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深圳东莞“封城” 再次警示香港/魏开星

香港自从去年底发生第五波冠病疫情社区大爆发之后,迄今已近三个月。近日疫情虽有回落之势,但单日确诊宗数仍在数万之巨。截至3月18日,香港冠病确诊总数已超过百万人。

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最新推算,如防疫措施不变、市民社交接触维持现时低水平,3月底确诊人数将更明显地下降,至5月中旬确诊会回落到百宗以下。不过,港大也提醒,上周末市民出行水平回升,担心社交接触恢复频繁,感染人数将随之增加,疫情将会反复。可见,香港的防疫抗疫任务还相当艰巨。

正当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援下,特区政府、专业界人士、前线医护人员及普通市民还在苦战之际,邻近的广东省疫情也持续攀升,以至于深圳市3月14日开始实施“社区全面封闭式管理”7天;同时,东莞也在当日清晨宣佈,全巿社区实施“围合管理”,工厂企业、产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两巿的公共运输系统都暂停运作,深圳福田区15日晚发佈通告,进一步严控人员流动,居家人员非必要不出门,辖区全域实行交通临时管制。

香港封城于事无补

3月14日起,深圳将在一周内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该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称,全民核酸检测第一天,从早上到下午4时,只发现了40多例,这就心里面有底了。所以,深圳完全可以在这几天之内把疫情控制。结果若正如卢院长所料,深圳东莞等地的系列防疫抗疫措施,不仅可令到本地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还将对举棋不定、进退失据的香港抗疫政策予再次的警示与借鉴。

第一,“围封”行动必须雷厉风行、当机立断。深圳东莞卫生当局得知疫情有大爆发的风险,政府说封就封,而且相关的配套措施跟得上,形成一整套综合性的做法;同时,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广东这波疫情紧张与香港的疫情外溢有密切关联,导致部分网友大骂香港不“封城”。

其实,时至今日再讨论封不封城,对香港本身的疫情防控已于事无补。问题是,香港可以不封城,但是,深圳东莞等地的做法,对香港接下来可能经常面对的“围封”等其他行动仍具示范效应。抗疫如打仗,“兵贵神速”,这点恰恰是特区政府政务官出身的官员所遭外界诟病最多的地方。远的不说,就是近日青衣方舱医院在内地单位争分夺秒建成后,交到香港手上居然几天内住不上几个病人。之后,在保安司长邓炳强带动纪律部队介入下,情况才开始好转。

第二,对抗疫失职的官员必须问责。自冠病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内地各级官员因抗疫失职被撤职、处分及调离的何止几百人。据报道,中共广东省委和东莞市委3月14日宣佈,决定免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守应、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市公安局长等5名官员职务。东莞市大朗看守所本月初扣押一名阳性外籍嫌犯,导致看守所爆疫。最新消息是,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区有8位官员因抗疫不力被免职。

相比之下,香港第五波疫情失控却没有一个官员出来负责。以至于,内地网络评析名家司马南日前发了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视频,题目是《香港有个事,我想不通》,说的就是香港在防疫抗疫中缺乏官员问责的事。其实,香港目前还没有为第五波疫情大爆发展开追责,有其特殊性。从中央考虑,当务之急是尽快将疫情压下来,医治重症,降低死亡率;特区政府呢,这届任期只剩下三个多月的期限了。对本届官员的问责,或许可以透过接下来的特首选举及下一届官员任免来实现。尽管如此,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不能成为官员逃避责任的漏洞,这点相信中央政府早已心中有数。

第三,对一些消极、负面的言论必须说“不”。香港疫情失控到今天这个地步,有一点原因大家都认识到,就是各种专家、教授莫衷一是、各执一词,政府也不知听谁的,以至于没有主见而左右摇摆。香港的一些所谓的业内人士、学者自己无能也罢了,还对内地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妄加攻击,混淆视听,以达到其行业保护及垄断既得利益的目的。

比如对中药“莲花清瘟”的抵制,声称疗效未经科学试验、没有在香港注册不能在本地销售等等,结果内地援港的“莲花清瘟胶囊”全部改为赠送。这总可以了吧!

3月16日深港两地开放莲塘口岸,内地再有300人医疗队通关援助香港。正当此时,香港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凌霄志却在媒体质疑“内地援港医疗队人员语言资质、执业资质等”。请问,凌会长此番说法的目的为何?所有援港的医护人员都是精挑细选的,在广东地区工作的大多能听能说粤语,语言如何成为问题?至于执业资质,事急从权,可以豁免。难道高高在上的凌会长此时此刻没有更重要的事做,没有更有建设性的意见要发表吗?

反应

 

灼见

【灼见】南美有望成第二个东盟/魏开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杪的南美之行,面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经贸、技术“脱钩断链”的压力,在走出困境,寻求突破的抗争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此次借出席在利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非正式领导人峰会之际,应邀访问秘鲁,并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双边会晤。两人共同见证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钱凯港开港。

APEC峰会后,习近平转往巴西,出席G20峰会;峰会之后,随即展开对巴西的国事访问,与巴西总统卢拉会谈,将中巴关系升格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访问期间,中巴双方签署38项合作文件。

那么,应该怎么看习近平此行在当下的意义?

老朋友新关系

首先,南美既是中国的传统盟友,又是新时代的贸易伙伴。中国与南美(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将开启新篇章。南美作为上个世纪中国亚非拉兄弟的重要部分,同属第三世界。在反帝反霸的冷战时期,中国与广大拉美兄弟站在同一战线,互相支持、相互帮助。改革开放之后,中南关系与时俱进。

2014年7月,习近平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如今,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2000至2022年,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增长35倍,2023年达到4890亿美元。今年前3季度,中拉货物贸易额达到4274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全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

其次,南美国家于中国的对外经贸地位凸显。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便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美方连同其盟国对中国除了贸易战之外,还衍生出科技战、金融战等等,各种制裁、封锁、遏制、禁运轮番上演。

在单方面强征高额关税、禁止美国及盟国的高科技产品销往中国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人为扭曲产业链的骚操作下,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呈现下滑,中国第一贸易伙伴让位给东盟,美欧退居第二、第三。

钱凯港横空出世

面对自由贸易越来越遭到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干扰,中国的对外经贸过于依赖美欧等西方市场的格局必须扭转,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区域成了必然。东盟之外的中东、中亚、非洲等全球南方的市场重要性凸显。这当中,南美洲最具潜力。在与智利总统博里奇的会晤中,习近平称中方欢迎更多智利优质产品出口到中国;博里奇表示,智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智利展开产能、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再次,中国与南美国家一拍即合。秘鲁、智利与巴西对习近平的到来均表现出极为欢迎与重视。巴西正在大力推进“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这些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极大助力巴西再工业化进程,促进南美一体化建设。习近平称,期待中巴再创“黄金50年”。巴西同中国的进口额已超过该国对美欧的总额,超越1000多亿美元。

中方捷足先登

第四,中方未雨绸缪。在特朗普2.0扬言对世界暴力强征高关税之际,中国抢先一步,提早谋划。巴西的大豆、铁矿石、锂矿等均为中国市场及工业原料的刚需。之前依赖美国市场及澳洲供应,有被美国及其盟友“卡脖子”的风险;再由于巴西的上述产品在物流与运输上要绕道后,经巴拿马运河,无论从时间及运费上都费时费钱。如今,随着钱凯港的开通,南美到中国上海的航程从以往的45天左右大幅缩减到25天。这样一来,南美各国的产品通过太平洋东岸的港口,直到太平洋的西岸。困扰多年的绕道、费时费力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与南美各国的经贸势必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

最后,中巴有资格成为全球南方的领头雁。在金砖国家的创始成员国中,目前看来,中国与巴西最有资格领导全球南方。中国与巴西等国登高一呼,南美的左翼国家将积极响应。即使亲美的国家也难以抗拒互利合作的前景。阿根廷总统米莱在出席APEC峰会期间与习近平会谈,西方媒体称米莱成了“亲华派”。习近平当场邀请米莱访问中国,相信米莱很难抗拒这种盛情的“诱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