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禁烟有多难/周若鹏

没有人会希望孩子抽烟,我相信连烟民也不喜欢自己抽烟,因为戒不了才找借口合理化这件事。

抽烟致癌小儿皆知,百害无一利,烟民在很多地方和领域都是“次等人”,被圈在户外角落解决生理需要,买保险也被逼付更高保费。我从小就不明白:为什么大人说这东西有害,却见许多人在卖在抽?警察叔叔也不捉呢?

卫生部前部长祖基菲里禁烟,规定在茶餐室不许抽,这城市变成更干净的地方。如今的卫生部长凯利更激进,将提呈烟草和吸烟管制法案,禁止2007年后出生的一代人吸烟、拥烟,塑造更健康的新一代。

反对世代禁烟不合理

祖基菲里的措施影响许多烟民“福利”,民间难免有一些微弱的反对声浪(微弱因为烟民肺不好)。新的禁烟法案并不影响现在的烟民,应该没人反对了吧?大多数人会举手举脚赞成吧?

居然有70万人联署要求检讨禁烟法案,提出的理由在我脑里引发三次核爆。他们说这样禁烟会产生一整个世代的罪犯,新世代将面对警方执法的滋扰。你们是打算从小教育孩子长大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抽烟吗?否则,烟器全无加上刑罚阻吓,新世代应该更难染上烟瘾才对,又怎会全变烟贼呢?

至于说禁令会助长私烟,那也只是虚妄臆测而已,我倒认为这样的禁令才会消灭私烟。走私物品的功能在于满足市场需求,私烟便宜所以烟民会买;若禁令成功,便不再养成新的烟民,需求也就减少了,私烟还能卖吗?

专家引用宪法有矛盾

倒是说侵害自由和可能违宪这些论点叫我竖起耳朵,前首席法官敦查基说联邦宪法第八条文规定“在相同情况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如果两个成年人一个买烟合法,另一个买烟犯法,这就不公平,恐怕就违宪了。但也有其他宪法专家如沙德沙林法卢基却认为禁令并无违宪,新旧世代各属其“独立情况”,在各自的情况中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我的脑爆掉了。

爆脑后我回到小学生的智商,问小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大人说这东西有害,却见许多人在卖在抽?警察叔叔也不捉呢?”现在终于让我看到政府禁断香烟的决心和举措,让下一代人少面对一种健康威胁,有什么理由不全力支持呢?有什么法律疑问不能克服呢?

我的父亲,死于肺癌。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