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币值低迷转机在哪/胡逸山博士

马币汇率一直下跌,对美元已然超过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直逼可谓是心理关口(越过后恐会一落千丈)的1美元兑5马币,比我以前在美国念书的初期翻了一倍。

对新币也已经超过1新币对3.5马币,越堤到新加坡赚新币者颇为高兴,一些其他消费者却未必如此,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低迷的马币,照经济学原理应该会刺激出口,因为外商付予本地商家同样的外币数额,却可以买到更多的产品,对前者来说更为"划算",所以前者理应要买更多。

但本地的出口领域却面对着至少三重打击。其一,是世界上其他各地的经济也不见得特别好,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闲钱来去买东西,所以对于本地出口的需求,却也没有因为马币币值的低迷而相应上升。

寻找我国出口定位

其二,是本地的出口产品的层次,也面对这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间陷阱,科技含量相对低、人工含量相对高的低端产品的生产,已然转移到越南等新兴的工业化邻国去。

而科技含量高、高度依赖自动化的高端产品,除了部分电子产品外,又轮不到本地来生产,那么本地到底如何寻找恰当的出口定位呢?

其三,近年来本地商界的虚浮功利心大起,许多人要不热衷炒作似有似无的“商机”,要不就冲进以高科技包装的金钱游戏等来想要赚快钱,真正要干起实业、从事生产的已然越来越少。

所以,即便有着因为马币币值低迷的更高出口需求,本地至少一时之间,也未必有着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满足。

与此同时,本地的许多民生产品,尤其是在粮食、食品方面,是高度依赖进口的。

马币币值的低迷,就意味着进口商需要付出更多的马币,来向外商购买这些进口产品,而这些更高的价格,想当然耳地会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来。所以大家也就得硬着头皮来买贵菜了。

应发展高科技农业

从地理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是很没有道理的。本地地广人稀,那么多肥沃的可耕地,有什么理由需要向一些人口众多,可耕地又稀少又贫瘠的邻国来购买粮食呢?

所以,大力发展本地的现代化、高科技的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已然是刻不容缓了,否则,除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本地粮食保障课题无法达至,大家更为贴身的吃贵米问题也会高居不下。

马币币值的低迷,不否认有着本地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美国的利率持续高企,吸引(多以美元为单位的)外资离开本地;若国家银行也仿效美联储大事升息(以便为外资撤离“止血”,让外资继续留在本地),则本地的房贷、车贷等的利率也会应声而起,打工仔们也就雪上加霜,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本地可以做的,也还是多吸引高端的外资,不但为本地制造更多的高端工作,也会稳住马币的币值。

然而,假如不进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性改革,那又是谈何容易啊!

视频推荐 :

反应

 

名家专栏

晋升高收入国2难关/黄锦荣

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延续上一季超5%的速度,让首九个月的经济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了近5.2%。

以此看来,今年全年经济增长要重返5%的增长轨迹,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说重返,那是因为在疫情以前的二十年里,除了全球大衰退年,我国经济都以此速度前行。虽然疫情之后,经济增长在2022年曾有过8.7%的高速表现,但那更多是霎时光辉而非常态,至于2021年及2023年的表现实属差劲。

5%增长率并非特出

乍看之下,5%增长率并非特出,尤其是了解到我国经济增长率,在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入世贸以后出现了结构性拐点,从原来的年均9%跌落至5%,5%更像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而非令人骄傲的表现。

但此回的5%,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来当下的经济规模比起2002年第一次写下5%时的有将近3倍之大,船身虽然变大变重,但速度不减,这表示如今的经济潜力可要比当年强大得多。

二来增长的基础更为广泛,各领域齐张,商业投资更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商业投资正是经济于未来可不可以持速增长,收入是不是能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

也许最重要的,莫过于5%系我国在未来四年内能否晋升为高收入国的两大难关之一。

门槛年均拉高2.54%

根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发的衡量,我国2023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万1970美元。

假设今年经济增长达5%,令吉兑美元也微增1%,而人口则年均增长1.5%的话,那么今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将涨至1万2509美元,离2024年高收入国的1万3845美元或以上的标准,可算是最后一里路。

但门槛并非静止不变,却是以平均2.54%的速度往上拉高。如果接着下来每一年的实质GDP都能保持5%的扩张速度,且其他条件也保持不变的话,那么2028的人均国民总收入预期可达1万4917美元,有望初次跨栏,虽然成功几率不大,但2029年估计就能顺势晋升。

可想而知,一旦失去5%,高收入国的目标也将是2030年以后的事了。

外汇政策自由化

相较于5%经济增长,维持令吉每年微升1%也许是更为棘手的前提,而且按令吉过去的表现,那也实在欠缺说服力。

特朗普胜选至今,令吉转弱,即便美联储降息也无济于事。接着下来美国经济事态的发展,也将是令吉升值难以摆脱的阻力,毕竟关税和大规模遣返所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以及因减税及监管松绑预期而不断走高的美股和美债收益率,皆有让美联储停缓降息及美元走强的驱动力。

话虽如此,令吉也非穷途末路,关键是要持续强化市场,尤其是资本及金融市场对令吉的需求。唯有强化本地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国际参与,方能扩大令吉的国际需求,提高令吉的交易量,深化令吉的流动性,而令吉才有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条件。

换句话说,有序的外汇政策自由化,是晋升高收入国路上绝不能避开的途径。

日前,国行宣布允许多边开发银行及合格的非居民发展金融机构在境内发行令吉债券,并向大马企业提供令吉融资,那无疑是迈开正确的一步,因为此举可引来更多的国际债券投资者,刺激对令吉的需求。

此路一通,日后参与令吉融资的金融机构名单可进一步扩大,甚至令吉融资选项也可进一步放松,包括允许国际注册公司前来马股挂牌上市。

而外汇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是打破令吉兑换管制,促进流通,让令吉的需求从境内扩散至境外,以便令吉能充分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潜能。

所谓的高收入国,其意义就在于因收入增长及币值挺升而成就的高购买力,两者缺一不可。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