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流通,货币抢手/胡逸山博士
马币汇率相对于主要货币持续低迷,那么此课题也就值得继续探讨。
上篇谈到,有哪些货币可被视为国际上被强烈希望得以被持有的主要货币的两个条件。
第一,即有货币发行地的经济韧性,不一定是看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主要是看如果经济衰退后是否得以强力反弹,而且多次得以如此。
第二,世上各界(当然尤其是商界)对于货币发行当局,是否有着在必要时(如货币币值低迷或高涨时)出手干预的能力。
尤其是要正面地、符合经济学原则,以及市场经济运作规则地干预,或担保该货币币值的能力。
例如合理地增加或减少该货币的发行量,又或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或出售该货币等。
而如之前的解释,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在满足这些条件方面都是举世无双的,所以,美元当然也就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最为抢手的货币。
自由兑换
而其实要作为世上的主要货币,也还是有着至少另一个较为次要,但对于上榜与否也还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即该货币是否得以最大程度上的自由兑换。
须知,货币是作为交换货品或服务时的一种介体或工具。如果世上没有货币,则大家也就必须进行最为原始的物物交换模式,即如我种的蔬菜拿来换取你狩猎所得的兽肉,一手交菜一手交肉。
但那一来,你就必须扛着整大块的肉或整大箩的菜到处走,而且也未必得以找上他人换上你生活所需的其他用品,因为对方可能既不要肉也不要菜而是要米,那你就必须先去找人换米。

以此类推,这种交易模式极为繁复低效,交易成本也在无形中增高。
但有了货币,大家即可以其一定的数额(即价格的由来)来换取货品或服务,而无须带上菜肉米等满街跑了。
换言之,货币的出现与被使用,即为人类带来更大的交易便利与高效,把交易成本压低。
自由流通
由此可见,货币的是否得以最大程度的自由流通,对于其是否广受欢迎,进而成为世上主要货币,也还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所指的,当然是发行货币的当局或管辖区,是否不时会以不符合经济学原则或市场经济运作规则的手法来干预该货币的流通,如强行禁止该货币的“外流”或与外币的根据市场汇率的兑换等。
在这方面,美元也还是公认的在世上最为得以自由流通的货币。此所以国际贸易绝大多数也以美元来结账。而一些国家则索性以美元为当地货币,如阿根廷近日就认真考虑如此做。
另一些货币发行当局,虽然经济韧性与货币扶持能力都未必比得上美国,但因为它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自由流通,所以也都被广泛地被推为主要货币,如欧元、英镑,甚至瑞士法郎等。
而新币也至少可算是区域性的主要货币,至少本地与印尼都有许多方面想要把本国货币兑换成新币。
如此一来,马币相对于新币的汇率当然也就低迷了。
视频推荐 :
令吉回升·外资入驻 大马人不必急赚新币

马新关卡
报道:郭晓芳
(吉隆坡1日讯)国人赚新币更香?以后也许就不一定了。
近期在新山举行的新加坡职业展,被指约有4000名大马人相争1000个职位空缺,如今在令吉走强下,为何仍有国人抢着要到狮城打工赚新币?
有专家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分析道,基于马新两国汇率差异变化不大,新元汇率仍是令吉的逾2倍,让许多大马年轻人对新加坡职场心生向往。然而市场人士预测,此趋势有可能在短期内反转,让有离心的国人改变主意,选择留在大马工作。
分析显示,近期大马迎来多家外资入驻的趋势,凸显国内外市场已对我国恢复信心,并看好在国际科技业巨头如微软、谷歌、英伟达、亚马逊孙等带动下,大马就业市场前景仍值得期待。
业界称国际科技巨头在本地给予的薪金待遇,不会与新加坡待遇相差甚远,然而由于投资计划还在初期策划阶段,估计2至3年后,市场才会比较有感。

吴逸平
市场需时兑现承诺
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说,从薪金水平而言,马新两国本就存在结构性差异,故不能相提并论,然而站在长远发展和职场机会来看,我国前景仍值得期待,因政府已走在国家发展正轨上。
他指如今国内外市场对我国恢复信心,这从令吉回升和外资入驻趋势中得到验证,但这些正面进展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
“估计(让)市场整体受惠还需一段时间,当下尚无法让大马人明确感受到其发展空间和未来更优渥的待遇。”
他相信,只要企业陆续从中受惠,员工福利和待遇也会有所提升,如业务拓展带来更多升迁机会、公司营利增加并发放更丰厚奖金及花红等:“这在过去都曾经出现。”
吴逸平坦言,即使令吉价值回升,新元兑令吉的汇率依然高于过往,以实际所得金额来看,目前新加坡职场是更具吸引力。
盼减轻中产阶级负担
鉴于当下处于收取实效前的过渡期,他建议政府通过税务优惠,减轻中产阶级生活负担,或采取措施纾缓国内通胀,短期内助人们释负。
吴逸平也呼吁政府,在这过渡期考量工商界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处境:“不该急于采取激进措施,强制业者提升职场待遇,以致业者吃不消,避免因为职场上的揠苗助长,而把企业连根拔起。”
他认为,政府也可采取步骤,确保外资能给本地市场带来附加价值,尤其创造技术转移和研发、提高在地采购等产业的价值,给国内商民提供更有保障的前景。

陈世安
薪金成主要驱动力
铁饭网总执行长陈世安说,作为新加坡职业展合作伙伴,他们已预期该职业展会跟去年一样,会吸引很多大马人才。
他认为这主要是薪金考量驱使:“若两国公司都开出3000新元/令吉的薪资,新元兑换成令吉就是9000令吉,对大马人而言具有很大吸引力。”
他指根据其公司的网上招聘数据,马新公司若提供同样职缺,普遍会出现新加坡公司招聘点击率比大马公司高30%的趋势。
“这凸显大马人希望得到更高工资,故选择越堤到新加坡工作。”
无论如何,陈世安指近来令吉汇率表现好已是不争的事实,若可以继续吸引外资,将带来非常正面的趋势。他估计届时情况将反转,可能会出现大马人才愿意留在大马工作的趋势。
“特别是微软、谷歌、英伟达、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都来马投资,将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
科技企业待遇优渥
他看好,这除了将带动更多外资来马投资,也有助于培养和训练更多大马人才,提升他们的技能。
“不过,这些投资计划还在初期和策划中,有些才开始执行,要真正看到效应还需一段时间。”
陈世安相信,大马国际科技巨头给予的薪金待遇不会差,未来甚至不会与新加坡差太远。
“当这情况发生,相信大马人会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到新加坡工作。因为留在大马,如吉隆坡、新山、槟城,也会有好的工作机会,而且薪资待遇不会太差。”

黄锦荣
职业选择更多元化
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指出,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人,主要是蓝领阶级和从事文书工作,而柔新特区、金融特区、家族办公室及数据中心所需人才,倾向金融专业及高科技。
“所以,在薪资待遇和福利方面,两国很难相提并论,因服务领域完全不同。”
但他认为这并非坏事,工作人口流动为自然规律,这反而能让更多大马人,在两国的不同领域各司其职,谋求更好出路。
若要改善这趋势,黄锦荣建议大马政府“回到原点”改善问题根源,如扩展大马就业类别和继续改善令吉汇率。
“大马需扩大不同层面的工作机会,包括种类和技术,让国内工作选择更多元化,才会有多大马人愿意留下来。”
“好消息”未落实
他也认为,除非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令吉兑新元汇率走强至1:2,或经济状况反转,大马人前往新加坡工作的趋势才会改变。
虽然柔佛近期经济前景一片向好,包括柔新特区、森林城市金融特区、数据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他认为,这些只是“好消息”而已,多数并未全面落实。
“即使落实,趋势也不会有太大转变,因大马人到新加坡就业的规模和结构,与柔佛可能落实的特区和数据中心所需人才并不能一概而论。”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