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与人生重复成功因素/麦传球
笔者正在写一本书,分享过去30年热爱交易的经验。突然,我在想,生活中成功的人,是否有更高的机会成为成功的交易者。
这让我想到成功人士和成功交易者的共同成功因素。当然,如果我问不同的人,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成功因素。
我不是天生的天才(在小学和中学有科目不及格),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出生时家庭条件是喝井水和没有电的)。因此,我是慢慢地沿着教育、企业和财富阶梯向上爬,达到了一般定义的成功人士的高度(在50 岁之前提前退休,在EPF中账户有多于100万令吉)。
从小到大,在体育运动部分,我很幸运地赢得了许多比赛和奖项,包括一百米赛跑、三级跳远、排球,和足球比赛冠军。尽管我43岁才开始耐力运动,5年内我也完成了超过20項马拉松和铁人三项比赛。还赢得了新交所(SGX)管理层接力赛(41岁)和大马交易所Bursa Bull Charge公开组接力赛的冠军(47岁)。
尽管我在小学和中学时有几门科目不及格(考红分,一笑),当大学毕业时,我赢得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的杰出国际学生奖和中国教师协会学术成就奖。工作时,我赢得前雇主南方银行的CEO奖和华侨银行的CED奖。
才华比赛分面,自从我在小学六年级歌唱比赛中获胜以来,我也赢得三次舞蹈比赛的冠军(非专业比赛,其中包括大马交易所年度晚宴和大学预科迎新之夜舞蹈比赛)。
掌握关键方法取得成就
尽管我的中文水平还没有达到专业水平(个人观点),但在过去的7年里,作为《南洋商报》的幸运专栏作家,我已经通过中文专栏写作和培训课程,为自己和公司赚到了接近7位数的收入(非常感谢《南洋商报》提供的机会)。
我与大家分享上述的成功和成就,并不是因为我想炫耀那些很小的成就(是的,对于世界上前1%、8000万最成功、最富有的人来说,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我只是想向你展示,如果你掌握或应用一些关键方法,尽管如我差的出生条件,你也可以实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所取得的小成就。
换句话说,大多数采用我的策略的普通人,都能够取得类似的结果,甚至更好。
当然,在获奖之前,我也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我没有放弃。我只是继续参与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我的表现。在股市交易中,同样的,我经历艰辛、尝试和错误,无数次的损失后,才能获得稳定的交易利润。
拥有超过45年生活各方面的比赛经验(包括赢得一位美丽的妻子——你可以查看我的脸书来确认我的个人观点,哈哈),我可以向你确认,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生活中类似的成功因素,也适用于股票交易。

以下是我想与读者简单分享的三个因素:
1. 纪律
在交易和个人生活中,纪律指的是设置、追求并坚持系统计划或原则的能力,尽管有干扰、情绪或即时的短期诱惑。
交易: 一个成功的交易者,能严格遵循他们的交易计划,即使在市场动荡令人情绪化时,也抵制过度交易或偏离策略的冲动。
个人生活: 一个人可能设定了改善其体健康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纪律意味着即使在他们不想这么做时,也坚持定期的锻炼和饮食计划。
出于自律,我仍然能够穿着过去30年一直穿的裤子。我并没有特别注意饮食或运动来保持几乎没有变化腰围,但节制饮食、运动和情绪管理,确实帮助我保持了令许多中年男人羡慕的31吋腰围(一笑)。
纪律是交易和个人生活成功的基础,因为它帮助个体保持专注于他们的长期目标,抵制干扰或冲动,并实现持续的成功。
2.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涉及识别、评估和优先排序风险,随后通过协调资源的应用来最小化或控制不幸事件的可能性或影响。
交易:成功的交易者经常限制对任何单一交易的买卖,并多样化他们的投资组合来管理风险。例如,他们可能使用止损订单来限制潜在损失。
个人生活:一个人可能选择拥有紧急基金和保险政策,以减轻与健康问题、失业或其他不可预见情况相关的财务风险。
我一直是风险管理的坚定信徒,因此,我用第一张工资支票购买了我的第一份保险。
从那时起,我为我的家庭保险花费了超过20万令吉。
幸运的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幸的是),我的父亲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个多月,而我的母亲因中风住院近三个月时,父母双方都在私立医院得到良好的护理。大部分费用都得到补偿或由保险承保。
3. 持续学习
持续学习是指为了个人和专业原因,持续、自愿和自我激励地追求知识的过程。
交易: 成功的交易者不断研究和了解市场趋势、新的交易工具和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个人生活: 个人可能追求爱好、进一步教育或专业发展机会,以在个人和专业层面上成长。
就我个人而言,过去15年里,我花费了超过30万令吉参加本地、香港、台湾和美国的课程。当然,我过去的工作经验和额外培训,使我能够与我的合作伙伴成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并成为资本市场交易和投资的专业演讲者、培训师和教练。
当然,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屡次成功还需要其他因素,包括厚脸皮(一笑)和高度自信(来自屡次失败后成功的考验)。
视频推荐 :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