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应建一带一路效益评估体系/魏开星

本月18日,“一带一路”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的中国会议中心举行。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几个重要国家: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阿根廷等国的元首,先后在论坛上发表讲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发言除了总结10年的成就,还提出未来的“中国8项行动”,成为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说到,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未来的“一带一路”,任重道远,笔者以为,建立一套属于“一带一路”的效益评估体系乃当务之急。

“高质量”要有量化指标

“一带一路”10年过去了,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从“大写意”到了“工笔画”;然而,外界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成功的个案,哪些不怎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例子情况如何?为何失败?对合作各方的利益损失多少?相信不仅为国际所关注,还能为接下来的“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训与借鉴;同时,也可为国人答疑解惑。毕竟作为国家工程,“一带一路”事关国计民生。

同时,10年不是一个短时间,对于影响如此重大的倡议,从发起国——中国角度,也应该有一个总体的宏观数据报告,包括中国政府层面投资了多少,中国民间资本投资了多少?完成了那些项目?哪些项目还在建设中?效益最好的项目有多少?效益不好的项目占比多少?另外,外方投资了多少?以什么资源入股项目?

典型个案还是偏重感性与直观,即使是成功的案例也要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定量分析与投入、产出及效益指标的展现。因为,这些项目多数不是援建性质,而是投资合作,不可能只是讲究社会效益、国家形象及两国关系,必须要有投入产出核算。这是对成功案例而言。对整个“一带一路”实施10年来的成果,更需要拿出靓丽的数据说话,才能对国人有所交代,也让国际社会有信服的理由。

效益评估须国际通用

说到效益,就需要一整套针对“一带一路”的效益评估体系,而且必须是国际通用、承认的。记得笔者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厦门工作时,为厦门大学一班年轻学者撰写的一本《外商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书作编辑工作,最终该书于1994年获得中国第六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该书为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效益评估提出了一套评估体系,供全国五大特区在评估引进外资工作时参考。那时中国经济特区也刚刚创立十几年。

“一带一路”不是援建项目,而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因此对双方都要有好处,否则难以持久。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两国之间的合作细节,不足为外人道;然而,也不能以此作为可能蒙骗国人的借口。有时一些项目,中方处于长期合作的考虑,可能付出的较多,就单个工程而言,可能亏损;但可以合作方的当地资源作为置换,总体而言,还是双赢。类似这种,官方还是可以通过政府文件、媒体等途径加以披露,以起到释疑的作用。

只看经济效益不足够

比如,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雅万高铁,根据知情人士的披露,中方几乎承担了建造、机车、技术等等的全部;建成通车后,由中方负责营运,票价定价权却仍在印尼方。由此推算,中方要在这条铁路上达至收支平衡并盈利恐怕将十分困难及耗时长久。

但是,作为中国在东南亚的首条高速铁路,其品牌效应将是无形的资产,其价值也难以用金钱衡量。同时,雅万高铁之后的印尼其他基础建设,中方在同等条件下应具备了相对优势;即使面对日本等国的激烈竞争,印尼方不能指望往后的工程也让中方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吧?

还有,据说该项目在双方商谈阶段,中方曾希望能以印尼的某些矿山资源作为置换,印尼政府不同意。虽然高铁与矿山单一项目之间直接置换没能谈成,但是中方公司在印尼开发一些如镍、锂等重要金属矿产,印尼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不可能不提供优惠与便利。

其实,近年来中资在印尼的矿产投资方面金额不小,项目也不少,这都是看得见的。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南美有望成第二个东盟/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杪的南美之行,面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贸、技术“脱钩断链”的压力,在走出困境,寻求突破的抗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此次借出席在利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峰会之际,应邀访问秘鲁,并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双边会晤。两人共同见证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钱凯港开港。

APEC峰会后,习近平转往巴西,出席G20峰会;峰会之后,随即展开对巴西的国事访问,与巴西总统卢拉会谈,将中巴关系升格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

那么,应该怎么看习近平此行在当下的意义?

老朋友新关系

首先,南美既是中国的传统盟友,又是新时代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南美(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将开启新篇章。南美作为上个世纪中国亚非拉兄弟的重要部分,同属第三世界。在反帝反霸的冷战时期,中国与广大拉美兄弟站在同一战线,互相支持、相互帮助。改革开放之后,中南关系与时俱进。

2014年7月,习近平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如今,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2000至2022年,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增长35倍,2023年达到4890亿美元。今年前3季度,中拉货物贸易额达到4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其次,南美国家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地位凸显。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便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方连同其盟国对中国除了贸易战之外,还衍生出科技战、金融战等等,各种制裁、封锁、遏制、禁运轮番上演。

在单方面强征高额关税、禁止美国及盟国的高科技产品销往中国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人为扭曲产业链的骚操作下,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呈现下滑,中国第一贸易伙伴让位给东盟,美欧退居第二、第三。

钱凯港横空出世

面对自由贸易越来越遭到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干扰,中国的对外经贸过于依赖美欧等西方市场的格局必须扭转,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区域成了必然。东盟之外的中东、中亚、非洲等全球南方的市场重要性凸显。这当中,南美洲最具潜力。在与智利总统博里奇的会晤中,习近平称中方欢迎更多智利优质产品出口到中国;博里奇表示,智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智利展开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再次,中国与南美国家一拍即合。秘鲁、智利与巴西对习近平的到来均表现出极为欢迎与重视。巴西正在大力推进“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这些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极大助力巴西再工业化进程,促进南美一体化建设。习近平称,期待中巴再创“黄金50年”。巴西同中国的进口额已超过该国对美欧的总额,超越1000多亿美元。

中方捷足先登

第四,中方未雨绸缪。在特朗普2.0扬言对世界暴力强征高关税之际,中国抢先一步,提早谋划。巴西的大豆、铁矿石、锂矿等均为中国市场及工业原料的刚需。之前依赖美国市场及澳洲供应,有被美国及其盟友“卡脖子”的风险;再由于巴西的上述产品在物流与运输上要绕道后,经巴拿马运河,无论从时间及运费上都费时费钱。如今,随着钱凯港的开通,南美到中国上海的航程从以往的45天左右大幅缩减到25天。这样一来,南美各国的产品通过太平洋东岸的港口,直到太平洋的西岸。困扰多年的绕道、费时费力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与南美各国的经贸势必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

最后,中巴有资格成为全球南方的领头雁。在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国中,目前看来,中国与巴西最有资格领导全球南方。中国与巴西等国登高一呼,南美的左翼国家将积极响应。即使亲美的国家也难以抗拒互利合作的前景。阿根廷总统米莱在出席APEC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谈,西方媒体称米莱成了“亲华派”。习近平当场邀请米莱访问中国,相信米莱很难抗拒这种盛情的“诱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