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与风投撑中国资金?/Project Syndicate
20世纪初,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曾这样写道:“旧的在消亡,新的却难产。”
今时今日,我们似乎就活在这样一个时期,面临各式各样的“病症”,包括全球供应链崩溃和高通货膨胀再现。唯一的出路是支持新市场、产业和机构的开发。但是,谁来提供资金?
在以企业能有高速增长和丰厚利润的经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和私募市场可以帮助高效率的新兴企业筹足资金,用于收购或重组效率不佳或失败的公司,来打造起新的供应链。
但是,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海啸后,各国金融监管收紧,加上之前利率长期在较低水平,主流的金融机构已变得更谨慎。它们现在更倾向于降低风险,着眼当下。
由此,债务水平达到了历史高位,市场集中度大幅增加;少数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享有庞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由于公开市场受到严格管控,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转向了流动性较差、透明度较低、监管较少的私人市场。
根据麦肯锡(McKinsey)发布的《2023全球私募市场评论》,自2017年以来,私募市场管理的资产总额每年增长速度高达20%,去年6月已达到11.7兆美元。
这种增长的推动力,是来自于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权(PE)基金,以及风险投资(VC)基金。前者主要投资于未上市或公开交易的公司,后者则投资在风险较高的初创公司,或有长期潜力的年轻企业。
至于长期的养老金机构和保险基金,以及有耐心的私人财富管理者,愿意花时间等待更丰厚的回报,它们也相信PE和VC能带来回报,尤其是规模更大、经验更多的基金。
能完成深度金融重组?

但,私募市场是否能帮助达成深度金融重组的目标,仍有待观察。虽然私募市场管理的资产总值增速(2021年增长7.7%),快于全球金融资产总额,但也仅占总值486.6兆美元的2.4%。
同样,包括养老金机构、保险机构和投资基金在内的非银行金融中介(NBFI)部门,在2021年增长了8.9%,快于其5年平均增长率6.6%,不过还是远低于私募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此外,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仅为NBFI资产总额239.3兆美元的4.9%。
另外,自去年夏季以来,投资者对PE及VC的热情似乎已有降温。2021年达到巅峰后,私募股权交易量下降26%至2.4兆美元,交易次数减少15%,至6万宗以下。
中国的PE及VC市场,也呈现相似的趋势。
去年,中国私募股权交易量大跌48.7%至1548亿美元,交易次数减少16%至9695宗。
去年上半年,中国私募市场资产管理规模虽然有增长,总额达到5390亿美元,但也仅占中国金融资产总额的0.7%,以及NBFI资产的2.7%。
不过,这落差反而能为中国带来宝贵的良机。中国的PE和VC市场明显还不够发达,而中国却占了全球生产总值(GDP)的18%,该国的PE和VC基金在自身扩张以及扶持当地经济转型方面,还有相当巨大的潜力。
中国PE及VC处理的并购交易案份额也越来越大:相比2018年仅有49%,去年已经超过56%。并购交易在冠病疫情限制措施解封后暴增,去年上半年涉及VC的交易按年也大涨61%。
政府支持解决方案
中国的PE和VC有两大鲜明特征。
其一,外国基金在这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供了国际的专业知识和市场影响力。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外资PE和VC对中国的投资大幅较少。
去年,中国新设外币基金仅114只,按年大跌超过40%。今年首季,外币基金投资中国股市的个例仅有87起,按年暴跌87.5%,金额也按年大降57.5%。
中国PE和VC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其大多数资金来自各级政府。截至去年底,中国政府机构共设立的投资基金达1531只,总值大约3.8亿美元。
中央政府在其中所占份额极小,只占了总数的1.5%,及总额的7.5%。中央政府的资金往往更着重于推进国家重点领域的投资,例如高端制造、能源和环保。
至于省、市级投资基金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区域经济。在数量和金额方面,去年省级政府在投资基金中的占比分别为24.3%和38.4%,市级政府则是53.4%和42.7%。
解决经济问题
区县政府在数量方面则占投资资金的20.8%,金额方面占11.4%。它们主要负责支持可以刺激当地经济的企业。
它们以前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尤其是房地产,但如今重点已经转到创造本地就业机会,以及重组当地工业上了。
这些投资基金的价值去年大涨近54%。
中国必须调整其工业和供应链,以应对一直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挑战。
尽管PE和VC领域的外国投资正在减少,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支持私募基金的诞生和发展,支持它们提供面向市场的解决方案,解决各种经济问题。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视频推荐 :
一人一票≠幸福/罗汉洲
最近在网络上听见2位中国內地姑娘在香港与德士大叔的对话,颇具振聋发聩的威力。
首先是德士大叔数落2位姑娘说:我们(香港)是开放、自由、有投票、一人一票、投票选领导人的,你们都没有,你们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你们不要帮他们说假话。
一人一票等于民主?
中国姑娘回答:我们不需要选举,我们不用操心,国家一切替我们安排好,选个啥;我们开心就好,不需别人替我们安排、不需要别人帮忙;我们生下来就吃糖,没苦硬吃做什么;尖沙咀七八十巴仙(消费人)是中国人,香港经济靠我们中国人撑起;喝着娘的奶还嫌弃娘不好;中国可能有30%人过得不太理想,70%人都可以的、挺好的;如果我们过得不好,还能來香港玩,来消费吗?我们带着钱过来,不论现金还是支付宝,我们有钱,一分钱都不少你们的;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人都在家里舒舒服服,给儿女养着。
2位姑娘说了几遍“我们有钱”,当然会令香港人不爽,但她们确是有钱,若不是那位德士大叔轻蔑中国经济不好,很多人找不到工做,人民生活困难,那2位姑娘也不会声声“我们有钱”。且目前每一个国家都遭逢经济衰退,每一个国家都有难找到工做的人,中国不能幸免,别以为只有中国经济衰退。
德士大叔在英国统治香港期间出生,自小所听到的都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污蔑化、妖魔化的宣传,心里已先入为主,咬定中国没有民主、没自由、人民生活艰苦。香港回归后,他听到来自中国的资讯,他认为是假话,中国游客讲的话,他认为是“帮他们说假话”。
那位德士大叔与所有的“民主自由之士”有共同的盲点,就是以为一人一票就等于有民主,有投票权就等于人民必定幸福,人民选领导人,国家就肯定繁荣进步。
中国人幸福感高
事实是这样吗?太多的事实否定了这种观念,中国目前是第二大经济体,许许多多一人一票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是科技大国,许许多多投票选领导人的国家瞠乎其后;中国能够在月球背面把土壤挖回来,没有一个一人一票的国家做得到。
欧洲权威研究机构调查后的结论说,中国人的幸福感最高,对政府的满意度也最高;世界银行称赞中国扶贫工作做得最好,脱贫的人日渐增加。另一边厢,欧美国家街头流浪汉也日渐增加,叫中国人选个啥,有甜何必自讨苦吃?
中国人生活困苦、没有自由?中国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出国旅游、消费、暴买,中国人也是欧美奢侈品最大消费群;欧美国家已禁止中国人随意购买土地、产业、企业,它们也禁止中国人投资于某些行业,中国人的钱多到令欧美那些一人一票的国家害怕,唯恐人民币淹没它们。
我欣赏那2位中国姑娘的话:我们不需要投票,我们开心就好,不需要别人替我们安排。德士大叔视如拱璧的一人一票,中国人却视如敝屣,但他们活得比许许多多有投票权的人开心。
德士大叔有一句话倒说得很对:我们的天空和你们的天空是不同的。
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的天空下就好了,别强迫别人活在我们的天空下,别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天空,目下天下滔滔,正因为欧美集团强迫别人必须接受他们的天空,更企图强行为中国人安排怎样生活,殊不知中国人活得比他们更开心幸福。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