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预算重点,开源为先/胡逸山博士

明年的财政预算案在上周公布前,本栏根据首相兼财政部长安华的“昌明大马”治国理念,以及本地的社会经济现实,曾预测预算案内容应该会专注三个重点,即提升整体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的生计更可负担,以及(因为国债高企)增加税收来源。

而安华公布预算案的内容后,重点果然是这三个,只不过排列的优先秩序不同。

如上所属,笔者当时认为,预算案里最为紧要的应该是刺激经济的增长,再看人民吃不吃得饱,因为至少对于一个如本地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要有发展、要让大家挣到更多的钱,方才谈得上大家可负担温饱。

至于政府收入,那固然重要,不过还是得以整体与个别的福祉为先。

扩大政府收入

而安华身为财长,想必整天被幕僚们呈献一些政府“钱不够用”的数据,看多了虽不至心惊胆跳,但责任心强的他,至少也是就此忧心仲仲、念念不忘的,这些月来在多次演讲里都有提起。

所以在本次的预算案公布里,就如上一次般,安华开门见山地就强调钱不够用,尤其是需要偿还国债的利息就用了一大笔。

所以,他的预算案里的首要重点,也还是扩大政府的收入,然后才谈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生计更可负担等。

而要扩大政府收入,除了国油对国库的贡献要端看国际能源期货价格的起落不定、难以定夺外,另一个开源的做法,当然就是增加税收或开创税项。

但近年来受各界有识之士吹捧、认为涵盖面更高的消费税(GST),在2018年以前实施过的几年里又备受争议,甚至有人认为间接导致当年的政权更替,所以当年的新政府上台后,很快就取消了GST。

当下如要重启GST,不是说不能,但要花点耐心来向民众解释,为何必须如此做,以及这次的GST实施如何优于上次,因为到底当下二度执政的希盟当年也还是对GST大家鞭挞的,所以当下就必须自圆其说,要对支持者们给个说法、有个交代。

但国债与其利息可是不等人、也不等政府的,而是每分每秒地上涨。

在预算案前夕,安华政府令人刮目相看地推出财政责任法案,为以后的公家借贷的幅度比例设限。

安华缺乏时间

这固然很好,但即便只是现有的国债,也还是要继续来去“服务”(连本带利地偿还),否则就会被借贷方当作是烂账不还,而本地也就会沦为好像斯里兰卡般的破产国度,那时也就万劫不复了。

所以,GST一时之间又不能被草率地“复活起来”,但国债与其利息又无时无刻不咄咄逼人来“服务”,安华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所以安华思前想后,也就采取比较“稳阵”的开源手段,反正已经征收了多年的服务税(SST),征收起来时又没有当年征收GST时的那么繁复、那么引起争议,所以索性就只增加SST的额度百分比,从6%提升到8%,也涵盖更多的服务领域。

这一点虽然对大家有点意外,但也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相比于一些其他国家的十到十几甚至二十几的百分比,也还是偏低的。且看明年实施后,是否会引起如当年GST般的反弹?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财经

财政大臣提增税预算案 英国商团称半数将裁员

(伦敦25日讯)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游说团体负责人称,工党政府增加税收的预算案发布后,英国各地公司处于“控制损失”模式中,近一半的公司计划裁员。

上个月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预算案中提出,将增加税收超过400亿英镑(约2240亿令吉),其中大部分将来自对雇主国民保险缴款的调整。

“像这种加税,绝不能再只是针对企业,”CBI的总执行长雷恩·牛顿·史密斯预计周一将在该游说组织于伦敦举行的年会上表示。

提高财政收入的预算案原本在预期之中,但加税幅度令许多公司意外。

财政大臣发布预算案后,接受CBI调查的许多企业表示,不愿投资、扩张或冒着风险招人。

回到控制损失模式

根据已发布的演讲稿摘要,雷恩·牛顿·史密斯还将表示,即使风险不严重,但这些年刚刚熬出头的公司又要回到控制损失的模式中。

约十分之六的企业对CBI称,预算案不会提高英国的投资吸引力。CBI称,这项调查是预算案公布后几天进行,共收到185份回复。

11月中旬CBI又提出更多问题,共收到266份答复。根据这项调查,48%的企业计划裁员,62%的企业表示他们会减少招聘。

雷恩·牛顿·史密斯将表示:“利润受到冲击,就会影响竞争力,进而波及投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