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抵制一家餐厅,能打倒一个国家?/周若鹏

通常我对抵制商家的行动都一笑置之,因为持续不久,要违反市场供需原则、改变消费习惯是件很麻烦的事,情绪消褪之后就恢复原状。

宗教因素同仇敌忾

但这次抵制以色列关联餐饮业居然持续得比平常久些,引起我关注,相信这是因为除了不满情绪外还有宗教因素,信仰是回教徒人生的重要基石,对巴勒斯坦就不像其他民众只出于同情,而是同仇敌忾;历史上人类是可以为宗教打仗上百年的。

作为普通人民自知对大局没什么影响力,能做的就是借日常消费行为表态,这我深切明白,因为我自己有一个抵制清单,我奈何不了几家欺负过我的企业,只能拒绝让他们再赚我半分钱。这些私人恩怨对错非常清楚,当然是他错我对,因为只有我是判官;比如这家电影院害我买错票又不肯换,我就永不光顾。

但如果抵制对象是一家国际连锁餐饮业如麦当劳,对错是否依旧那么鲜明呢?地球另一边的分公司所做的决定,责任该不该也由地球这一边的分公司分担?本地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必有本地回教徒,员工也大多数是回教徒,商标沾了污名并不是这一组人造成。

但大多民众不会深究抵制对象的背景细节,究竟对方具体做错了什么,公司又是由谁拥有,大家只会跟着网上看到的抵制清单羊群般跟从,也不理会清单是谁制作的,总之就是要宣泄情绪和表态,遭殃的公司往往很无辜。

因为牵涉宗教,教徒之间还有“同侪压力”,到遭抵制的餐厅吃饭会担忧他人异样的眼光,久而久之顾客改变了消费习惯,就算抵制潮过去了,餐厅的业绩也未必能恢复过往水平。假设抵制运动非常“成功”,连锁餐厅撤离大马,是谁的损失呢?国家损失税收和就业机会,其实是两败俱伤的。

影响外资来马意愿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正努力在国际招商,比如刚在旧金山会见谷歌、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高层,表面上大家都有意投资大马。但这些国际公司总会思虑再三,如果这里的消费者会轻易被煽动起来抵制商家,难保这样的厄运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公司。以巴战争毕竟还算大事,消费者不算“轻易”被煽动,但ZUS咖啡只因为标志像宙斯便中招,也太无辜兼无聊。

就算彻底斗倒了星巴克、麦当劳又怎样?那些是美国上市公司,损失的是成千上万个各行各业的股东,以色列人当然会有,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只算掉了几根毛罢了,飞弹还是继续在飞。

也不是说完全不该抵制,但也许抵制对象筛选一下吧?况且,如果抵制只是为了表态,大可不必太激进,因为在这方面安华已代表大家做足功夫了。

反应

 

国际财经

加店不加人 星巴克零售员工数量减少8%

(纽约21日讯)星巴克公司美国零售员工数量,在最近一个财年里减少了8%,尽管这家咖啡连锁店增加了数百家新店。

根据周三的监管文件,截至9月29日,该公司在本土市场的员工总数降至21万1000人,低于前一年的22万8000人。其中20万1000人在该公司的咖啡馆工作,比2023年的21万9000人减少了8%。

这是该公司美国员工人数连续第二年下降。与此同时,星巴克在美国净增513家自营门店,总数达到1万158家。

在销售下滑导致总执行长拉克斯曼·纳拉辛汉突然下台后,星巴克的运营受到了密切关注。

业内老将布赖恩·尼科尔接任CEO,正在努力带领公司扭转局面,包括简化菜单、增加更舒适的座位,来提高其咖啡馆的吸引力。

在公司4月份对员工进行的内部调查中,人手状况满意度最低。一名员工反馈称:“我们经常只有最低限度的人手。”员工们说,人手不足导致饮料和食品订单积压。

星巴克表示,它已经增加了员工平均每周的工作小时数,这使得员工可以赚得更多并保持福利。此外,星巴克还在努力根据每家门店的需求更准确地调整人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