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股热潮加剧并购活动/程志彬
近年来,大马资本市场经历着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热潮。2022年,大马交易所新上市公司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35家;而今年,马交易所主席预测数量将超过去年,这说明了IPO市场依然持续活跃。
IPO是一家企业首次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以吸引投资者并融资扩展业务。许多公司在成功上市后,采取了合并与收购(M&A)的举措,进一步扩展企业王国。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在2021年7月于主板上市的CTOS数字(CTOS),上市后很快的就在2022年3月,以2亿580万令吉收购Juris Technologies。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为什么上市后的公司会采取这种策略,以及它是如何成为一种加快企业发展的途径。
上市是一项重大企业决策。一旦上市,公司需要向投资者交代,并展示其持续增长的计划。
扩展业务是维持股东信心的关键,常见的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主发展新的业务领域;二是通过合并与收购现有业务来加速扩展。
两方式扩展业务
第一种的自主发展业务,我举例:假设一家上市公司希望进入零售行业,但缺乏相关经验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可以选择自主发展零售业务。这通常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包括寻找经验丰富的雇员、市场调研、品牌建设等。这种方法可能会比较慢。
第二种就是通过合并与收购方式,它是利用上市后获得的资金或股票,来购买或合并现有的零售公司。这方式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融入现有的业务生态系统,并利用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更迅速地实现业务扩张,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因为一般上,股东都会期待公司能够不断突破和扩张。
相较之下,合并与收购的方式似乎更受欢迎,因为它可以更快速地推动企业增长并实现市场扩张。
如果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选择采取合并与收购的方式扩展业务,那么这也说明还未上市的中小企业,将有机会被上市公司纳入旗下,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这将促使市场上更多的企业并购活动,因为上市公司将积极寻找适合并购中小企业。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Finsource作为一家提供资本市场课程的企业,我们一直都鼓励中小企业了解市场趋势并做好准备。
考虑到目前大马有许多公司在交易所排队上市,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并购活动即将展开。因此,即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直接上市可能看起来还有一段距离,但可以选择通过并购进入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准备,以便在机会来临时能够抓住它,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中小企业应该了解上市公司愿意收购他们时需要满足的条件,以便在时机成熟时能够谈判。
虽然可能还没有达到上市的门槛,但在未来,准备充分并采用IPO方式经营企业,将能够随时迎接上市机会。
我身边两个朋友的经历可以作为例证,他们的公司被上市公司看中,Kejap Food 和Avelon保健集团都是其中成功的案例。
视频推荐 :
首发价35仙·下月上创业板 维星资本筹资1979万

维星资本发招股书迈向创业板;左起为邱尔政、李永志、蔡玉昌、蔡汶峰、王罕斌、周建洪。
(吉隆坡26日讯)铝金属产品生产商——维星资本(Winstar Capital)今日正式推出招股书,首次公开募股(IPO)发售价为每股35仙,计划筹集1979万令吉用于拓展业务。
放眼12月19日登上马股创业板的维星资本,在本次首发股中发售5655万新股,股东献售1740万现有股。
在发售的新股中,1450万股供公众申请认购,1595万新股保留于合格董事、员工和有贡献人士申购,其余4350股则私下配售予给特定投资者。
此次所筹资金,955万令吉用于购买新的铝挤压机和相关设备的资本支出、624万令吉作为营运资本,剩余400万令吉用来支付上市费用。
维星资本主要从事铝型材挤压和铝梯、太阳能光伏(PV)安装结构及相关配件的制造,同时还从事建筑材料的贸易和分销,并提供太阳能光伏安装服务。
维星资本总执行长蔡汶峰指出:“自2002年维星铝业成立以来,公司在铝挤压和制造行业近22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增长。”
“凭借从我们的 IPO 活动中筹集的1979 万令吉资金,我们计划将大约一半的资金,用于购买新的铝挤压机和设备,以安装在我们位于雪兰莪州依约(Ijok)的新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Sunview集团(SUNVIEW,0262,创业板)目前通过子公司Vafe System,持有维星资本30%股权,在后者上市后,股权将稀释至24.15%。
达证券是此次IPO的顾问、保荐人、独家承销商和独家配售代理。
出席今天仪式的,包括了维星资本营销总监邱尔政、总运营长李永志、副主席蔡玉昌。此外,还有Sunview集团执行董事王罕斌,执行董事周建洪。
维星资本IPO
开放申请:11月26日
申请截止:12月3日
抽签:12月6日
抽签完成:12月18日
上市:12月19日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