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美元好命,币值永保?/胡逸山博士

美元的确是很“好命”的货币。当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出现负面状况时,大家纷纷奔向作为实质上的环球基本货币的美元,都希望手上能多拿住点美元而非各自的其他货币(也就是说希望赶快把那些币值随时不保的货币兑换为美元),才觉得比较放心、比较“有保障”。

所以相对于美元,世上其他货币的币值也就下滑了。君不见即便是也算发达国家、币值长期稳定的英国,去年其前任政府一宣布大规模减税,英镑币值立时应声下滑,因为大家认为英国是难以控制其根深蒂固的福利国制度,所以政府如税收减少但又支出不减,则赤字势必节节上升,引发经济危机,所以还是奔向美元比较“保险”。

而当美联储(相等于其中央银行)如过去一年多来把利率上调时,世界各地的资金更是趋之若鹜地跑来美国(如原为美资则是跑回美国)。

因为大家咸认为,在金融体系、经济制度相对稳定与成熟的美国,经商或投资的回报虽然较低,但风险也相应较低。

美联储加息吸资金

相比美国以外的地区,虽然回报可能较高,但五花八门(包括当地政治上、国际关系上)的风险,在许多时候也还是不成比例地高企,令到在当地投资或经商也必须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

所以,只要美国利率一被美联储往上调,大家看到在美国的回报有所上升,也就一窝蜂地把一般都以美元为单位的资金带向美国了。如此一来,美元的币值也就更为巩固了。

美联储目前虽然暂缓升息,但预料其升息的空间也还是有的,而且很快就卷土重来。

但美元的“好命”还不止如此,而是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美国自身的经济增长出了问题,如当下般的通货膨胀严重(起码在美联储眼中是如此),抑或经济低迷,甚至是出现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时,如以正常的经济逻辑来说,大家应该是抢着把资金撤离美国,把手上的美元兑换为其他主要货币才对。

但事实却不是如此,而是反其道而行的。美国经济越疲惫、危机越频繁,美国内外的各造,反而是越为大肆入货美元,美元的币值反而更为巩固!那逻辑是如何运作的呢?

世界第一经济不容倒

原来大家咸认为,美国这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是不容被倒下的,对美国政府的信心与信贷还是满满的,对其经济的韧性也很看好。

也就是说认为美国的经济即便更倒退,也还是会有复苏的一天,物价再高涨,也还是会有缓和的一天。

但在那复苏与缓和到来的过程中,美国的那些经济难题却会好像传染病般蔓延开来到世上其他地区去,令到这些地区也会中这些经济“感冒”。

而就这些(有时很无辜)被波及的地区,大家对彼等政府的信心与信贷也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对彼等经济的韧性也不看好。

所以,大家反而觉得,还是把资金撤向美国,把手上的其他货币兑换为美元,才比较心安。

如此一来,则美国经济的负面发展,不但不会负面地影响美元地位,反而“另类”地促使美元的地位更加巩固,这才是美元最“好命”的一点,是其他货币绝对难以望其项背的。

视频推荐: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