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内阁改组须做出成绩/胡逸山博士

6州州选过去了,朝野两边至少在执政权的层面上维持之前的三对三的平衡形势;而因为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前部长拿督斯里沙拉胡丁的逝世而引发的柔佛国州补选,成绩也没翻盘,由希盟赢回,维持原状。

而即将来临的又两场补选,因为原任州议员飞机失事逝世而引发补选的彭亨柏朗埃州议席,是典型的垦殖区选区,也就是巫统的堡垒区,预料也将由巫同重胜。

至于在登嘉楼的甘马挽国会选区,更是伊斯兰党原先以大幅度多数票胜出的,只不过被选举法庭判决结果无效;加上在上个月的登州州选,国盟囊括包括该国席底下的所有州议席,所以预计伊党再次胜出,也几无悬念。这也就是说,朝野两边看来应该再次打成平手。

改组传闻甚嚣尘上

即使在那些州选以前,内阁即将改组的传闻即已甚嚣尘上。毕竟本届政府是由几个在上届全国大选之前不但不咬弦,甚至是针锋相对的政治阵营所组成。所以,走在一起组成联合政府(自称团结政府)、建立内阁时,选择阁员的最大考量应该也还是政治酬庸。

也就是最大程度上,让团结政府内的各大小政党、各主要派系的领袖等都能多多少少接受,有的当上部长、有的当上副部长(虽然严格上来说,内阁阁员是只包括部长而不包括副部长,但一般上大家都包揽着正副部长来讨论内阁),起码理论上也就更有决心支持团结政府。

当然也有没分到阁位而愤愤不平,不时闹政治别扭的。如大马民主联盟,其主席赛沙迪(为该党唯一国会议员)没有重新受委入阁,就一直碎碎念没被团结政府重视云云,在6州州选里竟还派出候选人与团结政府对垒,即使最后按柜金全丢也在所不惜。闹到近日该党索性退出团结政府,导致团结政府当下以微差失去国会里的三分之二多数席次。

执政阵营里政党的大小一般上是以国会议员数目来鉴定,但时任首相所亲自领导的政党,一般上会不成比例地分到更多、更好的阁位,以前敦马哈迪医生二度任相时是如此,当下拿督斯里安华时代也是如此。而大党分到更多、更重要、拨款更多的部门,反之亦然,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内阁成员的各项专长为何,是否得以在各自所掌管的部门事务里得以充分发挥,那当然也重要,但坦白说对于安华来说,可能也还是更为次要的考量。到底政治是很现实的,保住政权比任何东西更重要。

政治蜜月期不再

几个月近乎一年下来,本届内阁的表现,说得客气点是中规中矩,但说得不客气点,也坦白些,也还是差强人意。安华自身无可否认是个超级政治能量场,看来也和其长期强烈对抗的马哈迪,还有蹲在牢里也不忘要修读又一学位的另一位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颇为相似,都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不但全国走透透地去视察政务,也频繁地到世界各地去推销大马。这也就未免让人产生“好像整个内阁只有首相在做工”的刻板印象。

这趟,内阁如果重组,安华首要安排的,应该是要把他身兼的财政部长与联邦直辖区部长职务分将出来由其他领袖担任。如财长一职应委任一位市场上被普遍认可者,以让国内外市场重拾对本地经济的信心。

此外,一些其他重要部门,如教育部、卫生部等,这段日子以来皆由从未入阁的政治新鲜人出掌,表现如何大家有目共睹,也是时候换上一些有名气的实干者来担任了。总之,团结政府的政治蜜月期早已不再,是时候要搬出一些成绩来令人眼前一亮了。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