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还债路上谨慎扫雷/史慧娴

管理贷款与信用问题并不简单,就算选择逃避不面对,最终总是要吃下恶果。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信用习惯,以确保个人财务状况能够持续提升。至于怎么做,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做出错误的信用决策。

尽管看上去很简单,奈何许多人在实践时,往往会落入许多陷阱,所以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避免“踩坑”吧。

别只支付最低款项

在接到每月信用卡账单时,其实你无需全额支付当月的到期款项。

账单上通常会点出,你可只支付最低限的金额,而这笔金额往往远低过当月全额到期金额。

换言之,只要支付了账单上的部分金额后,余下金额就可延迟到未来才支付。

听上去很不错吧?但这当中其实是有陷阱的!

实际上,信用卡利息是按照你还未支付的剩余款项来计算的,所以若只支付最低限额,那么未来就要背上更高的利息费用。

如果真的每月只支付最低款项,那么你的利息负担将出现复利效果,最终导致你需要花更多年来摆脱卡奴身分。

了解自己信用状况

别认为不去理会,问题就不会找上门。

每当你使用信用卡,意味着你贷了一笔款。

而没有实际手握这笔款项,或许会让许多人忽略了每笔贷款的“重量”,从而让人放松警惕,随意使用信用卡。

为了避免出现如此问题,请善用工具或方法来确保自己没有乱花钱。

如果不介意老派的做法,不妨使用“预算信封法”,将手上的钱按计划好的消费、储蓄等用途,分别放入相对应的信封中。

别跟风买不需要物品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总是想跟上与融入团体中。

正因此,我们总会不自禁地购买亲友拥有的类似物品,好让自己获得归属感。

但在急匆匆买下最新款产品前,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若考虑清楚并发现需要后,尽量以现金全款买下,而实际将沉甸甸的现金交出去后,会更加让你留意所有开销记录。

多加考虑未来

对许多人而言,退休可能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当下零零散散买些非大型、昂贵产品,看起来并不会怎样。

毕竟,大家都想直接获得满足,而且还要工作那么多年,总能赚回这笔钱吧?然而就是这样的想法,往往影响了许多人的退休生活素质。

解决办法很简单,只要清楚写下长期目标,并在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时,好好回想你的目标即可。

优惠划算但未必需要

许多商家有时会推出优惠刺激销量,这对消费者是很划算的交易,但缺点是可能诱惑人们买下不需要的物品。

其中,食品杂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诱使你买下超出需求的食物后,剩余食物可能会慢慢腐烂,从而出现浪费。

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清楚判断自己的需求,从而避免落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勤查银行账户好处多

有些人可能在谈到银行账户时,采取眼不见为净的态度,即便是每月勤劳查看账户的人,久而久之也会开始懒得理睬。

不过,勤劳检查每月结账单,能够带给我们很大的好处。

毕竟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上月的许多开销,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勤劳检查结账单,以确保你的财务状况没有偏离目标。

不必一次解决多个贷款

如前述,只支付卡债最低款项是个不好的决策。

但若想要一次过解决多个卡债和贷款,也并非是件好事,因为这可能导致你不知所措,从而做出更多错误决定。

更好的办法是在按时支付多笔到期款项之际,集中精力先解决利息最高的贷款。

别靠消费安抚情绪

尽管难以察觉到,但许多人总是根据情绪来做出消费决定。

当然,购买让我们开心或安心的物品,并非全是错事。

不过,持续让情绪主导消费决策,很可能让你在月底接到账单时大吃一惊。

尝试去找到健康的方式安抚情绪,例如多花时间与朋友和家人相处等。

财务目标清单坚定信念

动机是完成事情的关键。尽管有还债压力催促我们加紧还债。

但失去动机后,我们就可能不小心错过,甚至直接不还债了,最终“弄花”了我们的信用记录。

因此,我们需要有份财务目标清单,以确保我们时时处于正轨,毕竟需要摆脱了债务,才能实现清单上的目标。

这些目标视自己的想法而定,可以是与家人去海外旅游、购买心仪的房子,又或者是为孩子储备未来教育资金。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名家专栏

如何向亲友讨回欠债呢?/史慧娴

在不同的时刻,家人或朋友都可能会来找你借点钱。

大多数人在面对关系亲密的人的请求时,可能会答应。

毕竟是自己的亲友们,你会相信他们以后会归还这笔钱。

但并非每个人都一样,你所信赖的亲友有可能是那种拖欠很久的人。

而这个等待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

奈何有些人甚至对于主动讨回钱而感到犹豫,尤其对象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时。

是否要回我们的钱?

虽然有些人可能愿意借钱给家人朋友时,不求收回这笔钱,但这通常不是个好习惯。

我们就应该要回这笔钱,毕竟是你的钱,讨回这笔本就属于你的钱,是天经地义的。

你可能同意借给那个人钱,是因为他们忘记带钱包了,或他们真的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无论哪种原因,你都将这笔钱借给他们了,并应该预期这笔钱是拿得回的,尤其是金额特别大时。

以下是为何我们应该要索回钱的原因:

●长时间不归还,可能会导致你们双方之前关系变僵。无论关系多么亲密,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严重问题。

●虽然朋友就该在有需要时互相依靠,但你必须清醒,以免被利用。

●这表明你认真地想避免债务,并意识到自己的财务状况。

●这意味着你不会让自己被利用。

●当你明确表示想要回钱时,对方将充分意识到自己需要偿还欠款。

●你不希望债务相关的压力持续存在,所以最好尽快拿回所被拖欠的钱。

如何讨回钱?

若有人欠你一些钱,最困难的部分其实是收回。

正如先前所提,人百百种,你所亲密的朋友家人可能都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假设你不懂如何联系他们并讨回钱,可以参考以下例子:

1.避免争执

在如何情况下,避免争执都是好的,尤其涉及金钱时。

试图拿回你借出的钱,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并可能将其发泄在借贷者身上,而这就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因此,过度争吵可能会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甚至让你拿不回钱!

●尽量避免消极且攻击性的语言

●适时阐述当下情况,并保持中立语气

●提醒别人还钱时,请保持冷静且礼貌地询问

●若局势便糟糕,请尝试缓和局势或暂时走开,毕竟这种情况下的行动,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2.友情提醒

有时,人们可能忘记他们欠你钱,尤其金额不大且双方关系亲密的情况下。

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就这样忽视。

通常,他们会为忘记而道歉并立即付款。

但若没有,你就不得不向对方提醒了。

●礼貌询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及何时可偿还,以免友谊恶化。

●向对方发出友好地短信提醒。

●等到单独相处时才提醒,以免对方尴尬。

●在一同出门时能顺便提起,对方可能支付你的餐费或饮料费用,来弥补你。

3.强调自己财务状况

无论你借出多少钱,钱还是从你的口袋中掏出来的。

这意味着会影响你的财务稳定。

当要提醒人还钱时,向他们强调你自己的财务状况有助催促他们还钱。

●向对方解释你需要支付许多账单,若能尽快还钱,你将不胜感激。

●让他们知道时限,且让他们知道你的帮助只是让他们渡过一时之难;这终究是笔贷款,而非一份礼物。

●告诉他们这笔钱可以减轻你的其他财务负担。这不是为了让他们感到愧疚,而是让他们理解到你也有自己的财务负担。

4.书面形式要求还钱

理想情况下,你在把钱借出前,应该先拟定一份欠据,详细说明贷款的金额,及何时要偿还。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太会发生,特别是借钱对象是你的家人和朋友的时候。

然而,你应该要尝试以书面形式来讨回借款,以保留谈话记录。

●短信或电邮皆可;根据你的情况,可以自行选择内容要轻松些或严肃些。

●你所写下的内容,应该包括所欠金额、贷款日期与同意偿还的时间;这可避免任何混乱并确保大家都理解协议内容。

5.心态放松接受调整

尽量以放松的心态来要回钱,且可能要配合对方做出些调整;虽然这可能导致你较慢收回钱,但至少可以确保对方按双方所订计划来还钱。

●若没有谈定的期限,至少给对方合理的时间,才来要求还钱。

●确保在要回钱时已超过所谈期限,以不造成双方争执与误会。

●若对方无法一次还清,请让他们选择分期还款。

●若他们遇上财务困难,先尝试制定一个双方都适宜的还款计划。

至此,你已经大致理解如何以真诚的方式,要求对方还钱。

在本地追回欠款合法途径

若对方是好友或亲戚,通常不会选择这个方法。

毕竟这个步骤大概率会让双方关系断绝。

不过,视情况而定,有时我们仍需要靠本地所拥有的合法途径来追回欠款。

小额索赔法庭

对于少过5000令吉的欠款,大马人都可以向小额索赔法庭求助,这将助你免去聘请律师的费用。

这涉及《2012年法庭规则》中的198表格,你需自行填写表格并提交。

该过程要求你在指定日期参加法庭听证会,且可能会有一些小额费用。

推事庭、地庭和高庭

再来,若金额上升,就需要根据《1953年限制法》和《1957年债务人法》聘请律师来合法索要回你的钱。

该程序将进入民事法院系统,推事庭可受理最高10万令吉的追款。介于10万至100万令吉的欠款,则可由地庭审理,而超过100万令吉的欠款则由高庭受理。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