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胀时代 钱别只放定存/股悦
当前,全球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美国的通货膨胀。根据数据显示,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4月份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达到4.2%的水平。
回到大马方面,我国的CPI也创下过去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更是达到4.7%。有经济学家预计,国内的通胀在全年可达3%的水平。
在预计高通胀之下,身为投资者的,都期望可以获得更高的回酬率,以抵消高通胀带来的冲击,取得正面的回酬。那么,最为关键的是,钱,该放在那里呢?
相信不少人都有听过《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吧!在此将该故事简化其内容与众分享:
一天, 小和尚问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禅师要求小和尚去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在菜市场、博物馆和古董店去卖,并提醒小和尚,如果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两根手指,假如那人跟你还价,你摇头不要卖,并把石头抱回来。
第一天在菜市场,有位妇女出价20元;第二天在博物馆,有者开价2000元;而第三天在古董店,则有人出价20万元。
经历3次的买卖经验,也目睹价位越来越高,令小和尚惊讶不已。
三天后,禅师终于回答小和尚的问题,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你就值20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你就值20元!”
“位置不同,定位不同,你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同样地,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特别是在目前更为艰难的经济情况,你把钱摆放在哪里,它未来的价值也会带给你截然不同的数字。
在低利息高通胀的环境,一味地把所有钱存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只会让货币贬值。

1万放2%定存翻倍需36年
撇开消费能力下滑,存款多久才能翻倍?利用72法则,即72除以回酬率,可快速计算你的投资可以在多少年内翻倍。
如果将1万令吉存放在2%的定期存款,需要36年的时间,资金才能翻倍到2万令吉。
如果将钱放在4%回酬的投资工具,1万令吉将在18年后翻倍到2万令吉;而在36年后,再次翻倍到4万令吉。
这类投资工具如债券或债券型基金,具有一定的风险。债券的价格主要会受到通胀与利息环境等因素而起伏不定,回酬率可能高过或低过4%。
行动决定未来
若投资在8%回酬的工具,1万令吉将在9年后翻倍到2万令吉;18年后再次翻倍到4万令吉;27年后涨到8万令吉,以及在36年后翻倍到16万令吉。
潜在回酬高的工具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风险也相对的高。股票价格可以一飞冲天(如手套股在去年的表现),也可以一落千丈(如近期受会计审查问题的公司)。
今天的1万令吉,在36年后,增值到2万令吉,4万令吉或16万令吉,取决于今天所做出的决定。
努力工作赚钱和存钱固然是件好事,但如何对待或处理“钱财”的习惯更为重要。
把理财摆在第一位,将资金依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理财工具,让鸡蛋放在恰当的短中长期目标的各个篮子,实践精明理财。
体面生活是国民应得权利/南洋社论

近年来,马来西亚城市地区的体面生活基本开销节节攀升。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以一家四口为例,在巴生谷、新山、芙蓉、马六甲等城市,月度基本开销普遍超过5000令吉,部分地区甚至高达6490令吉。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城市化的成本,也揭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冲击。
政府目前参考体面生活基本开销数据实施针对性补贴计划,这是一项积极尝试,但仍需更精准、更全面。补贴应集中于基本民生需求,如食品、电力和燃油,特别是针对低收入(B40)和中等收入(M40)家庭。
此外,补贴政策应动态调整,与通货膨胀率挂钩,以确保覆盖面和补贴金额能及时适应物价波动。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同时,政府可通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降低与补贴相关的行政成本,使更多财政资金直接惠及家庭。对于乡区家庭,尽管体面生活开销较城市低,但仍需关注能源、交通和教育开支,确保社会公平。
居住成本是体面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房价和租金居高不下,加剧家庭的财务压力。政府应通过加强对房地产业的监管,防止投机行为导致房价虚高,同时增加可负担房屋的供应。
此外,推行“公共住房及租金控制”模式,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以合理成本获得优质住房。监控现有租赁市场,防止租金飙升,也是一项重要措施。
食品价格是开销的重要部分,其波动直接影响家庭预算。政府应在食品生产和分销链中加强管控,确保市场供应充足。
例如,通过扩大农业补贴,支持本地粮食生产,减少对进口食品的依赖。同时,打击囤积居奇和价格操控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城市交通成本也是影响生活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应继续推动公共交通网络的扩展和升级,并提供更多交通津贴,鼓励公众使用更经济的交通方式。
联手国行抑制通胀
通货膨胀是推高体面生活开销的主要推手之一。政府与国家银行应加强合作,通过合理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例如控制利率增长,稳定货币供应量,防止价格过快上涨。
体面生活不仅仅关乎消费支出,更关乎收入增长。政府应制定长期经济规划,吸引高附加值产业投资,为劳动者创造更多高薪岗位。
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强化劳动者权益,确保收入增长能够追赶生活成本的上升速度。
此外,通过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竞争力,为家庭提供更稳定的经济保障。教育普及还能在长期内缩小城乡差距,减少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我们认为,体面生活的定义远不止于满足基本需求,而是追求一种有尊严、有保障的生活方式。
面对当前城市生活成本高企的挑战,政府必须在短期内采取精准措施,稳定民生开支;同时在长期内通过收入增长、产业升级和教育投资,为家庭构筑更牢固的经济支柱。
唯有如此,人民才能真正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生活在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包容普惠的社会中。体面生活,不应成为奢侈品,而是每一位国民应得的权利与期盼。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