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暂停升息步伐/李兴裕
2022年,在美联储激进收紧货币政策、国内经济复苏前景更强劲和通胀上行风险下,国家银行在一年内的4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中,皆宣布调高隔夜政策利率(OPR),每次皆升息25个基点,而前后总共上调了100个基点。
这令OPR升至2.75%,使它逐步正常化,接近2011至2019年的3至3.25%水平。
然而,步入2023年,国行在1月18日和19日举行的今年首个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中,将OPR维持在2.75%,令市场感到意外。
此次暂停升息之举,引发市场对国行是否正为结束当前升息周期做准备的揣测。目前是时候暂停升息了吗?增长和通胀前景之间的风险平衡是什么?
在分析员汇报会上,国行表示升息“还没有完全结束”,并重申暂停升息让国行得以评估之前连串升息行动对经济的滞后影响,而且有关滞后影响约需要12至14个月才能反映出来。
鉴于除了中国经济重启被视为是利好市场的催化剂之外,与国行在2022年11月的上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声明相比,国内外经济的评估并没有实质性变化,市场对国行暂停的理由存有疑问。
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国行在等待更多经济数据出炉,以确认大马经济是否足够强韧,足以消化之前四次升息带来的影响之际,选择采取保守策略,先暂缓升息步伐。
此外,由于美联储升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近期走软,令吉的下行压力也因而减轻,这为国行管理升息行动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间。
国行重申,当前的隔夜政策利率水平仍然宽松,并支撑经济增长。
这项声明为接下来恢复继续升息敞开大门,而是否再次升息,取决于接下来的国内增长和通胀数据。
升息周期尚未结束
国行强调了全球和大马经济增长潜在的下行风险(全球增长弱于预期、各大主要经济体更激进的收紧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以及供应链再次出现严重中断)。
这是一种“静观其变和仰赖数据”的货币政策手段。1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政策声明和分析员汇报会的重点显示,鉴于通胀前景的风险平衡仍倾向于上行,国行尚未暂停其当前的升息周期。
明显的,国行还没有到停止利率正常化的时候,它需要更多数据来确认经济状况以及通胀风险。

国家银行外观。
再升息的触发点
我们认为,从国行最新货币政策会议的声明和分析员汇报会的信息,如果接下来出炉的经济数据出现以下触发点,国行可能继续升息:
(一)国内经济没重挫
很明显,1月份的暂停升息,并不是由对增长前景的担忧引发的。
尽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计将从2022年异常强劲增长的水平放缓下来,但国行仍积极看待2023年经济增长前景。
我们预估,2023年实质GDP将增长4.1%,而2022年增长率估计为8.5%,反映内需增长已从之前的高基数效应恢复正常增长。
尽管美国经济预计将陷入温和的技术性衰退,而欧洲经济可能好于预期,但国行预计全球经济不会出现衰退。中国经济重新开放,通过贸易、投资和旅游开销对全球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马经济将受益于中国更好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国游客入境大马旅游的复苏。
在出口放缓的情况下,内需将支撑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收入前景的持续增长,将支撑家庭开销。旅游相关行业将继续扩张,需费时多年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将支援投资活动。
(二)今年国内通胀仍攀高
国行仍谨慎应对国内通胀风险,而有关风险取决于国内燃油补贴合理化和统制品的变动,以及全球能源与原产品后续发展的速度和时机。
我们必须警惕的是,中国经济重新开放后可能引发的需求上涨压力,以及其对商品与服务需求的复苏,可能引发全球强劲的物价上涨压力。确诊病例激增和暂时性的人力短缺,或将加剧供应链中断的冲击。
国行预估今年的整体和核心通胀率温和增长,但在需求与成本压力挥之不去下,仍处于偏高水平。我们预估整体通胀率将从去年估计的3.3%,于今年稍微放缓到2.8至3.3%。
(三)新预算案政策立场
由于政府的财政空间有限,将于2月24日在国会重新提呈的2023年财政预算案,有关补贴合理化的措施备受关注。
此外,鉴于成本驱动的通胀与需求风险,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能因经济需求增加而导致通胀。
未来几个月,国行可能面临艰难的沟通平衡。国行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而同时间通胀风险仍高企的情况下暂停升息,还要让市场相信,国行仍在评估增长与通胀前景之间的风险平衡,以及国行仍在致力于让国内利率正常化。
我们依然预期国行将在今年内持续升息25至50个基点,将OPR上调到3至3.25%。我们要警告,生活成本压力和家庭债务偏高(对于有财务压力的借贷者),已限制了国行暂停升息的空间。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应对特朗普2.0 美联储表现出惊人谨慎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说,他想先等等看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会实施什么政策,然后美联储再预测这对经济意味着什么。
“现在没有任何可供模拟,”鲍威尔在本月早期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不猜测、不推测、不假设。”
然而这与美联储对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大选获胜的反应迥然不同,当时美联储会议的文字记录证实了这一点。
2016的鲍威尔:猜测、推测、假设
在特朗普就职前一个月,美联储工作人员就开始预测,基于特朗普承诺的减税将获得通过的假设,财政政策料将提振经济增长,而这种增长将被利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
而且当时包括鲍威尔在内的几位美联储决策者也将财政政策变化纳入了他们的预测中。
“看起来2017年可能会出台更宽松的财政政策,”时任美联储理事的鲍威尔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2016年12月会议上提交预测时评论称。“因此我遵循了工作人员的基线假设,假定个人所得税削减相当于GDP的1%。”
他接着说,他已经调整了利率预测,预计2017年有3次而不是2次25个基点的加息。
美联储发言人不予置评。
考虑到特朗普的政策料将重燃物价压力,且美联储官员仍在努力完成40年来最艰难的对抗通胀之战,因此鲍威尔相比2016年表现出的格外谨慎令人震惊。美联储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利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税收、关税和移民政策等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前美联储理事、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兰德尔·克罗斯纳说,对抗通胀方面的“工作尚未彻底完成”,与此同时放松管制和对商业友好的税收政策可能会提振经济。他表示,随着经济得到提振,短期内“他们将走上一条更浅的利率路径。”

鲍威尔(前)与特朗普。
政治风险
对于过去曾与政府的减税政策发生冲突的央行行长来说,如何以及何时围绕财政刺激调整货币政策部署充满了政治风险。
如果过早提高借贷成本或提高太多以抵消减税政策的影响,他们会因为与政府的政策相左而受到批评。但如果加息太少或太晚,通胀可能会像2021年那样升温。
事实证明八年前很难准确预测特朗普政策建议的影响。
美联储最终从2019年7月开始降息,以应对制造业放缓以及低于2%目标水平的通胀率,此时距离特朗普标志性的减税计划获得通过仅19个月。
在曾经经历过小布什政府2001年减税政策的前美联储理事劳伦斯·迈耶看来,美联储目前的应对措施应该严格限于员工层面。
迈耶说,他们应该进行各种模拟,以了解如果减税的情况下经济将如何表现,“政策不应该基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情况。”
华尔街已行动
不过其他人担心,如果美联储等得太久才做出反应可能会犯错。
特朗普再次承诺减税,在共和党拥有参众两院控制权的情况下,其首个任期的减税措施得到延长看起来是一个可靠的预测。
数家华尔街银行已经行动。
自特朗普大选获胜以来,摩根大通、巴克莱和多伦多道明银行的经济学家已经减少了他们对到明年底降息次数的预测。投资者也调低了对2025年降息的预期。
曾任美联储理事会高级政策顾问、现任杜克大学经济学研究教授的艾伦·米德表示,无论美联储如何回应,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应对白宫和国会潜在行动的常规程序。
“围绕如何以及何时将预期的财政举措纳入基线青皮书预期,拥有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对于确保对任何一个政党提出的未来政策给予一致对待至关重要,”她说。她所提到的青皮书指的是美联储内部员工的预测和策略文件。
来源: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