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社媒是法国暴乱元凶?/霍咏强

法国巴黎郊外一名17岁少年在交通检查时遭警方枪击致死,演变成全国大范围暴乱。总统马克龙批评社交媒体煽动暴乱:“在近几日的社会运动中,社交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看到TikTok、Snapchat还有许多平台上,有聚集并组织暴力行为,青少年受电子游戏影响、模仿暴力内容。这让年轻人脱离现实。”

流量产业链煽风点火

火上加油的是现代社交媒体“曝光链”特性,当有可供炒作的事件发生,网台就会组织策划主题,并且“借东风”增加曝光量,夸大事件推波助澜。一些平台也参与进来,不仅乐见负面信息刷屏,以迎合受众心理,还穿插真真假假资讯,吸引网友转传。可以说,并不是网友决定了热搜,而是流量产业链上的各方配合网友对“色、腥、膻”的起哄心态,对所谓热门话题煽风点火。

所以,马克龙在遭受舖天盖地的负面舆情下,把责任归咎于社交媒体,也是自然反应,再加上这些年发达地区撕裂情况严重,新兴国家又屡次发生通过社群策动的颜色革命,自然更为警剔。然而、社交媒体又是否真正元凶?

这次暴乱最令笔者感到印象深刻的地方,正是不同立场对事件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当事人的非洲及中东少数族裔和难民组织,自然申诉几十年来从未真正得到关注的贫穷悲歌。然而更真实的景况,却是政府长期以来逃避核心责任,漠视社群撕裂的现象。正如当地人都习惯了巴黎螺旋型的“分区鄙视链”,由中央区域出发、越往外、收入越低、治安愈差、环境愈混乱,外围地区住的都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困境又形成吸毒、抢劫和打斗,警察都是提着枪巡逻。

非法移民破坏治安

从数据上, 这些来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非法移民犯罪比例,远较其他族裔高,所以就他们被视为问题的根源。然而,这种情况到底是因还是果?是成长背景令他们走入歧途?还是贫困被歧视铤而走险?

在中东人眼中,欧洲白人一直带着永恒不变的种族歧视,而欧洲就认为自己种族平等,法国本地人并不认同种族歧视,反过来认为这是非法移民长期破坏社会治安,从而引起不幸的个别事件。

日积月累的矛盾又反过来激化居民的不满情绪。2022年12月23日,一名69岁的法国白人手持自动手枪,冲进巴黎第10区的一家餐馆和一家美容院,连开了十几枪,当场打死3人、打伤3人。

第10区住着许多库尔德族人,虽然该区已经并不属于最混乱的区域,但显然社会矛盾都被转嫁在外来人身上,令当地白人老头变成种族主义者,形成对外国人的病态仇恨。

对香港人来说,法国暴乱令他们回忆起2019年香港黑暴,对社会遭受暴力破坏犹有余悸。一件全民关注的社会事件、社交媒体催化情绪、外国媒体推波助澜,让一些潜藏的社会问题演化成躁动情绪、街头暴力,而更类似的是大批未成年少年在前线冲锋陷阵,成为破坏社会的罪犯。这不就是香港人“熟口熟面”的剧情?

美国人认定,这是另一次弗洛伊德“黑命贵”事件。当法国因暴动而疲于奔命的时候,美国主流传媒不仅对骚乱大肆炒作,同时还冷嘲热讽,法国和美国一样、也有着“系统性种族主义”。从利益角度来看,在法国大暴乱期间,曾有高达46亿美元从欧洲流入美国。显而易见,只要欧洲的动荡无法平息,美国就能毫不费力地收割欧洲资本。

社会缺乏真正公平

法国暴动是难民问题、是种族歧视、是族群排挤、是社会撕裂、是社交媒体煽风点火、是美国对欧洲的另一次收割,但是一个最基础的关键是缺乏真正公平的社会,而且还越走越远。

当然法国并不想深入问题、更不打算捅破天,于是要找替罪羊,但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把责任推向当事人却是不道德的,正如美国与英国把矛头指向警察执法不当,要改革警务工作。所以法国风向也变了,似乎准备把矛头转向“制度错误”:只因为警察动用武力的条例过度放宽了、条文也不够仔细了?

但,这是根源所在吗?让执法人员动辄得咎、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不就成强盗社会了吗?

反应

 

国际财经

政府面临瓦解危机 法国国债风险陡升

(巴黎27日讯)一项衡量法国债券风险的指标升至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该国预算问题引发的政治僵局可能导致政府分崩离析。

相较于持有德国10年期国债,投资者对持有法国10年期国债要求的溢价周二收盘飙升至逾86个基点,为2012年以来最大。花旗策略师表示,现任政府的潜在瓦解可能导致这一利差大幅上升至100个基点。

市场的紧张情绪反映出投资者担忧总理巴尼耶能否令明年的预算案获批,并削减开支以减少政府赤字。极右翼国民联盟已誓言,如果其要求得不到满足,将对政府发起不信任动议,这一事件可能于12月达到白热化。

“我们很有可能面临政府再次陷入困境的局面,”安联全球投资多资产全球首席投资官格雷格·赫特表示,“很可能我们最终会看到该利差达到意大利-德国国债利差的水平。”

这将是欧元时代前所未见的。意大利较高的债务负担导致评级较低的该国债券历来是欧元区收益率最高的债券之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