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炒作与否各有盘算/胡逸山博士

近月来有些方面巧用宗教与种族课题来叫嚣抵制、穷追猛打,好不热闹,以此来自抬高(政治)身价,起码他们自身应该是如此认为。

在巫统方面,这种课题炒作,固然长期以来耳熟能详,但这趟也就只止于巫青团长的层次。

虽然一方面放任他全国走透透去地去鼓动造势,另一方面却也没有更高层次的党领袖去“参与其盛”。

闹了好一阵子过后,也就适可而止,不了了之了,也许是在等着下一个可被借题发挥的课题冒起。

巫统这种模棱两可、半推半就的态度,当然有着其复杂的党内外政治考量。在党内,巫青团向来扮演着斗争先锋的角色,也是后进领袖历经磨练、崭露头角的温床。

塑造民族先锋角色

尤其是有多位的团长,从(前雪兰莪州务大臣)哈仑起到安华、纳吉、希山以至凯利等,无不利用团长的话语平台来塑造各自的民族先锋角色,以便为在党内更上一层楼来铺垫。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巫青团长虽然不能说是“失控”,但党的更高层硬要把他们定位为只是“跟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巧妙炒作的宗教或种族课题,在马来族群中也还是引起不小的共鸣,不能忽视。

站在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的角度来看,他最大的政治考量,也还是要力保自己的党主席一职,如此方能继续当副首相,延续其政治生涯。

阿末扎希在上世纪末时就当过巫青团长,当年还曾胆粗粗地(代表时任署理主席兼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去直轰大权在握的党主席兼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也就打响了马、安权力斗争表面化的第一炮,后来演变成著名的马、安政治决裂。

当然,阿末扎希后来却未有持之以恒地跟随安华下野出走,而是很快地转投继续当权的阵营,再后来也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政治春天。

所以阿末扎希对于巫青团长如何得以通过搞些动作来对党高层隔山敲虎,也还是有着第一手的心领神会。

后来,阿末扎希更面对也曾为巫青团长的凯利、希山等的党内外跋扈,好不容易才把凯利开除出党、希山则被冻结党籍,才算清楚党内的一些非主流派。

对于现任团长阿克马在这几个月来的真正政治意向,阿末扎希当然看在眼里,但又不好公然讨论,所以能做的也就只有不让党中央领袖起舞。

当然,作为执政联盟成员党的主席,他也必须顾及希望联盟友党们的感受,不再放大这些他们认定是炒作的课题。

伊斯兰党为求塑造一个负责任、主流化、成熟到以后可执政的政治形象,也不与阿克马一起闹。

近日又冒出一个视频言语对宗教不敬的课题,伊党方面也只出动一名地方领袖去报案,明显地把玩弄这些课题的层次定得比巫统还低很多。

土团党料无心恋战

至于土著团结党,有者问起为何它最近那么静悄悄,没有什么炒作课题,也不怎么主动出击地攻击他党领袖等。

这主要是该党本来就是个凝聚力不强、无甚核心意识形态的政党,当年党领袖马哈迪以及丹斯里慕尤丁陆续拜相入阁后,许多政客为谋取政治与其他利益而趋之若鹜。

但当下该党在野,甚至也未能实质上主导在野一方,虽然不至党要们作鸟兽散,但起码是人心散漫、无心恋战,哪里还谈得上积极出击呢?可能有者会想今天批判某敌党或炒作一些会令敌党不悦的课题,那么明天跳槽去该党就很困难了,还不如静静地谋定再动?

政治就是如此微妙。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