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通胀陷阱/史慧娴

你是否在加薪或得到年终奖金后,比平常花费更多的钱?如果是的话,那你应该是在经历“生活方式通货膨胀”(Lifestyle Inflation)。
简单地说,生活方式通胀是指个人或家庭支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增加。而收入增加的原因包括有获得公司加薪或升职、换了一份薪水更高的新工作,或者从兼职中获得了额外的收入。
实际上,一般人的人生中,跳跃最大的生活方式通胀会是大学生毕业后,开始拿到第一份工作的全额薪水。
虽然想花费辛苦工作挣来的钱是可以理解,但要谨记适当控制开支,以保持财务健康。
生活方式通胀这种财务陷阱是很容易陷入的。毕竟,一旦得到比平时更多的收入,抑制消费的冲动并不容易。
另外,一个人想提高生活水平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稍不注意的话,服装和外出用餐等额外开支可能会快速累积。
危险信号
积累个人财富理应是个缓慢而稳定的过程,而这通常涉持续的储蓄和投资。如果你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始终差距不大,或甚至每月没有储蓄,这会让理财变得困难。
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在获得额外收入后为提高生活享受而花费。有时,这样做能改善你的生活质量,让你保持积极和快乐心境。另外,人生重大事件,例如结婚,也会伴随着额外的开支。
不过,当你的生活方式支出占据了你的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时,让你在收入增加后却无法扩大储蓄,这就存在问题了。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的开支习惯已开始妨碍你为退休金储蓄,无法保持充足的紧急基金,甚至难以偿还债务。
3个警告信号
生活方式通胀可能是在日常中悄悄地渗入。如果你不经常查看预算,可能是过了几周,甚至几个月后,你才会后知后觉。以下是一些需要留意的迹象。
1.储蓄没有变多
如果你最近获得大幅加薪,你的储蓄或可投资金额也应该有相当大的增长。但如果两者在这一段时间内依然保持不变或增长缓慢,那就该开始注意了。
2.多方面支出增加
观察你的开支习惯是否有问题。通过仔细审查预算,你会发现提高生活质量和纯粹地挥霍金钱是有区别的。比如买一辆较大的新车或扩大住屋空间来迎接新生孩儿问题不大,但如果是每年换新手机的话就有待商榷。
3.无法明确掌控财务状况
如果你查看银行账户后会有一阵内疚感,这或许意味着你花费的钱已远远超过了该用的金额。尤其是当你得到一大笔意外之财时,而这也通常伴随着你对自我的信心大增,会很容易陷入疯狂购物的念想。
如何避免
避免生活方式通胀陷阱,对于积累财富和维护财务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有3个建议教你如何避免:
1.逐渐调整开支
想用额外挣来的钱奖励自己是应该的,但请适度消费。不要在领完薪水的第一周就大手大脚花费。
一旦激动和兴奋心情散去后,你将能够更清楚地评估自己最新的财务状况,并对预算和储蓄做出适当调整。
2.控制冲动消费
收入突然增加后,你在花费方面可能会较少克制。因此,冲动消费会成为你的大敌。
你可以先创建一个愿望清单,将你想购买的东西填入,并在每个月或较长时间后审查一次。这可给你时间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你的购买决定。
如果过一段时间后你仍然真的想买这个东西,那么就去吧。然而,你也可能会在冷静后发现现在并不需要这些东西,那可以再忍一段时间。
3.不要偏离预算
在理财方面要做的最基本的事是制定预算并坚持执行。防止冲动消费的方法之一是先审查预算,不要一获得横财就立刻外出花费。先重新安排未来几个月的预算,将一些额外的资金分配给你一直坚持的爱好和活动。
其余的资金可以用于储蓄、投资或偿还债务。你也应先评估自身的财务目标后再相应地采取行动。
最后,其实你可不必过于极端,像僧人一样放弃对一切物质的欲念。你仍然可以偶尔奖励自己,但也必须牢记本身财务状况,精明消费。
准确计算可以花多少钱是防止陷入生活方式通胀陷阱的关键。毕竟,过度挥霍虽可能让你陷入财务困境,但过度节俭可能导致你过得不快乐。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何向亲友讨回欠债呢?/史慧娴

(取自freepik)
在不同的时刻,家人或朋友都可能会来找你借点钱。
大多数人在面对关系亲密的人的请求时,可能会答应。
毕竟是自己的亲友们,你会相信他们以后会归还这笔钱。
但并非每个人都一样,你所信赖的亲友有可能是那种拖欠很久的人。
而这个等待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
奈何有些人甚至对于主动讨回钱而感到犹豫,尤其对象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时。
是否要回我们的钱?
虽然有些人可能愿意借钱给家人朋友时,不求收回这笔钱,但这通常不是个好习惯。
我们就应该要回这笔钱,毕竟是你的钱,讨回这笔本就属于你的钱,是天经地义的。
你可能同意借给那个人钱,是因为他们忘记带钱包了,或他们真的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无论哪种原因,你都将这笔钱借给他们了,并应该预期这笔钱是拿得回的,尤其是金额特别大时。
以下是为何我们应该要索回钱的原因:
●长时间不归还,可能会导致你们双方之前关系变僵。无论关系多么亲密,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严重问题。
●虽然朋友就该在有需要时互相依靠,但你必须清醒,以免被利用。
●这表明你认真地想避免债务,并意识到自己的财务状况。
●这意味着你不会让自己被利用。
●当你明确表示想要回钱时,对方将充分意识到自己需要偿还欠款。
●你不希望债务相关的压力持续存在,所以最好尽快拿回所被拖欠的钱。
如何讨回钱?
若有人欠你一些钱,最困难的部分其实是收回。
正如先前所提,人百百种,你所亲密的朋友家人可能都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假设你不懂如何联系他们并讨回钱,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1.避免争执
在如何情况下,避免争执都是好的,尤其涉及金钱时。
试图拿回你借出的钱,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并可能将其发泄在借贷者身上,而这就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因此,过度争吵可能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让你拿不回钱!
●尽量避免消极且攻击性的语言
●适时阐述当下情况,并保持中立语气
●提醒别人还钱时,请保持冷静且礼貌地询问
●若局势便糟糕,请尝试缓和局势或暂时走开,毕竟这种情况下的行动,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2.友情提醒
有时,人们可能忘记他们欠你钱,尤其金额不大且双方关系亲密的情况下。
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就这样忽视。
通常,他们会为忘记而道歉并立即付款。
但若没有,你就不得不向对方提醒了。
●礼貌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及何时可偿还,以免友谊恶化。
●向对方发出友好地短信提醒。
●等到单独相处时才提醒,以免对方尴尬。
●在一同出门时能顺便提起,对方可能支付你的餐费或饮料费用,来弥补你。
3.强调自己财务状况
无论你借出多少钱,钱还是从你的口袋中掏出来的。
这意味着会影响你的财务稳定。
当要提醒人还钱时,向他们强调你自己的财务状况有助催促他们还钱。
●向对方解释你需要支付许多账单,若能尽快还钱,你将不胜感激。
●让他们知道时限,且让他们知道你的帮助只是让他们渡过一时之难;这终究是笔贷款,而非一份礼物。
●告诉他们这笔钱可以减轻你的其他财务负担。这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到愧疚,而是让他们理解到你也有自己的财务负担。
4.书面形式要求还钱
理想情况下,你在把钱借出前,应该先拟定一份欠据,详细说明贷款的金额,及何时要偿还。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太会发生,特别是借钱对象是你的家人和朋友的时候。
然而,你应该要尝试以书面形式来讨回借款,以保留谈话记录。
●短信或电邮皆可;根据你的情况,可以自行选择内容要轻松些或严肃些。
●你所写下的内容,应该包括所欠金额、贷款日期与同意偿还的时间;这可避免任何混乱并确保大家都理解协议内容。
5.心态放松接受调整
尽量以放松的心态来要回钱,且可能要配合对方做出些调整;虽然这可能导致你较慢收回钱,但至少可以确保对方按双方所订计划来还钱。
●若没有谈定的期限,至少给对方合理的时间,才来要求还钱。
●确保在要回钱时已超过所谈期限,以不造成双方争执与误会。
●若对方无法一次还清,请让他们选择分期还款。
●若他们遇上财务困难,先尝试制定一个双方都适宜的还款计划。
至此,你已经大致理解如何以真诚的方式,要求对方还钱。
在本地追回欠款合法途径
若对方是好友或亲戚,通常不会选择这个方法。
毕竟这个步骤大概率会让双方关系断绝。
不过,视情况而定,有时我们仍需要靠本地所拥有的合法途径来追回欠款。
小额索赔法庭
对于少过5000令吉的欠款,大马人都可以向小额索赔法庭求助,这将助你免去聘请律师的费用。
这涉及《2012年法庭规则》中的198表格,你需自行填写表格并提交。
该过程要求你在指定日期参加法庭听证会,且可能会有一些小额费用。
推事庭、地庭和高庭
再来,若金额上升,就需要根据《1953年限制法》和《1957年债务人法》聘请律师来合法索要回你的钱。
该程序将进入民事法院系统,推事庭可受理最高10万令吉的追款。介于10万至100万令吉的欠款,则可由地庭审理,而超过100万令吉的欠款则由高庭受理。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