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语言歧视”与“语言安全”(上篇)/林国安

月前,青年及体育部长赛沙迪在一项青年交流会上回应某学院生关于有公司企业指定应征职务者必须谙华语而令巫裔失去应征机会的投诉,表示除了中国公司,本地公司或企业征聘员工,不应指定应征者须谙华语或来自特定族群。因为这是一项歧视行为。

尽管赛沙迪部长事后澄清其所言“招聘不应要求谙华语”,特指不需要掌握有关语文的工作。



负责国家团结与社会和谐事务的首相署部长华达慕迪随后却表示,国民团结与融合局将草拟一项行动方案,以解决巫印裔应征工作所面对的种族歧视问题。

其实,赛沙迪部长的言论并不新鲜或第一次听到。早在2004年,时任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阿都拉迪认为,目前越来越多私人公司把通晓华语作为聘用员工,或是优先录取的条件,根本是具有种族歧视的做法。对于不谙华语的其他种族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限制,也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

狭隘思维令人遗憾

还有,根据2004年11月26日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东北社区发展理事会会长再诺表示,许多不讲华语的新加坡人不明白为何许多简单的工作要求会讲华语;他呼吁讲华语的人向不讲华语的人解释这种必要性,并帮助他们学讲华语。事缘两位小企业主登广告招人,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附加了条件:“华语流利者优先考虑”。

再诺因而质疑,“如果此举导致新加坡人更加广泛地使用中文,新加坡非华人和不懂中国文化的新加坡华人是否会将这视为对全球发展做出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反应呢?抑或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华人氛围加强、多民族氛围消弱的倒退的威胁?”



上述新马多民族、多语言社会,征聘启事因特殊需要,突出某族群语言能力要求,而被认为是歧视其他族群、歧视其它族群语言,甚至破坏多民族社会氛围,这的确让人遗憾!

实质上,持有这种观念或思维者,漠视多元民族社会语言多样性的本质,本身已经构成种族歧视和语言歧视的行径!

如果说征聘启事突出谙华语的要求,是对巫印裔族群及其语言的歧视。那么,不久前某地方议会下令老店商家以白漆涂掉五脚基柱子中文商号,否则征收广告执照费;以及街道路牌禁止附加中文名称等事件,不也是“种族歧视”和“语言歧视”的行为吗?!

反应

 

言论

华文教育的核心内涵/林国安

最近有论者提询“华教就只是母语教育吗”,认为我国华校“不仅仅是‘学华语’、‘讲华语’的温室”,而要强调“文化教育”氛围;“大马华教不应仅是‘华文语言的学习’,它更是‘文化教育’的传承”;“如果还在用‘母语教育’思维来搞华教,恐怕也是很难有共鸣的”。

这是牵涉华文教育核心内涵的重要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究。

实质上,华文教育的核心内涵,就包括华文母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两大要素,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彼此不能互相割裂。

然而,在现实中,母语教育往往滞留于口号性质的“捍卫”或“维护”,凸显华文教育斗争意识形态的一面。

华文教育须“学科化”

我国华文母语教育须要“学科化”,构建完整学科体系,夯实理论建设和科学话语论述,深化母语教育教学优越性实践,提升母语学科育人最大价值,以确保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最利便、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是本民族促进身分认同、开发族群智力、造就民族文化繁荣进步的最普遍、最灵便、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这已为教育学界所公认和实践验证,无需赘言。

值得关注的倒是近年国际组织关于母语教育教学价值的新论述,例如: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语言大会苏州共识》确认母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使用学习者的母语开展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身分认同的重要基础,母语教育应该应用在初期教育阶段……各民族和土著为使他们的语言世代相传所付出的努力,对一个公正和富有成效的世界亦很重要。”

2016年国际母语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发表献词,指出:“母语在多语言方案中是优质教育的基本要素。这切合《2030议程》可持续发展第4项重点目标的落实:关注优质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技能、知识和价值,实现梦想,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提升母语文化的综合品位,是奠定优质教育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订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其宗旨即在于强化各国人民的“母语文化意识”,坚定学生学习母语,传承并创新母语文化的信念;鼓励学生通过母语学习去亲近并融入其所承载的文化,自觉深植文化传统,夯实民族文化建设与创新,铸就母语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从而让民族文化的薪火代代长盛、永续辉煌。

树立尊崇感自信心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建设母语教育、发展母语文化,应该树立这份尊崇感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21世纪的学校教育场域,应成为实践宽容、尊重人权、实行民主、学习文化特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想场所。

我国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社会,利于各民族语文教育构建“跨文化教育”情境,在尊重、理解文化差异性与丰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多元文化社会中各种文化的主体性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发展和维持一种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华文小学学生种族结构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互异,尤其具备发展跨文化教育的条件。

首先,华文母语教育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但不歧视、不排斥其它民族文化。学校整个环境和氛围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情境,让学生既能珍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淀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又能包容吸纳不同的文化精华,扩展文化视野,养成文化宽容心态。

其次,华小致力构建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文化内容和事件,传播普世的价值观,充分反映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非仅突出主流文化社会意识与价值取向。课堂教学创造机会让不同种族、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其三,华文教育教学要理解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行为和方式,提供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增进个人、种族、社会、文化、宗教之间的尊重与理解。华文学校儒家人文氛围、和谐包容的文化生态,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