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精英“轮换”锦上添花/陈文坪

新加坡、香港两城过去同是英国殖民地,因而形成了两地在历史人文、教育文化、法律法规、语文语言等方方面面都相通与接近。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人民虽当家作主,却尊重历史发生过的事,并没有将殖民地政府推行的那一套政策全盘剔除,另起炉灶;而是沿用或将之改良利用,如英式教育制度,普通法法制。

正是如此,新加坡中学教育考试如“O”水准、“A”水准制度至今还与英国剑桥中学离校考试挂钩。新加坡学校的考试成绩也获得英美等西方国家的认同而直接升学,教育制度与西方完全接轨。

新加坡法律也保留英式的普通法。法治在社会各层面的推行,为良好治安建设、经济繁荣起着有力保证。

香港九七回归后,《基本法》在港实施,教育、法律制度大致没有多大改变。

新港大学交流无缝接轨

新港两地由于官方语文都使用英文,两地的文书来往省却了许多翻译上出现词不达意的误解,可说是“一脉相承”、毫无隔阂。

新加坡、香港的大学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学术氛围都采用开放式的管理,大学之间的交流更是无缝接轨,教职员来往于两地任职是常见之事。高层次的人才交流为两地大学增添不少亮点、亮光、亮度,让学校、学院、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2010年至201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第七任校长的沈祖尧教授,是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中大在他多年的执掌下,名气享誉全球。过去5年QS全球大学排名在50大之内,亚洲排名在十大上下,是一所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沈教授不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欧亚科学院院士,在学术界、医学界享有很高盛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学、医、科学界多面性的人才。他离任后,应聘到新加坡高等学府任高职。

于2021年4月1日履新的沈祖尧(62岁),获委任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李光前医学院院长及高级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

沈教授是肠胃研究的权威,研究范围包括肠胃出血、幽门螺旋菌、消化性溃疡、肝炎、大肠癌以及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癌症。此外,他也是领导全球肠胃及肝科研究的先驱,带领15个亚太国家的专家展开大肠癌筛查研究,议定清晰的普查指引,并在亚太地区提倡大肠癌筛查。

新加坡高等学府能吸引到像沈教授这样的国际精英专才,的确是难能可贵、甚至可说是不可多得。这样的专才,随时随地都可能被世界顶尖学府聘走。但新加坡能抢先半步,把沈教授请来这里,多少可说明,在新加坡的工作环境与学术氛围让沈教授有一种回家的归属感。

无独有偶,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简称国大)常务副校长(创新与企业)梅彦昌教授,2023年5月将到香港受聘,出任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校长,接替现任校长郭位教授的职务,任期5年。

梅彦昌教授今年66岁,2018年1月加入国大,担任高级副校长(研究生教育与转化研究),并于2019年4月受委为国大常务副校长(创新与企业),负责掌管国大的创新、创业和转化研究领域的活动。

在国大执教前,梅教授曾于2004年至2010年,担任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出任南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

梅彦昌对创新与发明充满热忱与干劲,他在新加坡率先把高性能生物材料用于医疗器材上,目前已申请至少127项专利。除此之外,他还创立数家衍生公司,可说是“教”以致用。

为大学带进创新视野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2022年的QS全球大学排名分别是11、12,亚洲是数一数二。梅教授在这两所高校都执掌过,对校务管理、创新研究、高校发展、教职员需求、学生期望可说了如指掌。明年5月到香港城市大学担任校长,这些可贵的经验,必定能惠及城大、城大师生,进而惠及香港社会。

新港两地大学高层次精英人才“轮换”,就如沈祖尧教授、梅彦昌教授把各自领域的学术知识、研究经验带到不同的大学里,不但为大学间的治理提供不同的思维,也为大学间带进了不同的创新视野及开拓新的领域。两者可相辅相成,也能锦上添花。

反应

 

灼见

各界谴责教堂伤人事件/陈文坪

宗教和谐,是国家、社会、社区安宁的重要一环。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领导人都不时向人民提醒宗教和谐的重要性;更重要一点是各宗教之间的彼此来往,以增强互信,及相互了解。

11月9日傍晚约6时,狮城宗教场所发生一起不幸事件。武吉知马圣若瑟堂(St Joseph's Church)举行儿童弥撒时,57岁的本堂神父李光兴被刺伤。一位37岁男子过后被捕。

事件发生后,震惊狮城各界。最主要是伤人事件发生在神圣的宗教场所,而且还是在弥撒中。

媒体报道后,各界都纷纷加以谴责,并呼吁信众保持冷静。警方也在当晚召开记者会说明案件细节及从干案男子身上搜到多件凶器,让人们了解整个事件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新加坡宗教联谊会在深夜发声明,对当天傍晚李光兴神父在弥撒期间遭刺伤事故表示十分不安,并促请公众在这个困难时期给予天主教徒支持。宗教联谊会文告说:“我们向来展现宗教间的同情和社会凝聚力,现在更是如此。让我们保持冷静,在爱与团结中携手同行。”

各宗教组织也纷纷发文告谴责这起伤人事件。如新加坡锡克教咨询理事会、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佛教总会、全真教化协会、回教理事会、印度教基金管理局、印度教咨询委员会等都各发表公开信强烈谴责这起暴力行为。体现了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守望相助,相互支持。

黄循财总理、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唐振辉等政要也在社媒发文谴责,并呼吁人们保持冷静和团结,以新加坡人的和谐与坚韧精神为彼此提供支持。

回顾过去,新加坡不时举行跨宗教对话与活动,让彼此间增强互信与了解。每当国家、社会遭遇一些灾害、困难时,各宗教团体都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各宗教领袖也会同台,为发生不幸的事件一起为社稷消灾、祈福,来安定民心。

如2020年10月,Covid-19疫情下,新加坡天主教会大力推动各宗教团体和平共处与合作,致力于为和平与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去年10月,以巴冲突越演越烈,本地百位宗教领袖和新加坡宗教联谊会会员举行跨种族祈祷会,大家齐聚一堂,为受影响民众祈祷希望带来安全与和平。

共同维护种族和谐

更早前,新加坡某中学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本地各大宗教领袖也一道为这起事件举行特别祷告仪式,为新加坡的安定与所有学生的安全祝祷。反映了狮城社会的团结、包容与和谐精神。

狮城教堂发生伤人袭击事件后,各社群、宗教领袖纷纷谴责暴力袭击,呼吁民众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多元种族的和谐相处,人民和睦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更是互信的基础。

东南亚国家是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社会,各族群、宗教互相来往,互相认识、相信彼此是长期的任务。

一旦当地发生什么袭击的不幸事件,至少能缓和所引发的种族和宗教的紧张情绪。因此,跨族群、跨宗教对话等活动,在民间团体必须持续不断进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