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5导因致国家陷困/杨善勇

马来西亚现有的困局,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出自多重导因:

一、经过5·13后分水岭的权力新布局,国策大事自此全部已定,剩下的都是微不足道的琐琐碎碎,无关紧要。

政治学学者何启良博士早在《政治动员与官僚参与》 (1993)的论述一语道破:“族群之间的重大课题大致上已经都尘埃落定。这些重大课题,如公民权丶官方语文丶独立大学丶文化政策丶经济政策,甚至政党之间的游戏规则,皆已上了轨道,实则上已变成了原则性的问题,所以已无谈判的余地。剩余下来的课题,基本上是‘大形’政策下的‘小形’政策。”

二、纵然属于小形的条规,我看也常有新官想要把衣食住行的习惯,强加在各族身上。结果,男女运动员参赛的项目和穿著,一再造成n方之间悬念重重的纷纷扰扰。

星星之火不可小觑

理解这点,我们自可明白何以肉骨茶名列美食遗产,遭到反复刁难。随后关闭国民型小学之声不绝于耳,KK超市甚至酿成轩然大波。之所以一再出现这些局面,绝对不是偶然的突发,而是反映任何鉅细靡遗的细微之事,都是不可小觑的星星之火。

三、官民双方解读出现矛盾,追究到底,公务员体系结构的沧海桑田,恐怕是个关键。时至今日,甭说高层,接近200万大军的全体大小官员,也没有几个非土著官员了。既然这样,开会议决,行政条例,所思虑的,必然鲜少纳入多元的考量。

四、总体而言,种族比率鸿沟越大。从市场论,身处一个七比三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肯定会摆在首位。年年月月,如此推进,中央的法律、地方的法规,自然随之不断修正了。

微型华小的学生来源,正是佐证。不少学校,不止非华裔转而占了大多数,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族群。处境如此,多元的诉求和需要,一定每况愈下,乃至最终渐行渐无。巫青团长阿克马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个预告者,提前通知大家未来的日子。

火箭议员装睡不醒

五、偏偏3·08、5·05、5·09、11·19的天翻地覆之下,一切照旧,基本法不但没有一丝的改变,而是变本加厉。犹为可悲,火箭的国州议员开始严重地马华化,始终装睡不醒,噤若寒蟬,保持静音状态。

如此这般,继续沉默,自然一波不平,一波又起。国家被搞灰了,阿克马则红透了。连串的涟漪可不是句号,而是逗号。诸君稍安勿躁,尚祈追看;再过不久,必有后续。坏消息是,经济搞不好,外资招不了,如何国泰民安,也就尽在不言了。

反应

 

灼见

【灼见】马哈迪只见中文招牌/杨善勇

占据的角度要是不同,所见的自然大相径庭。苏轼的《题西林壁》诗里展现的不止是人生的意境,也是视角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不久,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脸书贴文供称他在柏威年商场只见中文招牌,一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中国;于是故作不解问道:“此乃马来西亚,或是中国的一部分?”大概正是这么一回事。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都什么时候了,此时此刻,不论柏威年商场,乃至这个国家大城小镇的任何一个广场,几乎不可能出现只见中文招牌的景观。毕竟,地方政府法令已经明文有所规定写在招牌的语文了。那么,马哈迪到底何出此言? 

从不愿择善从之

追溯往事,马哈迪的这番论调,犹是要让华商和华社深深困惑了。大选之前他甚至曾经接纳2098个华团联署的1999年《华团诉求》,借以积极争取华人选票。大选之后,诸事已定,他随之转身遽然反脸,指控诉求好像共产党及奥玛乌纳云云。 

这种朝三暮四的操作方式,正是非常典型的马哈迪出招风格。人在马哈迪身边做事,前首相敦阿都拉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当年接受碧莉洁威西和詹运豪专访,阿都拉明明白白点出马哈迪一如既往的反反复复:“马哈迪自有本身的一套。他坚信他那一套是唯一的法门。当我另辟蹊径,他指责我错了。那就是马哈迪之道。大课题,他也是这样。除了自己的想法,他从来不愿择善从之。”(《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八打灵:SIRD,2013;页11)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眼下的问题,当然不在中文的展现,也不在英文的应用,而是马哈迪一时的天马行空。何况,那是中餐馆。对象群是谁,大家知之。那么,门口书写中文招徕既定的顾客,也是理所当然了。 

缘由浅显,思之自明。贵为两任一国首相,马哈迪岂有可能不懂得?既然这样,他的这番话,恐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森林茂密,空间隐蔽,处在那里,他看到什么? 

曾经排华的印尼,印尼机场也有了中文告示。大环境变了,政策和条规自然也要相应调整。马哈迪纵然不便远行,网络点击,也可以看到这一幕风景,何必为这一点事小题大做,喋喋不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