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关掉你的行情apps/黄春梅

2019冠状病毒病变种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杀到,股市顿时一片哀鸿遍野。

顾客A询问我,投资市场有什么消息吗?

我说股市因南非出现变种病毒而大跌,是好消息哦,想必她一定听到一愣一愣的。

因为股市跌,对一般人来说就意味着亏钱,怎么会是好消息呢?

肯定是好消息呀,我有机会买在低点,等待未来反弹,尤其很多好公司的股价,难得跌出价值,大减价可以买便宜货,怎么不是好消息呀?

但可惜很多人都无法逆向思考。

比如顾客B,一知道市场跌,马上查看他在其他银行投资的基金,结果肯定是红滚滚,因此哀怨地问我应该怎么办。

想必我不是他第一个问的人,他应该已经去银行兴师问罪。

其实平心而论,他才投资不到一年,面对亏损是正常状况,但这名小白不愿意接受,所以天天查看,日日问号。

而且这么多大日子不选,你就特别选在股市跌成惊弓之鸟的时候查看行情,不是自找罪受吗?

但我更不明白的是,你一直在那里痛苦基金亏损,金钱流失,为何不好好去学习投资,了解血汗钱为何亏损呢?

这里问人,那里问人,别人说的,你也不一定听得进,听了又不相信,这样的投资人生,难道不痛苦吗?

从亏损中学到真理

如果我是他,问了几个人,都得到一样的答案,我会开始思考,投资到底是什么,然后认真地跟着一个可以相信的人学习,或至少好好地请教谷歌大神,怎样都要从亏损中学到真理。

而不是像他这样,充满期待,却又自我放弃。

这样的投资状态,基本上会把自己逼上死角,因为他永远不会明白为何亏损,而一直把投资当赌博,然后赖人(都是你叫我买的)、赖股市(为什么我一买就跌)、赖产品(基金股票都是骗人的),结局必然很凄凉。

到最后他会告诉你,股票不行的,基金骗人的,顾问也是不可以相信的,就是这一类人。

像这样非常不愿意看到亏损的行为,其实是一种会导致财神过门而不入的严重投资行为偏差,称为损失厌恶偏差(loss aversion bias)。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拼命卖出赚钱的股票(可是股票过后不断水涨船高),死命守护着亏损的股票(结果n年后一如既往还越来越低)。

我们不肯卖亏损股票,是因为只要不卖,损失就没有“被实现”,股票就有可能再涨回来,但事实证明,这是最荒唐的愿望。

在一项对美国共同基金经理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从1980到2002年间近3万支共同基金的交易表现。

研究发现,基金经理偏好卖出赚钱的资产(当该资产还在赚钱的时候就卖出),而死扛亏损的资产(当该资产亏损的时候仍然持有)。

在比较这些共同基金的表现时,研究者发现表现最好的基金是那些能够及时卖出亏损资产的基金(止损);而表现最差的基金则更愿意卖出上涨的资产。

最让人惊讶的是,数据显示,表现最差的基金表现出来的水平和个人投资者无异。

情绪是投资大敌人

可见在偏差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学富五车抑或平民百姓,犯错的几率都是一样的,因为基本上情绪是每个人在投资上最大的敌人,无人可以逃过它的魔爪。

当然,顾客B的病况还未至如此,毕竟他还没有想要脱手亏损的基金,但这个行为偏差的主因,就来自如他这样的认知——厌恶看到亏损。

至于讨厌亏损的主因,则来自不了解投资和风险的关联。

我们要获得比定期存款高的利息,就必须冒多一点险,那回酬越高,风险自然也越高。

但这类病友,只着眼回酬,不愿意接受风险。

亲爱的,世界上真的没有这样的好事。

你以为投资房地产“很稳”,也只是因为没有一个地方给你看报价,让你每天追着青青红红的图表跑。

所以你要看到基金或好股赚钱,一样的,关掉你的行情apps,和你耐心等待房地产增值一样,悠然地等待它们赚钱。

想要看行情?可以,认真学习装备好自己,这是治投资病的唯一良方,别无它法!

反应

 

要闻

《南洋商报》专栏作者黄春梅辞世 得年45岁

(八打灵再也25日讯)《南洋商报》专栏作者兼《中国报》新山办事处前高级记者黄春梅今日与世长辞,得年45岁,各方亲友均表哀悼。

黄春梅助理向本报证实,黄春梅于今午在家中离开人世。

该助理说,正等待家属一同处理身后事。

据悉,黄春梅在5月份开始生病。

11月约10日从美国回来后也曾发高烧,两天后退烧情况一直不容乐观,无法进食。

设灵地点及详情将在较后公布。

黄春梅在《南洋商报》的专栏栏目名为《春暖花开》,而最后一篇专栏则是本月中旬的《永不过时的生意》,谈到美国大选当日前往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的回忆。

其中就谈及父母愿意为儿女的快乐打开钱包,将金钱奉上。也分析了疫情前和疫情后的迪士尼股价。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