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反思西方/王德龙博士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苏格拉底

任何的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都愿意反躬自省,这样的生命必定充满向上的活力;同然,任何的一个文明,如果都愿意敞开心扉,自我批评或者虚心纳谏,这样的一个文明必定可以在危机四伏時,走出困境,迎来新生。或许可以思考的是:这个世界是否存在一个不必反思或者不可以反思的对象?答案若是没有,那么反思西方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同时也是必须进行的事情。如同华人习惯无时无刻检讨中华文化一般,检讨西方必然也会促进人类的福祉。

自我提升避免灭亡

如果科学确实是文艺复兴以后,人类文明的重大进展之一,那么秉持科学精神,承认西方文化中严重的弊端,在事实与真实的根据上予以确当的评价和定位,对于人类文化的新陈代谢而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而对于西方文明而言,避免步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绝迹于人类的后尘,西方文明的自我更新和提升尤为关键。任何文明都需要借鉴其它的文明,因此西方除了向自己的古代求取灵光,还须向外学习和引进自身所缺乏的精神内涵。否则在鼓吹出来的开放自由的光环下,容易变得封闭、偏激、无知,甚而至于粗野和暴虐。

总体言之,西方文明是游牧文化以及商业文化两相结合的文明。其弊端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所谓的自由主义以及人权思想,内在基质实与此相关。基于此,西方文明容易表现为好强、好胜、好斗,所谓的优胜劣汰学说,亦导源于此。数百年来西方对全世界的掠夺、欺压以及殖民,究其根源,自然与此文化背景紧密关联。这种热衷于追逐商业利益以及个人物质享受的文明,自然免不了爱慕战争。从好争、好斗、好战的角度思之,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其实是不可能真正实践的主张。重利轻义,举目四顾,除了吵杂与纷争,世界怎么可能和谐安宁?

然而,何以这一两百年来西方却得以作为一个光辉的形象,受尽全世界的景仰乃至于膜拜?这一切的表象乃是各种盛极一时的主义以及理论,当然还包括各种文艺作品的推陈出新所致;而其内在的深层因素,则是西方科技、武器、经济以及舆论上独霸话语权的必然结果。须知,不管是各种主义、理论,还是军政、经贸的种种,对应的是西方长期存在的社会现实,西方以外的地区,可以尝试借鉴,却不必一一照抄。诚如罗素所言,西方对外输出的意识形态,“离了本土,反而引起剧烈的社会革命和长期的动荡不安。”过去的历史以及眼下的时事,足以印证罗素的此言不虚。

强权专制者拒反思

要之,东方世界如果愿意回归原典,平心静气研读并审视西方的各种经典,在避免误读的情况下,方可摒弃百余年来对西方的过度美化;至于致力于回归自身传统,避免自我矮化,则如斯方可避免继续被奴役。人们需要明了的是,如若存在一个不必反思,同时也不可以反思的对象,那么这样的一个对象必定是强权以及专制的。明白言之,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观念,若绝对不允许检视和检讨,它们必定走向自己的反面:蛮横、无理、傲慢、暴力。也可以这么说,西方文明并不等同于基督教,不存在信徒不可以检讨和审视教主的情况。

世界如若想要继续维持相对的和平,进而走向长治久安,反思西方,纠正西方的弊端,将是此下长期并且极其重要的工作。否则无休无止的斗争以后,最终必演变为真正的世界大战。欲远离毁灭,则反思迫在眉睫。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曾言:“反思实际上是文化自觉的尝试。”别人能不能改变,自非我们所能掌控。但是,我们自己如果愿意对这百余年来爱之极深的文明,放下执念,理性客观地予以审视,至少这样的责之也深的自觉,将引领我们探索出一条崭新的光明正道。

反应

 

副刊

疫情反思 学会慢活

工作了多个年头,不少上班族都是因为2019年新冠病毒病疫情才有了人生中的“居家办公”初体验。也许个中滋味因人而异,同时让人们检测看清自己最适合哪一种工作方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疫情过后,如果让你自由选择,身为上班族的你会选择到公司上班,还是穿着睡衣也能居家办公,拟或是两者的结合体?

笔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小型调查显示,“办公室+居家“的弹型工作制显然较受欢迎,但更有专注力也更方便沟通交流的公司办公亦有一定的支持者。同样的问题我也让受访者回答并分享行动管控令对他她们人生的影响,答案竟是……? 



●沈伟义● (Kelly Services大马区主管兼董事经理)

“平衡工作与生活,提高生产率。”

作为上班族,我们经常忙于工作并致力寻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居家工作让我体验了工作时间与家庭生活时间的平衡,这是我真心感谢行动管控令的一点。事实上,与之前到办公室上班相比,居家办公让我与同事有更多的互动(远比我当初设想的还要多),这是意外惊喜。

我相信弹性工作安排。人际互动是工作的一部分,这也让我们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有所区别,我们也得把人性因素纳入工作之中才能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居家工作带来更好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甚至可以提高生产率。

弹性制度纳入政策

居家办公结合办公室上班的良好平衡是最佳方式,所以我选择弹性工作制。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当企业在聘请员工时试图更有包容性,例如聘用家长或残疾人士。拥有弹性工作制,你可以和雇主协商,这是在最适合企业的方式与最适合雇员的方式之间找到适当平衡的关键。



实际上,经历这几周的行动管控令,我和同事已经在探讨如何调整办公室的弹性工作政策。过去几周我们学习良多——我们拥有合适的科技也预见它可带来的好处。现在,所需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与经验纳入当前的政策,以便公司恢复正常运作时发挥良好。

●杨彩虹博士● (泰莱大学医学系副教授)

“省思、提升,在逆境中做好准备。”

这一次的疫情虽然摧毁力惊人,却也让全球人类看清,我们是破坏大自然的罪魁祸首,希望大家能记取这个教训,好好保护地球。

行动管控令的落实也让我见证了人间有温情和社会团结的力量,社会上有许多慈善机构和大大小小的团体都在这艰辛的时刻纷纷挺身而出,专业人士如医生、科学家等也在社交媒体活跃起来,我们都想尽自己的责任把疫情相关资讯通过简易明白的方式传达给民众,这无形中拉近了医生/科学家与大众的距离。

当然,这期间对一些遭遇经济压力、不幸丧失亲人的家庭来说是痛苦不堪的,许多专业人士也因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协助有需要帮忙的人士。

根据阴阳哲学,凡事必有两极,有好必有坏,有利必有弊,疫情破坏了我们原有的安定生活但同时也提供我们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希望大家可以趁这个空档自我省思、提升自我,在逆境中为更好的自己做好准备。

面对面辅导仍有必要

疫情结束后, 我会选择居家办公与大学工作的结合。比较幸运的是我曾经试过朝九晚五也试过弹性工作时间(Flexi hour)制度。相比之下,后者让我更有效率地在比较自主的情况下完成工作,甚至能腾出多余时间来陪伴家人与朋友。可是,前提是我们必须非常的自律,在选择自己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尽量把工作做好。

居家办工让我省去花费在公路上的时间与金钱,抒缓交通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然,我的工作也需要到校上课和进行研究以及为学生提供辅导。

虽然行动管控令让我们体验了网上学习的能力与乐趣, 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进度不同,我还是觉得适当的面对面辅导是有必要的,学生到校不只是为了学习技能也是学习群体生活,为未来踏入社会准备。

●陈品洁● (上班族)

“一家平安,感激又感恩。 ”

行动管制令期间,我一直居家办公。虽然工作量一样多,许多事务需调整,同时如同绝大多数的职业女性般要兼顾家教煮饭家务,不过我却难得在退休前孩子还有童年时“身灵合一”的全天候待在家里,看着他们从呱呱吵到开始学做家务、不太择食的进步。纵使很累,看到许许多多前线人员在拼搏,自己一家子却能平平安安,心里感激又感恩。

可能曾经前往亚齐大海啸、南亚大地震重灾区采访,也曾撰写过气候变迁专稿,所以向来十分理解人间疾苦与生命的意义。冠病,验证了人祸天灾的惊世浩劫,如果人类再不改变态度与习惯——更加谦卑、惜福、知足,未来的挑战,只有更大。

希望,疫苗可以早日研发成功,疫情不会太久,大家可以一如往昔回到工作岗位。职是之故,我热爱的工作需要“见人”;见面,比较有真实感、工作更易协调。至于家人,我们无需天天守在一起,仍可继续有自己的“生活”。曾经拥有的自由,失去过,肯定更美好!

●刘永萍● (富贵山庄中马区活动部高级经理)

“修行道场,就在日常中。”

政府在3月18日正式实施行动管控令让我迅速进化为变种人(X-men),变成三头六臂每天修行中。当14天的行动管制延长到4月底时,满满的购物单子清楚的列出这一个多月的3餐饮食,我再仔细的一一列出急需和极重要处理的事项,其中包括工作、孩子和家务事。

每日睁开眼睛,动动筋骨30分钟后,就得启动三头六臂模式,把家里3个“讨债”组合安顿好,包括他们的一日三餐、孩子的上课和补习监督课业等,此时不仅是厨娘,还得进化成为老师和Kakak。

原本对电子或电脑知识只停留在大学生涯的我,也得重新学习。何谓网络上课,谷歌教室又是啥?从摸索和探索费时不少,然而与孩子一同上课却也让我重拾对学习的热忱。

三头六臂、乾坤大挪移不在话下;一心二用更是每一天都在上演,监督孩子课业的同时也得回复工作讯息和电邮;准时把早午晚三餐上桌,也是我的课业之一。急性子的我也必须冷静处理,按部就班一一完成。一场疫情的蔓延打乱了我的日常,可也教懂了我慢活的美丽。

疫情之后,盼一切回归和谐轨道。我还是倾向到公司办公,毕竟我比较喜欢与人共舞。这一场的疫情让我看懂了人性,在面簿上也可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一句帮帮金马仑菜农和水果业者,也可让更多人吃到新鲜蔬菜和草莓;一些业者在疫情肆虐下,没有退缩,大爱无碍,发掘人性的魅力和价值其实只需要用心即可。

●李志祥博士● (注册心理辅导师,《转捩点全人发展中心》创办人)

“内心维持弹性与韧性,才能避免心理耗竭。”

我从事心理工作,在照顾别人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也深信自己的内心需要维持弹性与韧性,才能避免心理耗竭。疫情为人们带来巨大的生活变化与压力,我在这段期间最大的体会是:初心须要维持,方法必须要变通!

疫情期间,我心情最舒畅的时光是在早晨和黄昏的阳台上,看天空、看飞鸟、看绿茵、看山。感觉最充实的时刻是锁上房门,没有干扰地在网上进修学习,掌握电脑新技能。最有意义的事,是维持热忱与纪律,善用网络每天为工作社群贡献自己所知所能,做有意义的事。最亲密的时刻,是和家人朋友无分距离面对面地畅谈,即使望着的是电脑屏幕上的一格格视框。

简单地说我试着用新的方法:

●找到纾压纾心的方式;

●从事热忱有意义的事;

●维持个人纪律与动力;

●相互支持的人际网络。

我比较喜欢公司和居家办公的组合模式。当我需要与别人协调合作,我会选择办公室模式,让我更直接与团队互动,感受彼此的活力与动力。当我需要阅读、进修、思考或创作时,我更需要独处沉思,居家方式无疑为我提供了更多方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