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地缘政治冲击启示东盟/魏开星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至4月,中美贸易额为2179.24亿美元,同比下降11.2%。美国沦为中国的第三贸易国,前两位是东盟与欧盟。原因是中美关系近年走低,今年以来更因“流浪气球”被美军击落,令到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单从中国内地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看,内需与投资都获得较好地增长,唯独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下降较为明显。同时,美国政府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债务上限提高却遭遇共和党占多数的众议院抵制;白宫与国会还在博弈之中。

美国政府欲提高债务上限,势必要发行新的国债偿还旧债。这些国债谁接手?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债权人之一,中国因两国关系龃龉而未必愿意继续充当新的“接盘侠”。

地缘政治干扰中美经贸

中美作为全球第一与第二经济体,彼此理因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以往多少年来一直如此。但自美国上一届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单方面征收高额关税后,中美的经贸合作势头便掉头向下;本届拜登政府对华经贸,非但没有取消不合理的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政策,还变本加厉,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出口限制;以各种由头与借口将众多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实施不同程度地所谓“制裁”,以此打压中国企业及其在美国的投资与发展。美方的此种做法不仅实际上阻碍中美的经贸往来,也在气氛上形成不利于两国贸易、投资及金融交往。

相反,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地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并通过国家级的“进口博览会”及各地的各种交易会、投资洽谈会吸引外资。尽管如此,中美贸易额无论从绝对数到相对数而言,都呈现下滑的状态。虽说中美在经贸领域完全地“脱钩断链”不现实,但在某些行业美方已经在“脱钩断链”了。美方对华经贸的行为,明显受地缘政治的支配,企图以科技霸权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国对欧投资10年新低

受美国的指挥,作为盟友的欧盟中的多数国家,也开始或正准备对华贸易与投资展开各种各样的限制,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及“去风险化”。数据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对欧投资下降速度惊人,长此以往,中欧贸易也必然不盛反衰。

地缘政治还影响到中欧关系。俄乌战争令到欧洲对中国戒心增大,“中欧不应脱钩但应去风险化”,几乎成了欧洲政界的共识。德国总理肖尔茨5月9日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并称“来自中国的对抗和竞争毫无疑问增加了”。

美国有智库同日公布报告显示,2022年度中国对欧直接投资降至79亿欧元,较前一年下降22%,为2013年以来新低。造成这一结果的主因是欧盟在美国压力下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限制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专家指出,要使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恢复至之前水平,中欧关系必须改善。

东盟中心地位面临挑战

那么,东盟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且在前几年的疫情期间不降反升?除了中国与东盟实施了多年的自由贸易协定1.0版、2.0版,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落地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是,到目前为止,东南亚地区是和平发展的高地,是遭受地缘政治干扰最少的区域之一。那么,东南亚在地区安全、区域和平稳定上有无隐忧?答案是:有!

印尼总统佐科本月10日在第42届东盟峰会开幕致词中,呼吁成员国加强团结与经济一体化。佐科称,目前全球经济尚未完全复苏,而国际竞争加剧,世界局势越来越难以预测,“东盟可发挥带来和平与增长的作用”。关于东盟在美中日益紧张的局势中所扮演的角色,菲律宾提出在草案中强调,在“大国斗争以及四方安全对话和‘奥库斯’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等新安全框架兴起的背景下”东盟的中心地位。

菲方强调的“背景”正是东盟所面临的挑战,正是东盟所要警惕的,因为这对现有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架构造成冲击。东盟必须从中美经贸、中欧投资遭遇地缘政治的冲击中获得启示,并汲取教训。

反应

 

灼见

【灼见】南美有望成第二个东盟/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杪的南美之行,面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贸、技术“脱钩断链”的压力,在走出困境,寻求突破的抗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此次借出席在利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峰会之际,应邀访问秘鲁,并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双边会晤。两人共同见证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钱凯港开港。

APEC峰会后,习近平转往巴西,出席G20峰会;峰会之后,随即展开对巴西的国事访问,与巴西总统卢拉会谈,将中巴关系升格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

那么,应该怎么看习近平此行在当下的意义?

老朋友新关系

首先,南美既是中国的传统盟友,又是新时代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南美(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将开启新篇章。南美作为上个世纪中国亚非拉兄弟的重要部分,同属第三世界。在反帝反霸的冷战时期,中国与广大拉美兄弟站在同一战线,互相支持、相互帮助。改革开放之后,中南关系与时俱进。

2014年7月,习近平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如今,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2000至2022年,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增长35倍,2023年达到4890亿美元。今年前3季度,中拉货物贸易额达到4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其次,南美国家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地位凸显。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便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方连同其盟国对中国除了贸易战之外,还衍生出科技战、金融战等等,各种制裁、封锁、遏制、禁运轮番上演。

在单方面强征高额关税、禁止美国及盟国的高科技产品销往中国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人为扭曲产业链的骚操作下,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呈现下滑,中国第一贸易伙伴让位给东盟,美欧退居第二、第三。

钱凯港横空出世

面对自由贸易越来越遭到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干扰,中国的对外经贸过于依赖美欧等西方市场的格局必须扭转,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区域成了必然。东盟之外的中东、中亚、非洲等全球南方的市场重要性凸显。这当中,南美洲最具潜力。在与智利总统博里奇的会晤中,习近平称中方欢迎更多智利优质产品出口到中国;博里奇表示,智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智利展开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再次,中国与南美国家一拍即合。秘鲁、智利与巴西对习近平的到来均表现出极为欢迎与重视。巴西正在大力推进“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这些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极大助力巴西再工业化进程,促进南美一体化建设。习近平称,期待中巴再创“黄金50年”。巴西同中国的进口额已超过该国对美欧的总额,超越1000多亿美元。

中方捷足先登

第四,中方未雨绸缪。在特朗普2.0扬言对世界暴力强征高关税之际,中国抢先一步,提早谋划。巴西的大豆、铁矿石、锂矿等均为中国市场及工业原料的刚需。之前依赖美国市场及澳洲供应,有被美国及其盟友“卡脖子”的风险;再由于巴西的上述产品在物流与运输上要绕道后,经巴拿马运河,无论从时间及运费上都费时费钱。如今,随着钱凯港的开通,南美到中国上海的航程从以往的45天左右大幅缩减到25天。这样一来,南美各国的产品通过太平洋东岸的港口,直到太平洋的西岸。困扰多年的绕道、费时费力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与南美各国的经贸势必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

最后,中巴有资格成为全球南方的领头雁。在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国中,目前看来,中国与巴西最有资格领导全球南方。中国与巴西等国登高一呼,南美的左翼国家将积极响应。即使亲美的国家也难以抗拒互利合作的前景。阿根廷总统米莱在出席APEC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谈,西方媒体称米莱成了“亲华派”。习近平当场邀请米莱访问中国,相信米莱很难抗拒这种盛情的“诱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