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争议陆续有来/胡逸山博士

啤酒公司赞助华校筹款活动忽然被挑起,成为又一个政治社会争议课题,近日来越炒越热。

内阁日前“好像”通过决议,“豁免”类似活动在教育部外部赞助的指南,不允许涉及酒精等的赞助规定之外。

但后来教育部发出文告,却说成是相关活动可受“酌情处理”,顾名思义,就是说可能被允许,也可能不被允许。所以,到底是一律允许或否,也演变成又一场政治罗生门。

这起新近有关多元文化是否得以继续在我国实践的事件,最先是由雪兰莪州伊斯兰党青年团团长所挑起。

其最显而易见的目的,是要抓住一个把柄(一名副部长为有关赞助活动站台的照片),来为他自身以及所属的反对党,创造一个“宗教捍卫者”的高大上形象,并跟政府(起码是挑起课题者想要塑造如此的)“纵容”涉及酒精活动(也就被蓄意引伸为在宗教上不够“纯洁”),形成强烈对比。

巫统闻鸡起舞

这种怀有政治目的巧妙排比的做法,在国内因近绿潮兴起、越来越多选民追求更为保守及宗教化的社会政治大环境下,还是很有市场的。

有市场到什么程度呢?连属于团结政府成员党的巫统,也必须闻鸡起舞,赶快加入这个课题的争论,争取有关的话语主导权。

当团结政府的成员人民公正党与民主行动党领袖反击伊党指责时,作为友党的巫统不但没有发声相挺,反而近月来也很擅长玩弄宗教种族课题的巫青团团长,力呛友党的立场,与伊党同声同气地非议有关赞助活动,令人感到费解。巫统高层也没有斥责他破坏团结政府的友党团结精神,看来是放任他如此做。

力保马来选票

短期与狭义上来说,巫统即将面对在可谓是保守与宗教化大本营的吉兰丹州,一场胜算本来就不高的州议席补选。在这紧要关头,巫统在吉兰丹选民心目中“我党也是宗教捍卫者”的形象,绝对不能减分,只能加分,这场选战才勉强有得打,否则必被由伊党力挺的国盟候选人,打得落花流水。

从更长期与广义的角度来看,巫统经历过前两届全国大选的成绩越来越差后,严格上来说已然沦为一个小党,所拥的议席只不过是伊党的一半左右而已,选票方面的比例则更少。伊党业已跃身成为最有资格代表马来回教徒的政治社会利益的单一政党。

如果巫统不再借用类似的争议课题来力保其所剩无几的族群与宗教利益“捍卫者”的形象,那么在未来的选举成绩可能会更为一落千丈。

像华教义演此类本来相安无事的课题突然被挑起,更为深层原因,是一些“有心人士”对向来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社会文化风貌,感到很不自在,希望得以逐步把我国引向独尊一教一族的不归路。

看起来此后类似的争议还会陆续有来,大家只好沉着应对,见招拆招了。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