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痉挛,你还好吗?/胡逸山博士

本周一早上亚洲各大股市一开场几乎皆应声大幅度下跌,其中尤以日本股市最为突出,指数下滑了近10%,为三十多年来之最。
不过看起来这也还是昙花一现,不久后也都纷纷回涨。其实,这亚洲股市的短暂狂泻,也是对于上周近尾声时美国股市下滑的一个附属反应。
那美国股市又为何下滑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相等于美国中央银行的美联储最新再次拒绝下调它短期借贷予主要金融机构的利率(或称降息)。
美联储一如既往地对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感到极为敏感,认为通胀率仍未下降到它心仪的2%,所以,仍需维持高利率来降低各界的需求,制造对商品的降价促销压力来打击通胀。但如此做也就约束了经济的活力。
信不过美联储?
而另一边厢,商界当然希望美联储在高息折腾了几年后,终于得以开始逐渐降息,以便各界消费欲望增强,对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商家也得以更低的成本来借钱拓展商机。
因此,当美联储再次维持利率不变,被认为最能反映商界与金融界信心的股市,便毫不客气地应声下滑了。
况且,在美联储维持利率决定后不久公布的美国就业讯息也比预期稍逊。
这未达标的就业数字,本身就已让市场有点不自在,因为它显示出美国经济复苏可能未趋理想(复苏理论上应带动就业)。
此外,它也显示出美联储在做出利率决策时,可能未有周全地考虑所有经济因素,令人对美联储的决策合理性产生疑问。而如果连美联储都“信不过”,疑似草率地做出利率决策,那这个信心的流失,也就反映在股市的下跌里。这股市过后也都纷纷回弹,意味着大家也不想股市崩盘,只是一个即时的本能反应而已。
各地股市指数的组成各有不同,但通常都不是以所有上市股票来计算,而是以市值、交易量、领域以至前景等几个因素来决定被纳入指数来计算的股项,所以所反映的严格上来说,也只是这些成分股交易状况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股市指数也还是普遍被认为是具有代表性。
放长线钓大鱼
例如英国其中一个前政府前年忽然宣布减税,但又没有相应地宣布削减开销,让英国各界认为政府赤字必因而爬升,对经济增长不利,所以消息传出后英国股市即应声大跌,后来导致时任首相下台。
所以股市即便是对于政治,也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当然,如是的股市痉挛,对于短线投资者来说打击当然很大,因为如此的大起大落,会打乱了彼等买低卖高的如意算盘。
但中长期来说,如果有关股项是具有真材实料的增长前瞻的话,则终究其价格也还是会哪怕只是稳健而非突飞猛进的增长。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许多苦口婆心的劝告投资者们,要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了。
视频推荐:
【股势先机】捞底“捞到半山腰”?/陈泽荃
股市里,“捞底”听起来总是很诱人,毕竟谁不想在最低点买入,等着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赚得盆满钵满呢?
然而,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在捞底的路上,等待和煎熬是家常便饭。
更令人焦虑的是,很多投资者发现自己在认为的“底部”买入后,股票继续跌跌不休,最终从捞底变成了“抄在半山腰”。
在股市多年,亲眼见证过一些逆向思考捞底而赚进斗金的投资者,也目睹了捞底到对股市完全绝望失去信心的人。
捞底是一门学问。股市变化无常,充满不确定性。即便有再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也没有人能百分百判断市场的最低点在哪儿。
因此,捞底并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投资策略,它更适合有资金、有耐心、懂得分析、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

“底”的不同面貌
在股市中,“底”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每种情况对捞底者的要求也不同:
1. 技术性底部:
通过技术分析寻找支撑点,判断股价可能即将反弹。
2. 价值底部:
另基于基本面分析,寻找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3. 市场底部:
整个市场因为大规模抛售而暴跌时,也有人尝试在整体市场低迷时捞底。但这需要有非常强的逆向思维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恐慌氛围中买入非常考验信念。
策略与底气
成功与失败的分界线,往往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对公司基本面的研究:
捞底并非赌博,而是科学的决策过程。公司业绩稳健吗?跌势是因为行业周期性问题,还是公司监管出了问题?未来几年,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如何?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贸然捞底只会增加风险。
2. 资金管理和分批建仓:
股市中,分批投入是控制风险的基本手段。一次性“全押”(all in)不仅心理压力大,还容易因为时机错误而错失修正的机会。
此外,捞底时还需要明确计划:这次出手是为了短期反弹还是长期持有?在达到目标时,能否果断卖出?
3. 情绪管理: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股价下跌时,听到市场的“便宜”论调,很多人会因为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买入。
但理性的投资者会冷静分析:当前价位是否真的合理?公司未来是否有回升的潜力?
4. 明确目标风险承受能力:
捞底之前要问自己:如果股价继续下跌,我能承受多大的亏损?如果市场反转,我的收益预期是多少?
这种自问能帮助投资者保持清醒,避免在情绪中迷失方向。
5. 注重现金流管理:
在股市动荡时,留有足够的现金是一种保障。一旦捞底失败,投资者仍然有资金应对突发情况或等待下一个机会。
挑战自我认知
捞底不容易,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技巧,更是一种对市场和自我认知的挑战。它考验投资者的判断力、耐心和执行力。在捞底成功时,我们能感受到智慧与勇气的回报;而在失败时,也能学会在市场中谦逊和反思。
愿每一次出手,你捞到的都是金子,而不是沙子。毕竟,股市的机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智慧和冷静的心态抓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