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地缘对立,价值取向?/胡逸山博士

随着当下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而经济又急须增长,近日受邀参与论坛,就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发表一些意见,也许有值得更深入、更广泛地分享之处。

首先,主持人问起,国际上地缘政治的对立,以及科技制高点的竞赛,是否已然深刻地重塑本区域的价值链。

我认为,鉴于本区域(东南亚)的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发展中而非发达的阶段,所谓价值链也有高低之分,而两者是近乎同等的重要。

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一方面我们需要可能被认为是比较中低端的价值链,如传统上的农业与种植业、原产品的直接出口或就地加工、中小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业等。

因为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些行业得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让中低收入与受教育群体得以维持生计,所以,即便这类价值链或生产链可能被认为是不够高端,本区域的许多国度还是必须把它们维系下去。

况且,这些所谓相对中低端的价值链,也是得以被升级为高端的,如采用高科技的智能农业即为一例,得以更大程度的加强本地的粮食自给自足。

另一方面,我们当然也欢迎高端的、涉及高科技的价值链等的外来投资,如各种的电子电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因为彼等得以协助本区域好一些国度,尽快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早日踏入高收入的行列。

无法一步登天

但这也不是得以一步登天的。如本地的电子生产,就经历过半个多世纪的酝酿,方才有着较为显著的经济效应。

而当下地缘政治的高度对立,譬如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哪怕是间接的冲突,其实对于本区域的无论是高端或中低端的价值链都有所影响。

在高端的、所谓争取科技制高点方面,因为美国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于高科技产品、半产品等有着针对中国与俄罗斯等的禁运,导致如向来有牵涉到本地与中美的一些高端工业链,如传统上本地先初步制造的一些电子半产品,运到中国去进一步加工,再运到美国做最后组装的生产线,可能也必须被硬生生地切割开来。

所以,向来力求在地缘政治上保持中立的本区域国度,也必须在政治经济上无形中地选边站,到底是要着重生产西方还是中方所主导的高科技产品与服务?两者兼顾的老调,可能已然难弹。

选边站无可厚非

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本区域的高端价值链,的确正在被深刻的重组。

至于在中低端的价值链方面,那选择倒是很明确的。

美国近年来迈向贸易孤立主义,对许多进口货品实施高昂的关税,而且基本上美国自身就是一个农业出口国,所以,本区域得以出口到美国的这类货品不多。

欧洲方面,则很纠结于环保、劳工保护等被认为是加重生产成本的课题,也造成与彼等的商贸困难重重。

反之,另一些国度则对采购本区域的各类资源极为渴求,只要有就几乎照单全收。所以在这方面,本区域当然与彼等的商贸关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依靠这类型的哪怕是相对低端价值链的出口市场。

只要欧美方面仍然有着它们各自所着重的在贸易方面的一些坚持,那么这种自然选了边的情况,也是无可厚非的。

下次再续。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