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言》挑战美以/谢诗坚博士
虽然我们当下很难预测《北京宣言》带来的效果,但能够拉拢巴勒斯坦14个政治派系在北京共聚一堂,签署了历史性的“宣言”;尤其是巴解机构(法塔赫)与回教抵抗运动(哈马斯)也齐齐出席,充分地展示了一个新中东的和平时代可能在《北京宣言》的感召下,得以实现。
在21世纪,中国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同凡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不但能独当一面推动宏大的政治理念,例如“一带一路”的倡议,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伟大工程;也让沙地阿拉伯(逊尼派)与伊朗(什叶派)在中国的调解下,恢复断了7年的邦交。
中国崛起成巨流
这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奇迹,也充分地说明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世界的一股新的巨大政治洪流。
这份《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是在2024年7月23日签署的,但也从中揭示一个小小的巴勒斯坦竟然有14个派系在活动,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巴解机构。
目前它的领导人阿巴斯已成为世界上比较认可的领导人,是阿拉法特的继承人,但立场比较软弱和屈从。
虽然阿拉法特早期作为巴解主席,曾一度矢言要把犹太人从阿拉伯土地上连根拔起,也曾多次发动武装袭击以色列,但在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达成《奥斯陆协议》,以在5年内让巴勒斯坦走向自治。然而,直到阿拉法特逝世,巴勒斯坦真正自治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

巴勒斯坦14个派别签署《北京宣言》,强调“巴人治巴”,组建民主和解政府。左四为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让以巴分别立国
这其中有一个不可破解的因素,那就是在1947年英国通过联合国,让以巴分别在巴勒斯坦立国。当年土地的分配如下:以色列的犹太国拥有1.4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6.4%);而划给阿拉伯人的总面积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2.8%)。
虽然联合国有此土地分配,但阿拉伯人完全不同意,中东回教国家更不能接受与以色列共存在一起,因而引发埃及率先向以色列发难,扬言如果犹太人敢于立国,它们就用军力打倒以色列政权。结果在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号召下,以色列国在1948年5月15日诞生,也就发生了激烈的中东战争。
这5场中东战争从1948年直到1982年才告结束,结果是以色列建国地位不变,且军事力量不断扩张和强化;甚至犹太人也不客气地把原本属于巴勒斯坦的土地占有了。到了2000年,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已支离破碎,巴勒斯坦只剩6025平方公里,在这劣势下,巴勒斯坦又如何建国?
为何犹太人要与阿拉伯人争巴勒斯坦这块土地?那是因为这块土地原本是犹太人占有的,他们在罗马时代(从公元前331年开始)被压迫而不得不进行大流浪,成为无家可归的民族,只能流离于前苏联及欧美国家,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巴勒斯坦。就这样犹太人在流离失所2000年后才在英美的协助下,通过联合国取得回家的权利。
时机成熟成功劝说
姑不论以色列如何顽强,直到今天它仍然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威胁,尤其是最近哈马斯领袖哈尼亚在伊朗酒店住宿遭人下毒手。伊朗指责以色列在背后操纵,但以色列坚决否认,有关悲剧也让以阿关系蒙上阴影。
为了能一劳永逸解决以巴冲突,中国在时机成熟下,终于成功劝说各方以大局为重,统一巴勒斯坦立场,达成民族全面团结,再来争取巴勒斯坦人原有的土地。
与此同时,也同意由联合国召集各派系,落实2011年开罗的《民族和解协议》及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
此外,《北京宣言》也认可且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争取以方释放巴方的囚犯。但《北京宣言》能否顺利落实,也取决于以色列的态度,更要获得美国的首肯。
在今时今日,以美没有太多的空间忽视巴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北京宣言》无疑是给美以最大的政治压力,不能继续对巴勒斯坦问题一拖再拖了。
《北京宣言》签署 中国外交胜利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左九)与巴勒斯坦各派代表,签署《北京宣言》后集体合影。()
作者:宋阳标
在中国政府的努力斡旋下,巴勒斯坦14个派别代表会面,并签署《北京宣言》。北京是促成此次握手的决定性力量,联合签署象征着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攀升。
2024年7月23日,受中国政府邀请的巴勒斯坦14个派别代表在北京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内部的分裂是巴勒斯坦一直未能真正建国的重要原因,如今巴勒斯坦主要的政治派别能在北京握手,是在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斗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舆论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同时也象征着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衰弱,宣言签署内容并不新鲜,但是宣言之外的努力是更为关键的力量。
巴黎,奥运会,当地时间7月25日,巴勒斯坦运动员们抵达机场后,穿过了一片满是巴勒斯坦国旗的“海洋”。现场人群高呼“解放巴勒斯坦”的口号,并用各种食物和鲜花对巴勒斯坦代表团表示欢迎。
就在2天前,在中国政府悄无声息的斡旋下,巴勒斯坦的主要政治派别在中国签署团结宣言。哈马斯高级官员侯赛因·巴德兰在一项声明中称:“《北京宣言》来得正是时候,因为我们的人民正面临种族灭绝战争,特别是在加沙地带。”
《北京宣言》明确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所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各方同意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并强烈呼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真正的独立建国。
就在巴勒斯坦各派公布《北京宣言》的同时,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正在华盛顿向美国国会联席会议发表一篇充满争议的演讲。以色列一些前任情报和安全官员呼吁美国国会领导人阻止内坦亚胡向国会发表讲话,理由是内坦亚胡缺乏以色列民众的支持,可能会因重大罪行而被起诉,并且他的演讲可能会损害以色列和美国的共同目标。

巴勒斯坦14个派别签署《北京宣言》,强调“巴人治巴”,组建民主和解政府。
落实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全面、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事关地区和平稳定,事关国际公平正义。
1965年3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首任主席艾哈迈德·舒凯里率团访问中国,这是巴解代表团首次访问中国。
代表团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的接见,与总理周恩来举行了会谈。
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
毛泽东还向代表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供巴解组织借鉴。中国政府表示,向巴提供财政和武器援助都是无偿、无息、无条件的。舒凯里在访问后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巴人民的支持是源于共同的遭遇,也是真正出自于内心,中国将是巴人民永远可以依靠的朋友。
原中国驻巴勒斯坦办事处主任郭伟表示,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最早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倡议”和“四点主张”,得到巴方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
在巴以问题上,中国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不断注入正能量。继2013年习近平在北京分别会见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内坦亚胡后,2017年习近平又先后在京会见双方,亲自劝和促谈。习近平还在联合国召开“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时,向大会亲致贺电。

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5月30日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共政治局委员兼外长王毅(前左)与阿盟秘书长盖特(前右)谈话。
中国立场坚定
郭伟指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坚定的。法塔赫中央委员会委员、阿拉伯关系与中国事务部部长扎齐称:‘我们不只把中国当成朋友,还是亲兄弟关系。’
沙地阿拉伯与伊朗的外交使节也是在北京宣布恢复中断7年之久的外交关系。沙地与伊朗是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2个大国,沙地是回教逊尼派为主导的国家,而伊朗则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回教什叶派占主导的国家。回教2大派别的战争延续了千年,而这次握手,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各派北京握手评价高
中东国家对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握手均给予高度评价,但是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却阴阳怪气。有媒体认为,将哈马斯和法塔赫带到一起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提升其作为和平斡旋者和中东重要参与者的形象。此次联合宣言签署前,北京曾在去年成功地促成沙地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谈判。
巴勒斯坦事务分析师哈布认为,巴勒斯坦各派参加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安抚中国。
他指出,各派都想得到这个世界强国的欢心。剑桥大学中国政治学教授贺斌说:“中国政府的确非常重视象征性的互动,当然,他们也试图让所有中国国内民众看到并认可:‘是的,中国政府很重要,在国际上是一股正能量。’”
鉴于巴勒斯坦各派有撕毁协议的传统,北京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江涌认为,虽说目前看有拧成一股绳的可能,但是不能排除今后他们会撕毁协议。然而,从能在北京签署这份协议,中国的份量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巴勒斯坦多个派系包括哈马斯与法塔赫组织在内,7月在中国举行团结会谈。图为哈马斯武装分子。
中国扮演特殊角色
长期研究国际问题的北京学者徐亮对江涌的判断表示同意,他指出,宣言显然是中国一次外交成功,这个成功强化了中国在巴勒斯坦乃至中东地区的“无利害”调解人的角色。但是人们也要对它的局限性有所了解,徐亮解释说:首先,宣言在国际法上如果没有强制执行的义务和责任条款,那么宣言只是一种象征和形式,没有可执行性。其次,本次宣言是巴勒斯坦各派组织本身建立和追求目标的最大公约数,是既有“组织意义”的通约和提炼,内容并无新意。第三,是不是说这个宣言就没意义呢?绝对不是。
徐亮说,宣言强化了“中国可介入/能介入/介入得恰当的巴勒斯坦问题角色”,同时各组织能够坐在一起,本身就是集体意志的表达和外交胜利。所以,宣言的意义并非在其内容,而在于宣言背后的深层次组织意义。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