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有牌大耳窿?/程志彬
当前,冠病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自从2020年3月开始至今,我国的疫情反反复复令很多商家叫苦连天。虽然在这段期间有些人依然生存得很好,但仍有很多商家在饱受疫情和封锁的打击,导致生意面临倒闭的危机。
相信大家的印象都还很深刻。政府去年3月18日落实第一次行动管控令(MCO)后,很多线上的“企业导师”都纷纷在网上分享现金流的重要性。
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最大的迷思,就是太过于重视盈利,或只重视利润。实际上,净利只是损益表上的概念,“现金流”才是公司最重要的命脉。
很多企业失败不是因为亏损而是缺乏现金,没有充分掌握现金流的状况而导致生意失败比比皆是。
政府为了协助企业界维持现金流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国家经济复苏计划,为人民提供迫切需要的财务援助,帮助缓解家庭、个人及企业的困境。
虽然近期银行再度实行延缓贷款措施,但是很多商家为了增加现金流也纷纷向银行申请一些额外的贷款措施,好让在疫情期间有足够的现金安然渡过难关。
可惜的是,在这个非常时期,企业家却面对银行严谨的放贷措施,而导致现金流开始吃紧。而对银行而言,严谨的放贷也是为了降低烂账的风险。
高利贷误区
俗话说“雨天收伞”,这是一般商家常用来形容银行的字语,其实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银行就是商业机构,当然也会考量本身的风险,所以在经济不好的时候,银行会更加严谨行事,甚至有些银行还会向客户索回以往已批的贷款。
前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祖莱达也因为意识到一些商家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候将会面临银行的重重刁难,因此也通过媒体呼吁大家在这个紧急关头提倡商家向有执照的贷款公司求援,缓解当前现金流严峻问题。
拥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在整体程序上,比起银行较简单、轻松和快速,但利息也相对偏高一些。正所谓“高风险高回报”(High risk high return),这些贷款公司是通过征收更高的利息来平衡这个借贷风险。所以有很多商家就以为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就等于高利贷。其实这误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区别合法与非法
其实,在大马有牌借贷和无牌借贷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差。
大马人常把高利贷与有牌借贷公司混淆了,他们都误以为有牌借贷公司都是一群“大耳窿”,其实有执照的借贷公司是受到1951年大马贷款人法令的条文所约束,实属合法。
让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参考,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和高利贷的区别:
第一:有牌借贷的利息是有上限的, 介于1%至1.5%月息,而年息则是12%至18%(抵押贷款:12%年息,无抵押:18%年息)。而高利贷的利息却远远超过。
第二:跟有牌公司进行借贷, 交易上是得到法律的保护。有执照贷款公司是不可以用无理的方式追讨债务,他们必须以最正确的途径索回欠款,所有的程序都是依法行事,可保障借贷者的安全。
以上两点就是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和“大耳窿”的最大差别。
向有执照的贷款公司申请借贷手续,又比银行简易又快速且受到法律保障,让商家可以快速合法得到现金,解决商家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别临时抱佛脚
当然,有执照的贷款公司手续与银行相比是更简易,但还是不会比无执照的大耳窿更快速。
有执照的贷款公司的定位,就是介于银行和无执照高利贷之间的其中一个融资平台。
除了有执照的贷款公司以外,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也在2017年底推出了P2P融资平台执照。
目前市场上拥有10多家合法的P2P融资平台。
其实我国应该鼓励和推广有执照的贷款公司和P2P融资的合法性,让这类非银行类贷款企业百花齐放。
这可避免企业家在向银行求助无门时可有更多选择,而不是被逼得直接去找上高利贷。
管好现金流
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企业都尽量使用自己的现金操作公司,却不太考虑向银行或有执照的贷款公司进行借贷。
往往到了紧急关头,才低头向高利贷寻求协助,以得到最及时的资金。
在此叮咛企业家要看好本身的现金流,事先做好规划和贷款准备,制定一年所需的现金流报表以免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警方打击大耳窿 9天逮捕361人
(吉隆坡26日讯)警方持续打击大耳窿非法放贷和暴力追债行动,过去9天共逮捕361人,当中年龄最小者仅18岁,最年长者为77岁。
武吉阿曼商业罪案调查部总监拿督斯里南利说,警方于2021年接获977宗非法放贷的投报,隔年接获989宗投报,2023年的投报则上升至1162宗。
他今日召开记者会说,至于今年1月至10月,警方已接获777宗相关投报,由于大耳窿非法放贷害人不浅,警方于本月4日至12日在全国各地,包括砂拉越及沙巴,展开特别行动,共逮捕361人。
南利透露,落网嫌犯包括追债跑腿、客服员、银行户头“钱骡”,以及负责泼红漆和派传单及借贷横幅人士。
他说,警方共开启136个调查档案,其中25个涉及41名嫌犯的案件已经完成调查,嫌犯也被提控上庭,至于其他嫌犯,警方仍在完成调查报告的阶段。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