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2025年东盟市场展望 银行业推动增长/奕帆丰顺

金融业在东盟区域的主要证券交易所中占有相当大的权重,分别占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50.2%、41.2%和57.5%。若这些区域能吸引外资关注,银行业可能会直接受益,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这一趋势明显体现在外国净流入与这些国家的金融指数之间的正相关性上。例如,近期MSCI东盟指数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对银行业的关注飙升所推动。

东盟的银行业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原因是其具有韧性和坚实的资本基础。这些强大的银行体系构成了该区域金融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支柱。通过为基础设施和商业等关键领域提供融资,这些银行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寻求管理良好的金融机构的投资者提供长期投资机会。

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的银行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表稳健、不良贷款率低于3%,以及潜在信贷损失拨备充足。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支撑了这一发展势头。

此外,自2023年以来,东盟银行的净息差保持在1至5%之间。

我们认为东盟银行业的前景仍然稳健;例如,新加坡银行受益于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以及对家族办公室的兴趣日益浓厚,而马来西亚和印尼银行则受到消费增长和基础设施活动回暖的提振。

美元走弱利东盟

强硬的政策立场转变使得新兴市场处于有利地位,而东盟是主要受益者之一。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元与MSCI东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自1995年以来,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这一关系部分归因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情绪。随着无风险利率下降,东盟股市的收益率对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

萎缩趋势或有转折

此外,美联储利率下调营造了更有利的经济环境,为东盟各大央行提供了更多回旋余地,以实施支持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区域,东盟高度依赖制造业作为主要增长动力。不过,大多数东盟国家近期几个月的制造业PMI数据均表现疲软。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迹象。虽然泰国的信心指数降至四个月来低点,但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在经历了长期停滞之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信心也有所改善,企业对来年更稳定的经营环境表现乐观。

此外,马来西亚制造业PMI数据显示,东盟内部合作和需求复苏趋势增强,新出口订单已连续第六个月增加。

近期的萎缩并未削弱我们对东盟经济前景的积极看法。企业报告的信心反映了对该区域经济未来的乐观预期,这得益于结构性利好因素。

此外,中国的支持性政策可能会成为一个意外因素,为东盟区域提供额外的动力。

连接东西方重要纽带

旅游业复苏亦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东盟区域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相对实惠的旅行成本而在区域内的旅行者中享有盛名。

进入2024年下半年,随着冠病疫情成为地方性流行病或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游客人数出现强劲复苏。7月和8月的数据显示,游客人数正接近疫情前的2019年峰值(2024年为780万人,而2019年为1610万人)。

游客的涌入对东盟经济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振区域内的消费,还可以促进本地和外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该区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此外,我们认为近期东盟货币的升值并未影响我们对旅游业复苏的预期,原因是2019年的货币水平实际上更高,而当时的游客人数仍能达到1600万。

此外,对中国和印度等某些国家实施的长期签证豁免/放宽政策或拟议的旅游发展框架,体现了东盟国家对旅游业的支持和重视。

在预计未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和全球经济朝向“刚好不冷不热”(Goldilocks)局面转变的背景下,我们相信东盟区域将受益匪浅。有鉴于此,投资者可考虑将东盟纳入其投资组合。

特朗普再当总统

东盟经济结构影响微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我们认为对东盟经济结构的影响微乎其微。

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他可能会重新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带来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并改变地区安全格局,但对东盟的影响可能并不重。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他并未对东盟区域采取严厉措施,原因是大多数东盟国家在中美关系上保持了相对中立的立场(除了菲律宾)。

虽然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直接针对东盟采取全面措施的可能性仍然有限。美国很可能仍会在东盟保持影响力,以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确保其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利益得到保护。

随着东盟区域作为全球贸易枢纽和生产中心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更加孤立主义的做法可能会削弱美国在东南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因此,我们主张投资者不必过度担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反而应抓住潜在的机遇。

投资者应考虑分散投资组合,将东南亚区域资产纳入其中,原因是该区域有望实现增长,且在全球供应链中仍扮演关键角色。

总结:

估值仍具吸引力

东盟区域经历重大转型,旅游业复苏和有利的货币政策等短期催化剂将推动经济增长,而供应链迁移和科技需求等长期结构性主题则将支撑经济持续发展。

尽管近期市场表现强劲,但MSCI东盟指数的估值仍具吸引力,为寻求增长、稳定股息和潜在升幅的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南美有望成第二个东盟/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杪的南美之行,面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贸、技术“脱钩断链”的压力,在走出困境,寻求突破的抗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此次借出席在利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峰会之际,应邀访问秘鲁,并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双边会晤。两人共同见证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钱凯港开港。

APEC峰会后,习近平转往巴西,出席G20峰会;峰会之后,随即展开对巴西的国事访问,与巴西总统卢拉会谈,将中巴关系升格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

那么,应该怎么看习近平此行在当下的意义?

老朋友新关系

首先,南美既是中国的传统盟友,又是新时代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南美(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将开启新篇章。南美作为上个世纪中国亚非拉兄弟的重要部分,同属第三世界。在反帝反霸的冷战时期,中国与广大拉美兄弟站在同一战线,互相支持、相互帮助。改革开放之后,中南关系与时俱进。

2014年7月,习近平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如今,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2000至2022年,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增长35倍,2023年达到4890亿美元。今年前3季度,中拉货物贸易额达到4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其次,南美国家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地位凸显。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便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方连同其盟国对中国除了贸易战之外,还衍生出科技战、金融战等等,各种制裁、封锁、遏制、禁运轮番上演。

在单方面强征高额关税、禁止美国及盟国的高科技产品销往中国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人为扭曲产业链的骚操作下,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呈现下滑,中国第一贸易伙伴让位给东盟,美欧退居第二、第三。

钱凯港横空出世

面对自由贸易越来越遭到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干扰,中国的对外经贸过于依赖美欧等西方市场的格局必须扭转,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区域成了必然。东盟之外的中东、中亚、非洲等全球南方的市场重要性凸显。这当中,南美洲最具潜力。在与智利总统博里奇的会晤中,习近平称中方欢迎更多智利优质产品出口到中国;博里奇表示,智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智利展开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再次,中国与南美国家一拍即合。秘鲁、智利与巴西对习近平的到来均表现出极为欢迎与重视。巴西正在大力推进“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这些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极大助力巴西再工业化进程,促进南美一体化建设。习近平称,期待中巴再创“黄金50年”。巴西同中国的进口额已超过该国对美欧的总额,超越1000多亿美元。

中方捷足先登

第四,中方未雨绸缪。在特朗普2.0扬言对世界暴力强征高关税之际,中国抢先一步,提早谋划。巴西的大豆、铁矿石、锂矿等均为中国市场及工业原料的刚需。之前依赖美国市场及澳洲供应,有被美国及其盟友“卡脖子”的风险;再由于巴西的上述产品在物流与运输上要绕道后,经巴拿马运河,无论从时间及运费上都费时费钱。如今,随着钱凯港的开通,南美到中国上海的航程从以往的45天左右大幅缩减到25天。这样一来,南美各国的产品通过太平洋东岸的港口,直到太平洋的西岸。困扰多年的绕道、费时费力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与南美各国的经贸势必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

最后,中巴有资格成为全球南方的领头雁。在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国中,目前看来,中国与巴西最有资格领导全球南方。中国与巴西等国登高一呼,南美的左翼国家将积极响应。即使亲美的国家也难以抗拒互利合作的前景。阿根廷总统米莱在出席APEC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谈,西方媒体称米莱成了“亲华派”。习近平当场邀请米莱访问中国,相信米莱很难抗拒这种盛情的“诱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