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大马2028晋高收入国?/胡逸山博士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一个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组织,顾名思义,该组织是以会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一起辅助其他国家发展经济为导向。

OECD的会员国绝大多数都为发达国家,与G20有一点重叠,但后者的会员国“资格”主要是看经济规模而非国家发展阶段,所以也有一些如中国、印度、印尼等,还算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型经济体。

换句话说,OECD是比G20更具有“条件”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可能只有G7可说是更为“小圈子”的此类“俱乐部”。

但相比于无论是G20或G7,OECD都显得更为低调、收敛。

那两个G每年都高调地召开会员国政府首脑出席的高峰会议,G7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头头们在埋堆,而G20则也有几个所谓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的头头参与,大家在召开这类多变峰会之余,通常顺便也开开双边峰会,好不热闹。

相比之下,OECD就很少召开那些外交、政治或意识形态元素很多的会议,而是更常召开高级经济或金融官僚们(如财政部长)之间的技术含量很高的、更为“实用”而又影响深远的会议,如制定会员国之间的经济或金融运作的标准等。

而因为这些会员国通常都是在国际经济或金融体系里举足轻重的成员,受到其他经济体的青睐,所以这些OECD标准,也几乎自动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此外,为做好OECD更不彰显的,但也算是基本的有关辅助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任务,OECD也做有关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如近日OECD的研究部门就指出,马来西亚有希望在2028年晋身高收入国家第的行列。

各方努力非一方居功

我在这里无意刻意唱衰本地,但也必须负责任地不立时跳入对当权者歌功颂德的行列,因为就如OECD指出,如果真能达到此项不菲的成就,那也是本地各方面多年以来共同努力的成果,而不是单一方面得以主导一蹴而就的。

对我来说,OECD这项分析的关键词语,应该是“有希望”与“高收入”。也就是说,要成为高收入国家,是人人都得以有希望的,但却不是个个有把握。

尤其是我们那一代人经历过后来黯然落空、深感受骗的所谓2020宏愿(要成为发达国家)的无情洗礼,对于这些不时冒出来的愿景,坦白说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极为“感冒”,深怕再次受到家国情怀上的“伤害”。

高收入不等于发达

所以抱着“希望归希望,是否如此以后再看”的心态,以后受伤时可能就不那么重。

至于所谓“高收入”,那也是不能与“发达”画上等号。因为就如细读2020宏愿时会发觉,所谓发达的社会不止是物质上的丰裕,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成熟,如对自由、民主、和平、多元共存等可谓是普世的价值观的尊重,那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达。

世界上也有好一些已然收入很高的国度,但却也还是停留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也未必爱好和平共存,那有怎能算是已然“发达”呢?这些也都是很值得大家引以为鉴的。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