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降低期望 盼能维系/胡逸山博士

我以前在美国生活时,当地的电视广播很流行在临近午夜时分播放一些轻松的清谈节目,印象较深的就有一个标题为“降低期望”(lowered expectation)的小品,以一些婚前到婚后配偶相互之间的期望因应现实的演变,从高潮跌到谷底的韵事来作为搞笑题材;如婚前以为配偶形象举止完美,婚后一起生活时才发觉到对方一些恶心的习惯展现,起初可能大惊小怪,但久而久之也就磨合习惯了,之前的崇高期望也就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而往下调,混混沌沌也就这样一起过了一生。

而当下四望本地的政治生态,很大部分不也是“降低期望”吗?以前长期实质上的一党独大,手握大权而又没有真正的制衡力量,所以各类滥权贪污腐败的举止接踵而来,民众也就只好逆来顺受。

后来民智渐开,有了民联、希盟在反对党一方的出现,许多更为看过世面、希望改革本地腐朽社会政治、热爱民主自由的民众,便对希盟产生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彼等有一天得以执政来推动本地的政经改革,促进本地的自由民主。

包容希盟执政不力

但那崇高的期望,在希盟两度执政期间也还是毫不留情地被大幅度降低。第一度是当时希盟因为察觉到自身虽然不断努力也还是一直功亏一篑、数度与执政权擦身而过后,毅然与以前处在政治对立面的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合作。

彼等虽然在2018年一鼓作气地夺得执政权,但在马哈迪领导下的希盟政府,还是未能有效地推动改革。唯当时进步派的民众也还是客客气气,宁可降低自己对希盟的期望,还是希望希盟得以执政下去,到底那比之前的一马窃国行径,也还是好得太多了。

但要来的终究也还是来了,无论进步派民众如何地削足适履、如何地降低期望来包容希盟的改革缓慢,为数更为庞大的保守派也还是成功策动了喜来登政变,成功地把政权恢复到一族独大的局面。

而当下应该也算是第二度降低政治期望了。这次走了马哈迪,却来了改革派多年来的宿敌巫统,希盟不得不与其合作组成所谓的团结政府,方得以上台执政。

自由民主反开倒车

这第二趟的希盟主导的政府,坦白说改革步伐缓慢,在自由民主方面更可谓来了一定程度的倒车。如以前巫统所主导的政府,为了最大程度地阻吓民众穿黄衣上街和平示威,竟然贻笑大方地宣布禁止穿黄衣。而当时一众希盟领袖,不也大咧咧地穿着黄衣,冒着催泪弹、水炮车的无情打压,照样上街示威可也,精神实在可嘉,也为他们后来赢得更多选票。

当下希盟再次上台执政了,不但没有推动更为自由化的政策,却反而没收手表、书籍等,连佩戴具有彩虹色彩的手表也被宣布为犯法。这些当年无畏上街,当下养尊处优地当官的希盟领袖,完全没有挺身而出来捍卫言论自由,那又情何以堪?

不过根据最新的6州州选成绩来看,这些希盟支持者也还是降低了期望含着泪地再次把票投给希盟。这说穿了也是他们深恐绿潮一方得以胜出执政,把整体社会保守宗教化,所以也就屈就于被彼等认为两者取其轻的希盟了。如此地降低了的期望,是否就能避开另一场喜来登政变,那也还是见仁见智。

视频推荐 :

反应

 

灼见

【灼见】达因政治遗风犹在/胡逸山博士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日前辞世。因为他年事高,所以他的离世会予人“象征一个(政治)时代终结”的感觉。其实不全然如此,因为至少两位与他算是同一个(政治)时代,而且严格上来说政治资历比他高的政治人物还健在,还不时出来针砭时弊。

这两位与达因至少平行的政界前辈,当然就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以及也曾是财长的东姑拉沙里。印象中,我刚读小学时,那应该也是我的政治启蒙期吧!

马姑面和心不和

据当时大人们说,这两人面和心不和,尤其姑里一直对之前首相敦胡先翁没有选他继承相位,而让马哈迪雀屏中选而耿耿于怀。马哈迪医生当然也看得出来,所以要寻机把姑里边缘化。不过几年,姑里就被调任不及财长重要的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

再过几年,马、姑的政治斗争表面化,姑里挑战党主席失败、巫统变成新巫统、姑里另组四六精神党,后来却又回巢巫统等,那是另一段政治史了。

无论如何,取代姑里出任财长的,却是一位在政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后座议员、算是马哈迪吉打老乡的达因。有别于姑里的好搞政治,无时无刻在窥视着相位,达因则十足十是马哈迪最为心仪的那种技术官僚,少说话、多办事,政治上更没有野心。

当然,马哈迪最为欣赏达因的一点,应该就是达因会实践马哈迪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混合议程,也就是通过政府的“钦点”,辅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这些人能继续拉动更多的人也富起来。

那个年代也恰好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大搞公家企业私营化,并且看起来蛮成功的时候,至少为这些半生不死的公企带来私企的活力,甚至还有转亏为盈的。

马哈迪当时老实不客气地东施效颦,也搞起大规模的私营化,把以前由政府直接经营的一些主要是基础建设或提供必要服务的机构私营化。但马哈迪却要来个一石二鸟,不但要私营化,还要达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社会经济目的。

钦点“幸运儿”无关绩效

所以,有别于英国私营化的选贤与能,以绩效为准绳的挑选经营者,本地的私营化就多是通过钦点、“提拔”一些也不知是具有什么资格的“幸运儿”来接手官营的大企业,而无端端地发达。所以后来出现多单的失败例子,甚至还要官方出手来打救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达因就是马哈迪这社会经济重组理念的最忠实实践者。在达因任财长时代,这种官方公开地“栽培”所谓“企业家”的做法可谓司空见惯,所以一些这些“企业家”们也被戏称为“达因的孩子”。

这种拔苗助长而非提倡绩效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达因的政治遗风可说是还没完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