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德国商人带路 中国敞开大门/蔡元评

德国总理肖尔茨在乌克兰战争打得不可开交、德国内外争论非常激烈时力排众议,领头飞往北京。西方舆论指其没头没脑,不识大体。

德国政府由三党组建:社民党(SPD)、绿党(Greens)、自民党(FDP),是战后首次的联合政体。社民党选票小幅领先,由党魁肖尔茨出任首相。多头马车使政纲分歧,加以肖尔茨的份量不如前任的默克尔,政府的权威,以及德国担任欧洲领头羊的角色,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大品牌护航肖尔茨

肖尔茨访华之际,唱反调的外长贝尔伯克,却另赴中亚,希望开展能源合作。绿党的贝尔伯克提示肖尔茨,必须在人权议题坚持底线,向中国强硬表达诉求。贝尔伯克在外交,或对华态度上往往自行其是,让总理异常难堪。

另一个由绿党主席出任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的哈贝克则力陈,必须降低中国元素。他说,部分德企对中国市场依赖甚至超过六成,若不重新制定对策,德国最终必然受损。

肖尔茨访华,陪同的不是外交和经济部长;而是一组企业天团——大众、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拜耳等的掌门。德国最知名品牌的负责人都到齐了。当初,搭便车的企业竞争激烈,上百人申请随行,肖尔茨只挑了12位“大咖”登机。

肖尔茨为表善意,访华前,批准了一直受到重大阻力,中远海运持汉堡港集装箱码头,24.9% 的股份。中国航空器材则宣布,采购140架空客飞机回应,总值170亿美元。

脱离中国不再繁荣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全球排名第4,以微差落后日本。外贸实力全球第3,出口大于进口,是中国之后,全球外贸盈余最高的国家。中国是德国最大外贸国,2021年进出口总共2900亿美元,占总额的9.5%;美国其次,2290亿,7.5%。扎实的工业基础,厚实的财经架构,使德国成为欧洲的首席。

汽车产业是德国的“命脉”。大众、宝马、马赛地,在中国的业绩,占其营收三成以上。大众甚至到新疆成立生产线,稳定其竞争力。中国是全球汽车第一市场,每卖3辆车,其中有1辆在中国。

德国其他大比重的企业,例如机械、电子、光学等,在冠病疫情与俄乌战争爆发后,仍然有盈利的一个因素,是中国的消费力。简言之,若听政客夸夸之言,漠视中国,肯定两头不到岸。

肖尔茨北京之行,明朗的传递了一个务实讯号:“中国市场庞大,不能没有中国,德国不能和中国脱钩!”德国工商总会总干事长直言:“脱离中国,德国将不再繁荣”。

对肖尔茨个人而言,冒着千夫之指,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飞向中国,虽然只停留了12小时,却给个人的格调,撂下了起手式;对欧洲的政治闷局,则展示了一个排忧解难的选择。

从冷战升高成反中

政治字典有一个名词叫“冷战”—— 一种对抗的情绪。对手相互排挤,但又避免一对一,真刀实枪的火拼。换言之,在意识形态中怄气。

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超级强大的产物。人在巅峰,应有尽有,独霸天下的时候,“高处不胜寒”,会产生一股逆向情绪 ——心理学专题叫恐惧感。越富裕,越强大,越在高处,恐惧感就越强烈。总是担心别人超越他,把别人的奋斗视为踢馆,践踏他,给他难堪!

当年,苏联被设定为美国冷战目标,白宫将其描述为“铁幕”、红色的恐怖;自己是“自由世界”,上国之治。白宫费尽心机,拉动盟友,逼迫苏联解体,结束了冷战。更成功的,是通过传媒,把残存的俄罗斯贴上“十恶不赦”的标签!

美国瓦解苏联后,将剩下的俄罗斯推给欧洲围堵,自己则转过身来,对付高速崛起,“咄咄逼人”的中国。

可中国“不好玩”,中国人不寻常的工艺能力、耐力和调适力,使其一再的浴火重生,经得起煎熬。14亿人的重磅,对迟暮之年的美国,不啻是梦魇,是苦水!

重拾旧欢脱胎换骨

白宫当年对苏联的冷战样式,已不够应付马力强劲的中国。当前使出的,是对敌人历来最犀利,滴水不漏的攻势:贸易战、科技战、法律战、岛链战、舆论战、离间战;再附上中国威胁论、崩溃论、攻台论……上天下海,层层围堵。新名词叫“反中”,逢中必反!

毋庸置疑,“反中”达到了一定的目的。美国盟友无不戴着有色眼镜从鸡蛋里挑骨头,即便因为生意需要,非与中国挂钩不可,也必须装模作样,虚伪出列!

肖尔茨访华,创造了“反中”的一个转折点。若因此淡化了“反中”议题,对其个人,是“进阶”欧洲掌柜的起手式;对美国而言,则老实不客气,在白宫头上泼了盆冷水!

人间有两种事很难摆平:重拾旧欢、脱胎换骨。中国与欧洲的裂缝补正,重拾旧欢;肖尔茨破蛹而出,脱胎换骨,成为默克尔第二,都不容易。

国际情势诡谲,谁能冲线,待看其谋略!

反应

 

德国之声

必须“适应新的现实” 福士伟根坚持关闭德国工厂计划

(柏林25日讯)福士伟根高管舍费尔表示,公司需要适应“新的现实”,计划关闭德国工厂并裁减员工。工会IG Metall打算于下月针对福士伟根的计划举行罢工。

福士伟根乘用车总执行长托舍费尔(Thomas Schäfer)在接受德国《周日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尽管工会方面提出批评,该汽车巨头仍将推进关闭工厂的计划。

“我们需要减少产能,适应新的现实,”舍费尔说道。

今年十月,公司内部委员会表示,福士伟根将关闭3家工厂,导致数千名员工失业。

当被德国《周日世界报》问及是否有可能取消其中一家工厂的关闭计划时,舍费尔回答:“我们目前看不到这种可能性。”

这位福士伟根高管还坚持裁员计划,表示仅靠提前退休和遣散补偿来减少员工人数是“不够的”。

“那样做时间会太长,”舍费尔表示。他认为缩减计划需要三到四年。

“将重组拖到2035年是没有意义的,到那时候竞争对手早已将我们抛在身后,”舍费尔说。

这位高管还提到,相比竞争对手,福士伟根面临更高的劳动力成本。他还同意管理层应该降薪,这是工会IG Metall在谈判中的一项要求。

IG Metall工会计划
对福士伟根施加“巨大压力”

福士伟根的劳工代表支持从12月初开始在德国工厂进行有限的罢工。IG Metall表示,此举将对福士伟根施加“巨大压力”。

IG Metall谈判代表格罗格(Thorsten Gröger)表示,管理层提出的关闭工厂和大规模裁员计划“现在正导致一场劳资争议的威胁,而这种争议的强度是该国很久未曾见到的”。

德国强大的汽车行业正面临危机,欧洲需求下降以及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给行业带来了挑战。

这一放缓趋势也影响了其他参与德国汽车产业的公司。

上周五,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宣布将裁员5000人,其中大部分裁员将发生在德国。

ZF弗里德里希港公司、大陆集团和Webasto集团也是近期宣布裁员的其他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