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惹味”野味惹的味/林煌达

武汉肺炎的病情越发告急,经中国疾控中心证实,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初来源,与进食野生动物息息相关。

中国人对野味的偏好,不仅增加了人类与病毒接触的机会,也间接使病毒在不同物种间传播、变异,且最终成为可致命的恶性病毒。



近期,一名女子进食蝙蝠的贴文,以及中国家长给幼儿喂食活蝌蚪的片段在网上开始疯传,引来了大批网民的批评及关注;今年月初,一名来自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年男子因误信生吞黄鳝能治便秘和前列腺的偏方,而生吞两条3公分粗、50公分长的黄鳝入肚,后来被黄鳝咬穿肠道,险些送命。

一般来说,中国人爱食野味,与其传统文化、医药偏方、猎奇心理等因素脱不了关系。在中国,光是明清时期的“水陆八珍”,就有鹿筋、熊掌、鹿尾、象鼻、驼峰、豹胎、狮乳、猕猴头等野味的身影。

由于东方社会普遍相信“药补不如食补”的功效,加上对猎奇、尝鲜的原始欲望,故喜爱通过食补来强身健体。在各国封建王朝举办的节庆活动中,罕见的“野味”也被视作一种“恩宠”的象征。

然而,除了中国人之外,中世纪欧洲人在品尝野味方面,同样亦是不遑多让,其中的古罗马帝国即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据说于公元218至222年在位的赫利奥盖巴勒斯皇帝,就曾用600只鸵鸟的脑子招待客人;此外,在中世纪约克郡内维尔大主教的就职宴会上,其菜单也曾出现野牛、天鹅、孔雀、牡鹿、狍子、海豚等稀有动物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极地生活且尚未完全摆脱“茹毛饮血”习性的因纽特人,因其生活条件困苦,至今仍被允许捕杀鲸鱼此种野味。尽管如此,倘若人们能从驯化的家畜中获取足够的脂肪和蛋白质,则没必要通过野味作为口腹之需了。

野味无法以形补形

从医学角度来看,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与家养动物的差别微乎其微,因此,食用珍稀的野生动物,既不能延年益寿,也无法让人青春永驻。对此,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总结了许多不可食用的野味,更否定了所谓“以形补形”的坊间说法。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也通过研究揭示了食用野味而患病的风险。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就像潘多拉盒子里的灾难那样,可通过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病毒传播,为全体人类带来一系列不堪设想的危害。

管好自己的嘴,不因追求口腹之欲而胡乱进食,除了是对己身健康的一种责任,更是对他人与整体社会的一种担当。

不论是2003年的SARS,还是在非洲中部爆发的伊波拉病毒,皆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让人类必须付出惨痛代价。

如此看来,进食野味显然是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当局应通过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等法律,明文禁止猎杀及食用野味。

近年来,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及减缓温室效应,不少科学家提倡环保、节能的“吃虫方案”,以拯救地球。事实上,在全球各地的许多国家如泰国、越南、墨西哥等,食用虫类已成了他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非洲东部肯亚境内近日出现25年以来最严重的蝗蜗,每天估计被大约3600亿只蝗虫大军吃掉可喂饱2500人的粮食,情况堪虞。

有鉴于此,对于那些无野味不欢的老饕而言,若他们仍旧无法满足于人们日常所食的鸡鸭牛羊猪鱼,或可尝试吃虫,在尝鲜的同时也能为救地球略尽绵力,可谓两全其美。

反应

 

要闻

中国人最多逾2.7万 外派来马专才贡献1亿所得税

(吉隆坡26日讯)截至上月31日,国内共有12万183名外派专业人士,他们大多从事电脑与资讯科技工作,并合共已被内陆税收局征收高达1亿令吉的所得税。

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指出,当中以来自中国的外派专业人士占多数,高达2万7460人,接着是印度的2万3131人、菲律宾有9302人、日本有8739人,还有印尼的8333人,这5个国家占总人数64%。其余36%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他说,根据大马生产力机构的数据,这些外籍专业人士为大马经济贡献750亿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 

他认为,大马吸引专业人士移居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低、政治稳定及经济有发展潜力。

他说,本地同事的技能水平及容易语言沟通,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

这些优势使吉隆坡在2023年外派专业人士喜欢移居城市排名中,在49个主要城市中名列第八。

赛弗丁今日在国会下议院,针对巫统巴耶勿刹国会议员拿督莫哈末沙哈阿都拉提问,定居大马的外籍专业人士人数及国家分布时,这么回应。

他表示,该部是按薪资等级排列,将外派专业人士或商家分为3个级别,第一级别是薪资1万令吉或以上、第二级别是薪资5000至9999令吉,以及第三级别是薪资3000至4999令吉。

“他们都是已获移民局发出居留准证的高价值外籍人士,我们按薪资来分类。”

他说,在经济影响方面。这些高价值外籍人士直接或间接向内陆税收局纳税。

“他们住在这里,孩子在这里上学,他们旅行、家庭开支、支付水电费和投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