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期望,促进经济/胡逸山博士
每年踏入尾声时,各造都很关注本地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案,而今年尤其“热闹”,因为竟然出现了两份预算案,年头一份,年尾又一份。
这当然是因为本届政府在去年年尾才接手政权,而前任政府所提出的预算案又尚未通过,国会就解散了,所以本届政府认为需要更为充沛的时间来准备它所心仪的预算案,通过后实施了不过几个月(到今年年底),马上又要推出适用于明年的预算案了。
而预算案之所以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也许是大家对于公共开支是否平衡、有否持续性等有着政治层面上的兴趣;另一方面,预算案里通常也有着各式各样的奖掖、补贴、征税等,会影响到大家的荷包,所以不得不关注。
还有一点,就是公家事业在本地整体经济规模里所占的比例不小,如端看如何定义政联公司,彼等的整体经济量比重可以占到从百分之25到50不等,所以政府在运作这些公家企业时的取舍,对于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也可从预算案里略有头绪。
而今年本地的经济状况,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经济体相似,仍然挣扎着要脱离疫情导致一切停顿下来的阴影。今年年头的预算案,坦白说亮点不多,但胜在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在提呈预算案的演讲里,开门见山地直指本地债台高筑、政府收支不平衡、贪腐已然成灾等的负面实况,而不是一味重复如以前般的“形势一片大好”的陈腔滥调,令人耳目一新。
而对于明年的预算案,各界至少有三项期望。
第一项,也是最为重要的期望,也还是希望预算案得以更大力度地刺激本地的经济增长。过去两年多以来,本地经济从疫情中重新开放,成长数字时好时坏,虽不能说是一潭死水,但最多也只能说是不过不失。

但只是这样是不足于把本地从一中等收入国度跃升为高收入国度的,只会一直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里打滚。而要经济得以更为腾飞,在本次预算案里以至以后的的经济政策里,起码需要有三支箭。
第一支箭:加强出口
第一支箭是乘着马币当下不可多得的低迷汇率,加强本地商家的产品与服务的出口能力。预算案里要鼓励不只是本地大型商家,也要是中小企业,勇敢地去开拓海外市场,赚取更多外汇。
第二支箭:引进外资
第二支箭则是预算案里要有更能引进外资的思路。安华美国之行时曾听到外商投诉本地繁文缛节过于费时费力,导致彼等裹足不前,所以要如何设置更为一条龙作业的外资审批过程,实乃当务之急。
第三支箭:迈高科技
而第三支箭,则是要鼓励本地商家如能迈向高科技行业当然最好,但至少也要勇于采用新科技来提高生产力。
第二项期望是预算案应该尽量促使民众负担得起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但坦白说,政府自己都钱不够用,有哪里有闲钱来增加各种生活必需品的津贴补助呢?所以只好逐步采用所谓更具有针对性的补贴模式,确保低收入群体真正得以收益,而不是低廉的商品被拿来走私牟利。这可从一两种商品先做起,如燃油等。
第三项期望,则是政府本身得以更为收支平衡,不再不时大举国债。而从近日政府提呈的财政责任法案来看,至少本届政府是有心自我约束的,而这可从本次预算案里体现出来。政府的改革决心,可由这里做起。
视频推荐:
财政大臣提增税预算案 英国商团称半数将裁员
(伦敦25日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游说团体负责人称,工党政府增加税收的预算案发布后,英国各地公司处于“控制损失”模式中,近一半的公司计划裁员。
上个月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预算案中提出,将增加税收超过400亿英镑(约2240亿令吉),其中大部分将来自对雇主国民保险缴款的调整。
“像这种加税,绝不能再只是针对企业,”CBI的总执行长雷恩·牛顿·史密斯预计周一将在该游说组织于伦敦举行的年会上表示。
提高财政收入的预算案原本在预期之中,但加税幅度令许多公司意外。
财政大臣发布预算案后,接受CBI调查的许多企业表示,不愿投资、扩张或冒着风险招人。
回到控制损失模式
根据已发布的演讲稿摘要,雷恩·牛顿·史密斯还将表示,即使风险不严重,但这些年刚刚熬出头的公司又要回到控制损失的模式中。
约十分之六的企业对CBI称,预算案不会提高英国的投资吸引力。CBI称,这项调查是预算案公布后几天进行,共收到185份回复。
11月中旬CBI又提出更多问题,共收到266份答复。根据这项调查,48%的企业计划裁员,62%的企业表示他们会减少招聘。
雷恩·牛顿·史密斯将表示:“利润受到冲击,就会影响竞争力,进而波及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