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小马可斯的经济强国愿景/罗传钰博士

下周四(6月30日),小马可斯将正式就任菲律宾第17任总统。竞选之时,小马可斯的竞选口号——菲律宾将再次崛起(“Ba-Bangong Muli”BBM),让选民为之一振。但如今的菲律宾,在政府财政、民生健康、粮食安全与物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挑战,小马可斯政府将不得不在2023年花费创纪录的5.268兆披索。
可以说,小马可斯的执政之路并不平坦,保稳定、讲实效将会成为其任内的最大特色。虽然当前小马可斯还未提出系统的经济施政纲领,但根据其过往和近期活动,我们依稀可以看出一些细节。
农业成本届政策焦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菲律宾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且有着较好的土地条件。但受土地管理体制、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农民以种植可出口创收的经济作物为主,而大米、玉米、小麦及畜牧饲料等农产品大多依赖进口。加之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力低下等因素,菲律宾农业部门对GDP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至2021年已降至个位数。
疫情给全球供应链的带来影响,愈发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俄乌冲突又加剧了饲料、肥料等农资供应的风险,导致肉类等主要食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面对1亿人忧心的糖鸡荒、油米贵,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下调食品供应价格,将是小马可斯甫一上任的首要任务。而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增强农业现代化能力,更会成为小马可斯农业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然而,土地寡头等农业自身的制度缺陷,是小马可斯难以突破的桎梏。近期小马可斯宣布兼任农业部长,就说明该国的农业政策推进阻力不小。
与此同时,从小马可斯近期态度可以看出,虽然RCEP对菲律宾经济发展有着明显推动作用,但因为关税门槛的降低和其他国家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菲律宾当地供应商和种植者的竞争压力增大,菲律宾脆弱的农业将会受到更大冲击。因而,农业问题将是菲律宾在RCEP批准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之一。
基建延续前朝政策为主
农业政策的落实,离不开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通信设备不完善,公路、桥梁及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菲律宾农业等传统产业无法降低生产成本,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亦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在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周边国家。
于是,2017年杜特蒂推出了“大建特建”计划(Build,Build,Build,即BBB),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基建。作为杜特蒂的核心政策,该计划开启了“基础设施的黄金时代”。虽然杜特蒂任期内119个基础设施旗舰项目仅完成了不到一半,但是杜特蒂政府已经批准了80%的旗舰项目,并通过修订《外国投资法》、《公共服务法》、《零售贸易自由化法》、颁布2022年战略投资优先计划(SIPP)等方式,为吸引外资参与建设和运营做好了政策准备。
为此,杜特蒂及其幕僚多次呼吁小马可斯接棒,继续推动菲律宾的基础设施建设。小马可斯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在竞选及胜选的多个场合中,表示会继续杜特蒂的基建计划。同时,他还将优先考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加强现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物流竞争力,满足民众数字化生活需求。
绿色能源发展是亮点
“如果电力供应不足,经济就不会真正增长”,小马可斯的这番话又体现了他的第三个发展重点,即开拓可再生能源。
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危机的当下,位列煤炭进口世界前十名的菲律宾,在东盟各国中最先公开声明不再考虑新建煤电项目,勇气可嘉。按照菲律宾能源计划,可再生能源在该国发电结构中的份额到2030年要达到35%,到2040年要达到50%。小马可斯在竞选时也承诺为人民提供更低电价,并在胜选后与各国驻菲使节的会晤中,强调通过可再生能源合作来发展经济。
作为一个长年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国家,菲律宾要解决停电频发、电力成本居高、电力需求成倍增加等现实问题,选择何种可再生能源无疑是摆在小马可斯面前的难题。父亲马科斯时代交由韩国公司建设但未完工的巴丹核电站,多次被小马可斯提及并与韩国驻菲大使进行过讨论,而杜特蒂签署法令将核电纳入菲律宾能源结构,似乎为小马可斯重启巴丹核电站提供了政策支持。除此之外,水电、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也会成为他的选项之一。
保持经济政策延续性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回应热门问题,积极推动税收改革、寻求外资以公私合作伙伴(PPP)方式进行项目建设,以此获取资金减少财政压力、推动经济复苏,依然会是小马可斯的常规动作。而其以技术官僚为主的经济团队,在能力与经验上都赢得了不少业界口碑,这将会有助于小马可斯施政的稳步推进,也会让小马可斯经济强国愿景提供更多可预期的空间。
白宫易主震荡南海博弈 中国展控制实权反制菲
报道:黄栋星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担忧美国对菲的军事援助发生变化,选择在特朗普当选后两天签署并公布《海洋双法》,试图以国内法律强化南海仲裁案的裁决,遭中国反对与反制。
白宫易主,总统拜登拉拢菲律宾围堵中国的策略料将被改变,亚洲军情产生微妙的变动。
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当选两天后,小马可斯担忧日后的援助被削减,紧急推动南海领土扩张的单边行动,推出“海洋双法”,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的裁决,但遭到中国大动作反制。
中国解放军马上在黄岩岛领海、领空展开“依法开展的巡逻警戒活动”,震慑菲军不要妄动,同时也是在白宫即将换帅的关键时刻,展示南海的控制实权。
面对菲律宾“海洋双法”,中国政府11月10日强烈反击,发表声明公布围绕黄岩岛周边16个经纬度位置,并以这些相邻点之间的直线连线,划下黄岩岛的“领海基线”,强调依法采取措施捍卫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13日组织海空兵力,在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战备警巡,并指这是南部战区部队“依法展开的巡逻警戒活动”。
中国海警局表示,将持续加强在黄岩岛领海及相关海域巡航执法,声称将根据法律法规和国际法的规定,维护有关海域的良好秩序。
香港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彭念指出,中国划定并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首先是从法律层面反制菲律宾的“海洋双法”。中国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把中国在黄岩岛周边海域的管辖权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也为中国海警在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执法行动,提供法律依据。
菲反对黄岩岛领海基线
菲律宾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反对中国公布的黄岩岛领海基线,声称不符合国际法,没有法理依据与效力。菲国家海事委员会发表声明说,中国的黄岩岛领海基线违反菲律宾对黄岩岛的主权,此举更是中国2012年“非法”占据黄岩岛的延伸作为,菲律宾对此“强烈反对”。
声明援引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说,直线基线只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标准和条件使用,中国为黄岩岛绘制直线基线,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条件。
黄岩岛位于南海东北端,是一个环形岛礁,中国政府表示,根据历史文献和历代中国政府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这是中国领土。
菲律宾表示,由于黄岩岛离菲比较近,位于菲专属经济区内,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菲律宾的领土。

小马可斯(中)在总统府签署海洋双法。
菲推海洋双法
小马可斯担忧特朗普上台后削减援助,利用未来两个月美国权力交接的窗口期,加快推动南海领土扩张的单边行动。
11月8日,菲律宾政府推出《宣布菲律宾共和国管辖的海洋区域法》(“海洋区域法”)和《授权总统在菲律宾群岛水域建立群岛海道法》(“群岛海道法”)。
所谓“海洋区域法”,是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纳入菲方的海洋区域,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所谓“群岛海道法”则是允许菲律宾在群岛指定海道和空中航线,外国船艇和飞机需在其监管下通过。
大马发出外交抗议
小马可斯表示,这两项新法律将彰显菲律宾作为群岛国的权利,同时履行其国际法的义务。
他相信,这两项法律体现了菲律宾人致力于海洋领域安全和繁荣发展,并展现了菲律宾的自信与信念。
马来西亚外交部副部长拿督莫哈末阿拉敏表示,由于两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重叠,马来西亚将向菲律宾发出外交抗议。
阿拉敏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审查与菲律宾法律相关的参考文件,发现其中涉及对马来西亚婆罗洲岛沙巴州的主权要求。
菲律宾对沙巴州东部的主权主张,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但是官方很少就此问题发声。2011年,菲律宾大理院裁定,从未放弃这项主张。
斥资购“堤丰”提高防御力
近来,菲律宾动作频频,菲军方日前展开为期两周的年度军事演习,包括在南海海域举行“夺取岛屿”的作战演练,菲律宾有预谋地准备在南海的领土扩张。菲律宾和澳洲12日在坎培拉举行首届防长会议,双方依“加强防卫合作计划”,为明年的合作项目安排。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证实,菲律宾将于明年首度参加澳洲的“护身军刀”演习,并邀请澳洲士兵参与明年在菲律宾举行的菲美“肩并肩”与菲美“坚盾”等联合军事演习。
菲律宾除了强化与澳洲和美国等盟国关系,还计划斥资至少330亿美元采购新武器,包括先进战机和中程导弹等。
特奥多罗说,菲律宾正计划向美国购买“中程能力”发射器——“堤丰”中程导弹发射系统,“堤丰”系统将作为向印度采购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补充,该系统配备的导弹射程超过“布拉莫斯”,提高威慑力。从夺取岛屿演练到有意采购美国“堤丰”系统,菲律宾的部署逐渐转向实战化。
今年4月,以配合美菲联合演习的名义,美国历史性地在菲律宾吕宋北部,部署了具备中程打击能力的“堤丰”导弹系统,该系统并未按照原订计划在9月撤离菲律宾。菲律宾还曾宣布将培训该国武装部队操作该系统的人员。
彭念表示,菲律宾认为自己面对中国的安全威胁逐渐加大,有必要从长远角度提高防御能力,向美国采购“堤丰”是菲律宾考虑的举措之一。但是这项行举动对菲律宾而言,不仅起不到保护本身安全的作用,可能还会提高南海的紧张局势,使中国采取威慑举动。
彭念指出,特朗普明年正式入主白宫后,美国对菲律宾的军事援助会如何发展让人关心。在此期间,虽然中菲海上摩擦减少,发生海上冲突的风险却在上升。不过,在风险转化为冲突的过程中,双方还有意愿管控风险,避免爆发大规模海上冲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