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别歧视我们的脑/周若鹏

艺人艾成在台湾轻生的悲剧,激起我对心理健康的省思。出事后媒体追踪其面簿动态,形容他“情绪波动大”,然而这仅是非专业臆测,倘若在悲剧发生以前艾成能获得专业辅导,会不会就有转机了呢?

精神病被污名化

时事节目主持人约翰奥利弗最近探讨美国心理保健的情况,心理病患往往会被贴标签、受歧视,因此许多人讳疾忌医;但就算他们愿意主动求医,也未必能找到心理医生,因为这方面的专才严重不足,过半心理医生无法接受新病人,也有过半的人无法及时得到心理咨询。美国无疑在各方面都比我国先进,如果连他们也这么困难,我们又如何呢?

我身边有些人精神状态并不稳定,有者终日妄想有人跟踪,有者过度偏执;一些人行为异常,比如说每分钟发几则面簿动态,但据知都没有寻医,理由有几个,最主要的是精神病被污名化:我抑郁是因为心灵不够强大吗?我是弱者吗?因此拒绝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病患拒求医,亲友也不知如何规劝,渐渐把病患边缘化置之不顾,以至病情恶化。就算愿意求医,这里也像美国那样不易找到合格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据马来西亚医疗国际组织所述,每1万名国人就应该有一个精神科医生,以此推算我国需要3000名精神科医生,但至今只有479名。

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意识不高,社会需求有限,心理健康工作者只能集中在市区,分布非常不平均,郊区居民要求医也甚不方便。此外我国还面对人才外流的问题,合格的医生和辅导员宁可去更成熟的欧洲国家工作。尽管我国政府津贴医疗费,病患也很可能找不到医生。

我国一般医疗保险也不承保心理治疗,心肝脾肺肾都能保,唯独歧视你的大脑。马来西亚精神病学协会赞助人丹斯里李霖泰曾呼吁保险公司把心理治疗也列入受保项目,但除非民众普遍觉醒,市场有强烈要求,否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妥协。

心理治疗不受保

时代进步了,如今我们知道心理问题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有可能失衡生病,病从浅中医,及时治疗可以救命。关心个人病患固然必要,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改善整个大环境,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民间组织力量有限,为此政府必须带领推动。

最近通讯及多媒体部副部长拿督查希迪批评指出马新社弊端的记者叶诗妮精神有问题,林冠英指责扎希迪说他才应该做精神检查。唉,这条路还长着呢。

反应

 

要闻

“精神失常”避重刑 卫长:将研究修法应对滥用

(吉隆坡26日讯)卫生部准备修改跟精神健康有关的法律,以应对“精神失常”者利用“精神病卡”避开遭重判的问题。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博士指出,需要仔细审查这方面的修法详情。

他认为,以“精神病”逃避重刑属于道德腐败,而且这类事件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并牵涉到滥用心理健康声明。

因此,祖基菲里认为政府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情况。

“这些问题会在卫生部内阁会议后的部门会议提出讨论,及征询部门法律顾问的意见。”

祖基菲里今日出席由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开幕的马来西亚国际医疗保健 (MIH) 大趋势会议后,对记者发表谈话。

马新社昨天在一则题为“精神病患者是否豁免(immune)法律和惩罚?”的独家报道中,提到公众对据称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所犯下的罪行的担忧。

报道提出受害者及其家属可能因为肇事者心智不健全,正义无法伸张的可能性。

最近,登嘉楼龙运玛拉工艺大学的三名学生被一名女性驾驶的汽车撞死,引起人们的不满。

肇祸司机被指精神不稳定或患有精神健康问题。而这类辩解并不新鲜,过去也发生过类似的案件,甚至也在谋杀事件出现。

卫生总监拿督莫哈末拉兹也表明,精神健康问题不能用于合理化犯罪。

他认为,心理健康状况不应成为“案件证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