性且不科学的,并随后批准并建议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全球成员国实施行动管控令(MCO)。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起诉人称:“他们对冠病疫情提出了虚假和误导性的建议,冠病实际上是一种在实验室制造的人造生物武器,故意模仿季节性流感,并随后建议仅使用有毒实验疫苗来应对虚假大流行。”

诉方还指控,被告均极其疏忽,没有对冠病的有效性和有毒实验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或适当检查。

“慕尤丁不仅在没有适当调查和检查的情况下接受虚假疫情,还实施了行动管控令。”

他们声称答辩方利用不公平影响、欺诈、不实陈述、隐瞒事实和缺乏充分披露,来确保公众同意他们所说的有毒实验疫苗,这些策略导致包括诉方在内的马来西亚人,在没有充分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诉方寻求法庭宣判冠病是假的,是一种人造生物武器流行病,类似于季节性流感。

他们也寻求法庭声明,迫使我国退出世卫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并寻求一般、特殊和惩戒性损害赔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