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喜,你感到吗?/胡逸山博士
首相安华日前忽然发表面向全国的国情演说,消息仓促传出,难免引起各界的揣测。
许多人认为,近日发生一系列的涉及族群关系的事端,以及接踵而来的暴力袭击事件,安华应该是要说一些话来安定国民的心。
而当真正演说时,安华一开始的确有略为提及这些事态,不过演说的大部分篇幅,也还是专注在经济,尤其是社会经济方面。
在安华眼中,本地经济增长超过4%,而就业增长也超过2%,这是值得自豪的。
可圈可点
的确,4%的增长率,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的确是个可圈可点的成就,安华当然也就当仁不让。
然而,在更为微观的层次,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圈子里,大多数的小老板们也还是叫苦连天,认为"生意难做"的。的确,一些大宗商品,甚至是高科技产品,出口的增加,的确会带来整体的经济数字增长,但这些增长的利益,有否真正的“滴漏”到更低的社会经济层次,那又另当别论了。
当然,整体上经济有所增长,那总比连整体上都没有增长要来得好。
但如何把这些增长的利益也得以让中小企业,以至自雇者能沾到一点边,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为本地提供绝大多数就业机会的,也正是这些中小企业。
而一边厢可谓就业引擎的中小企业呼天抢地,另一边厢又说有2%的就业增长,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知如何厘清?

即便我们接受说就业是有2%的增长,但那是否就意味着大家就有着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呢?那倒未必。
一般人即便找到了新工作,那么除了少数得以继续住在原生家庭或雇主有提供住宿者外,也还是得要自己租住或购买房屋的,而那日益高昂的租金抑或房屋贷款也就扣除了薪金力的一大部分。那还不止,也许巴生谷的公共交通系统还算勉强可以,全国其他地区的,说得客气点,就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所以有工作者上下班是不是要买车子来去“闯荡”这些空间距离?
而买车也就要还车贷了。如此一来,即便有了新工作又还有多少的可支配收入得以来消费一边“刺激”经济增长呢?还有嗷嗷待铺的小孩和高堂明镜的父母要养呢?
怪不得许多人都得要去搞一至数份副业来帮补收入了,搞传销的、开电子召车的,甚至自己做糕点来卖给同事们的,五花八门,大家都在忙挣多点钱,以应付黯淡的时局。
有时对于副业的关注更胜于正业,整体来说也不知是好是坏?
补贴“合理化”
而安华在演说中所重点强调的,也还是即将开展的补贴“合理化”。这合理化,说白了点就是削减补贴,会从柴油补贴减起,过后应该会逐步扩散为对其他燃油的补贴。
这一点我倒是觉得无可厚非,因为本地虽然乃一产油国,但由政府一直补贴燃油下去,始终不是办法,因为一方面导致安华所担心的国库日益空虚,另一方面也促成一些“受益者”不但不珍惜,还拿去走私倒卖等来自肥。
而这后一种做法也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导致一些业者本末倒置地“不务正业”地来“卖油”赚大钱。所以削减柴油补贴,而把省下来的钱作为扩大社会经济辅助,这在理论上是很正面的,但在执行起来时还是得要到位,方才得以服人。
视频推荐 :
RON95双定价需考量周全/曾志涛
政府拟在2025年中推出RON95汽油双定价制。此项政策通过针对性补贴,将资源更多地分配给低收入群体,以减少高收入者和外国人的补贴。
尽管政府承诺85%的大马公民仍能享受补贴价格,但油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交通成本、物流费用甚至整体物价都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汽油双定价制的实施是一场涉及广大社会群众的重大改革,必须深入探讨。
如何定义T15群体
汽油双定价制的最大问题之一在于如何定义高收入群体,即所谓的高收入群体(T15)。理论上,这一群体应支付燃油的市场价格,以减少对国家补贴资源的占用,但现实却远比这来得复杂。
例如,在吉隆坡,月收入1万2000令吉的家庭只能维持中产生活,而在吉打或登嘉楼,同样的收入已足以跻身富裕阶层。由于收入水平的划分与地区经济和生活成本息息相关,如何定义“高收入”是一个甚为复杂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在于主要数据库(PADU)的精准性与覆盖面。政府计划通过PADU来核查民众的补贴资格,但当前的数据系统是否足够全面、更新是否及时,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的收入状况是动态的,即今天可能收入稳定,明天却可能因失业或高昂的医疗开销而陷入困境。PADU是否能及时反映这些突发情况?
第三,汽油双定价制所涉及的技术和操作复杂性可能成为政策实施的主要障碍。根据该计划,油站需设置补贴与非补贴的双层定价体系,而大马公民则需通过身分证验证他们的补贴资格。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油站是否具备足够的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来落实该制度?此外,如果非补贴燃油价格过高,高收入群体是否会通过其他手段或漏洞继续享受补贴价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开跑前须区域试点
因此,RON95双定价制若要顺利落实,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看似合理的定价机制。
笔者认为,在全面开跑之前,区域试点或许是一个较为稳妥的策略,即通过小范围的双定价制来验证汽油双定价制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再逐步扩大落实范围。
此外,政府还需重新检视T15的定义和PADU的精准性,确保补贴能够精准惠及需要的群体,减少此项举措引发的骨牌效应。
更重要的是,政府应与加油站业者和民众充分沟通,明确传达双定价制的细节与目的,同时倾听各方意见与反馈,并为各相关群体提供足够的缓冲期,以适应这项改革。
总的来说,RON95双定价制表面上看似简单,其实影响深远,而其成败关键在于政府能否能妥善应对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挑战。唯有全面考量潜在问题,并充分顾及所有受影响群体的需求,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