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马哈迪的曼德拉效应/甘德政博士

最近敦马哈迪医生指外国人普遍不认识大马首相,很多人还以为他还是首相。

马哈迪说的这种现象,可能就是“曼德拉效应”,即一种都市传说或阴谋论,指集体记忆不符史实。

这个词来源于2010年美国一位著名的超自然现象研究者布梅。她说印象中的南非领袖曼德拉早在1980年代就死在监狱里,而且还记得看过有关其葬礼的新闻报道等等。

现实中的曼德拉并没有死在监狱,被释放后还当上南非总统,直到2013年才去世。但布梅声称,这并非只存在于她个人的记忆内,她发现“有数千人”分享他们亦拥有与她相同的“记忆”。

错误记忆

支持这种论点的人认为,我们的生活已从原本的平行宇宙,通过时空跳跃进入现在的平行宇宙;而反对者则认为这并不存在。目前,主流科学界认为此效应是被窜改后的一种“错误记忆”。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某名人的新闻时,会有“他还在吗?他不是早就死了吗?”之类的疑惑,其实都是“曼德拉效应”。

马哈迪的“曼德拉效应”,对每天看着他大发伟论的马来西亚人来说,或许是匪夷所思,但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回事。

记得2010年我到中国念博士时,中国同学问我从哪里来,我回说是马来西亚,他立刻说:“啊,你们的首相马哈迪非常有名!”

我赶紧向他解释:“马哈迪已经在2003年退休,后来继任的是阿都拉巴达威,2009年后是纳吉上台掌权。”

我还记得当时中国同学的不解表情,亏我和他还是“国际政治学”的博士班同学,如果连他都搞不清楚,更别说一般老百姓了。

无论如何,马哈迪就算争议性再大,我们也要公道评价他在掌权时,通过国际舞台和外交场合,成功打响我国的海外名声,而非介于新加坡和泰国之间的模糊国家而已。

中国人对马哈迪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1990年代初,马哈迪以响亮的声音批判当时最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并在中国因六四事件而面对国际社会制裁时,他独排众议率先访问中国,并加强两国经贸合作。

马哈迪不断指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民主、人权等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侵犯发展中国家利益,并呼吁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他不畏西方强权的形象,体现在一句“亚洲可以说不”的强悍口号,并强调“亚洲价值观”和“亚洲模式”,大大提高马哈迪的国际威望。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甚至评论:“中国人尤为欢迎马哈迪不时发出刺耳的反美言论……中国人显然认为,美国地位的任何削弱自然会加强中国对本地区的影响。”

阴魂不散

这也很难怪我的中国同学,直到现在还对马哈迪产生“曼德拉效应”。2018年马哈迪第二次任相时,对我们很多在1990年代成长、写过无数“2020年宏愿”范文、经过“文化霸权”洗礼的学子而言,真的有“历史轮回”之感,一点也不像“政权轮替”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马哈迪威权统治给我国的烙印很深,即使他不在位,其“政治遗产”仍“阴魂不散”地影响我国方方面面。我到现在也很难跟中国同学讲解,为何我们经过阿都拉、纳吉、慕尤丁、依斯迈沙比里到现在最新的首相安华,我们都始终还没离开过“后马哈迪时代”。

反应

 

要闻

政府应保护告密者 敦马:否则无人给情报

(布城27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认为,揭发“州议员集体贪污”事件的告密者,应在2010年告密者保护法令下受到保护,否则他们就不会提供相关情报。

他今午在《赛哈密:理想主义者》新书推介礼的记者会上,受询及此事时说,“我没有跟进(沙巴州政府最近的贪腐丑闻)报道,但告密者必须受到保护,否则他们不会提供情报。”

马哈迪也指出,我国应采用两线制,以防止类似上一届大选后的政治不稳定情况再次发生。

他说,目前的政治格局以“分裂的政党”和“派系”为特点,削弱了任何单一政党组建稳定政府的能力。

“当产生分裂时,你就会变得弱小。这就是巫统目前的情况,它已经分裂出5个政党。

“巫统曾执政逾70年,但如今分裂成5个弱小的政党。当分裂成5个,支持率也会分裂,无法组成足够强大的多数议席政府,单独执政。”

他指出,第15届全国大选凸显这种分裂的危险性,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从选民处获得明确的授权。

“我们现在的政府并不是人民选择的政府。它是一个不被人民喜欢的政府。”

此外,马哈迪称对副首相兼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声指有者试图拉拢国阵退出团结政府的说法,毫不知情。

对于净选盟日前为昌明政府的表现打出“D”分数,他认为,团结政府根本无团结可言。

“我不知道有团结政府。我看见的全是分裂,根本谈不上团结。”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