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炒家的金融乐园/胡逸山博士
近年来,不时有报道指本地股市下跌、低迷不等,近日也是,说本地股市跟随着本区域其他许多股市一样,滑落了一些。
此类消息,每每牵动着万千股民们的心情起落,深恐自身的投资利益受损。
其实,大家即便真正有投资,也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些股市的起落。
查股市顾名思义是公共挂牌公司的股票得以公开交易的法定市场。
一般私人有限公司的股票私相交易,因为没有很大程度地影响公共利益,所以一般上没有受到极为严谨的监控。
如果一间有限公司符合有关条件而被允许挂牌“上市”了,则该公司无论是运作或其股票的交易,都会被更为严谨的监管,如超过一定显著百分比的股票交易都必须被公布、公司发生显著的影响业务的事物也必须公布等,主要就是要保护特别是小股东(或称少数股东)的利益不被无理地蓄意侵蚀。
散户话语权萎缩
然而,起码在本地,这些小股东们的股份在大多时候也的确是很小的,小到被称为散户。因为一间有限公司在本地挂牌上市,所需要“放出来”在股市里流动交易的,也只有总股数里区区的25%。
再加上本地金融当局允许所谓的“同股不同权”的做法,即在公司决议里,一些股票(俗称黄金股)配有比其他股票更高的投票权,而这些黄金股通常又为大股东们所拥有,造成散户们在公司里本来就不是很大的话语权,更进一步地萎缩。

大马股市。
大股东利益纠缠
多年来,虽然也有着零星的集合小股东们的股份“力量”,来有组织性地向公共挂牌公司“问政”的各项努力,但大多也还是成效不高,再加上散户们的股票持有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与暂时性。
许多散户们又只顾着眼前的短期利益而非公司(也引伸为自身)的长远利益,所以始终难以形成一股有持续性的监督实力。
另外,虽然拥有一间公共挂牌公司超过5%股份者即为显著(大)股东,但由于许多公司里的大股东们,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利益关系,但实质上都有着千丝万缕、心照不宣的“关系”,所以彼等联手起来把控公司,也还是易如反掌的。
不沦为“汤料”已偷笑
因此,小股东们虽然不能说是任人鱼肉,但要有效地影响公司的主要决策,也还是极为困难的。此所以有一个说法,即股市不是散户们“有资格”来“玩”的,而是大股东或大炒家们的金融“乐园”。
后者以彼等雄厚的资金与熟练的炒作技巧,每每得以巧妙地炒作个别股只甚或整个股市的起落,以从中取利。而有关的金融监管当局,虽然也努力打击、取缔这些内幕交易、股市操弄等,但到底也还是力不从心、力有不逮的。
而一般的散户,即便如何雄心勃勃,也还是沦为只能跟着大炒家与大股东们所掀起的“风”,但“跟风”也就未能“饮”到真正利益所在的“头啖汤”,自身的利益不成为裨益大玩家们“汤料”,也就值得偷笑了。
难有两全其美
如此好像把股市说得很灰暗、把股民说得很无助,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理解到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通过投资股票来赚取更高的回报,那就要面对市场上无情的风险,而难有两全其美的。
视频推荐: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