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香港发展的重点方向/魏开星

至3月31日止,香港新一届政府已上台执政9个月。李家超自担任特首以来,有两个口号叫得最响:一是“同为香港开新篇”;二是“以结果为目标”。

9个月来,从行政长官公开讲话的重点到外访地点选择,基本上可勾勒出本届政府有意引领香港未来(至少是5年)的发展重点方向。

方向一:为“石油人民币”探路

如今,香港的第一、第二产业几乎没有存在感;然而,唯独金融业是中国其他城市所难以替代的。所谓“国家所需,香港所长”,除了中西交融的区位优势外,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构成中国最具倚重的价值。

随着中国与西方关系,尤其是与美国关系进入恶性竞争,香港在国际金融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更为显著。人民币国际化及在国际中地位的提高,更大程度上要依赖香港这个最大的离岸中心去完成。美国近年来与中东关系因石油进口的减少等因素渐行渐远,而中国因是石油天然气最大的买家在中东的地位迅猛崛起。

中国将在中东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对于推进以人民币而非美元结算石油交易十分有利。于是,李家超今年2月4日即率团访问中东,除了人民币之外,吸引中东资金投资香港股市与债市,为稳固香港金融地位而寻求外部支撑力量也是目的之一。

方向二:争取早日加入RCEP

当世界还在疫情之中挣扎时,香港最大的建制派政党——民建联于去年9月初派出3个访问团,分别访问印尼、越南与泰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名为“讲好香港故事”,实为香港进一步深入东盟经济腹地探路。

香港与东南亚的经贸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由来已久;当内地还在封闭时代,香港就充当中国与东南亚的桥梁、中介角色;如今这种角色升级了:对冲美日的印太战略,与台湾的新南向政策一争长短,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等等,便是香港的新使命。

为了巩固香港与亚太区其他经济体的经贸联系,申请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必由之路。同时,随着香港更深入到东盟及澳纽经济生活中,香港与区内的另一经济体——新加坡的“瑜亮情结”将更为微妙。

3年疫情期间,因香港背负为内地“外防输入”的重任,以至于复常的时间点较新加坡来得迟缓,导致在金融业某些领域被后者赶超。3月23日,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纽约、伦敦、新加坡和香港分别位居指数的榜首、第二、第三和第四。

为抑制几十年来罕见的通货膨胀,美联储不断地加息,其副作用是导致像硅谷银行、瑞士第一信贷等机构出现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倒闭。近日市场盛传,众多储户出于资金安全的考量,纷纷将存放在欧美银行的资金转往香港等地。这或许是香港与新加坡等地的“意外之喜”。机会随时都有,就看谁抓得住、抓得好!

方向三:科创中心要“内外通吃”

粤港澳统计部门日前相继公布2022年经济数据显示,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兆元人民币。香港要搞国际科创中心,要利用联通世界的便利,为遭制裁的内地寻求向西方引入科技与人才的突破口。这是对外;而对内,大湾区则是香港发展科创中心的人才依托基地与市场腹地。

大湾区正展现大前景、大空间。若香港身在大湾区内而无法融入大湾区,等于“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大湾区之外的省份,眼看着大湾区这块“肥肉”而跃跃欲试。

譬如,为推动江西省加速融入大湾区、促进赣粤和湾区经济交融,粤港澳大湾区江西高校企业家联谊会筹备成立,并与粤深港澳等江西籍社团于日前联合举办首届“湾区·江右论坛”,为政商各界专家学者及企业家提供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论坛邀请到众多优秀企业家,分享他们的创新创业心得,希望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深度融合,促使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家的快速成长,成为大湾区和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加速两地经济双向互动、双向发展、共同富裕的开拓者和榜样。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香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广东/邱立本

【封面笔记】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辑

广东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超越前进,故乡旧貌换新颜,香港人不能再用俯视的眼光看广东,而是需要换一个新视角,并融入它快速变化的身影,淬炼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广东是香港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估计80%至90%香港人都是来自广东,那是祖辈梦系魂牵之地,历尽沧桑,在冷战时期,咫尺天涯,故乡是这么近,那么远。

尤其在60年代,中国大陆历经政治狂飙和自然灾害,香港人都要寄粮油包裹回广东乡下,接济亲戚。故乡成为悲情的代名词,近乡情怯,故乡曾经是港人心理距离很远的地方。

到了1980和1990年代改革开放,有些港人回乡日趋频繁,甚至是回去开工厂、做生意,却看到很多负面印象,脏乱、失序、贪腐、低效。经济上比起香港差了一大截,港币汇价也凌驾人民币,不少香港人回去广东老家,都是站在俯角的视野来看故乡的一切。

但历史的讽刺是,在过去10年间,中国突飞猛进,香港人回到广东,往往发现广州与深圳等地都在飞快发展,而佛山、东莞、惠州等二三线城市,也迎头赶上。主要是广东产业政策的“腾笼换鸟”,不再是靠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厂,而是数字化转型,往高端制造业和高新科技领域发展,创造更多竞争力强大的企业,包括华为、腾讯、大疆、华大基因、商汤科技等,都在全球名列前茅,提振经济。

汽车生产重镇

广东也是全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省份,比亚迪以深圳为基地,成为电动车的先锋,辐射全球。

广州也是汽车生产的重镇,广汽的埃安Aion在全国赫赫有名,而中日合作的广州本田和广州丰田都在全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如今广东一年生产的汽车高达510多万辆,高居全国冠军,而新能源车占了250多万辆,傲视全球。

广东的经济也和基建的井喷式发展息息相关,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港珠澳大桥从桥变成隧道,被视为工程奇迹,刚刚落成的深中通道,使得深圳到中山的路程缩短到半小时。而广东的高铁线长达3000公里,成为全国第一,最近通车的汕头到汕尾的汕汕高铁,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广州到湛江高铁,连结省会与粤西。几条高铁还在兴建中,包括深圳到江门的深江高铁和珠海到肇庆的深肇高铁等,让广东成为全国的高铁先锋。

广州南沙的自动化货柜码头全部数字化处理,大型的码头空无一人,都是靠北斗卫星和自动化驾驶技术来处理集装箱的装卸,令人叹为观止。这都展示广东的基建实力和最新科技实践的动力,不仅是全国第一,也在全球位于先列。

香港人在复活节和清明节假期,共有300多万人次到大湾区消费,在现代化的商场内游玩,也感受广东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甚至是超越前进,在移动支付、数字化应用领域,都胜过香港。

故乡旧貌换新颜,香港人不但需要换一个新的视角看广东,还要融入它快速变化的身影,淬炼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相关新闻:

大湾区海陆空突破 城际地铁低空经济刺激房市

跨城基建路通财通 大湾区房市走出低迷

大湾区深中通道 推动软硬对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