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能忽略说好华教故事/许国伟

这阵子,打开脸书就看到独中学生出外筹款及“加油榜”课题的争议。

虽说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赞同或批评的看法。但是,个人情感上,是无法接受对独中乃至华教过激的批评,还有揶揄。

这,除了自己是华校生,也跟成长环境有关。

我们这一代人,常听父辈说起华教不容易;当学生时,没少过出外筹款和卖春联。即使毕业后,仍维系着对母校的情感,感念母校的不容易。

因为,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仅是回忆,也有着自己募捐而来的印记。还有深一层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华教并不陌生。

当说起林连玉、严元章博士、沈慕羽、黄润岳、林晃升、郭全强等多位华教先贤,尽管他们的时代离我们甚远,但对他们的事迹和奋斗,都熟记在心。

如今,我们熟悉的华教标竿人物,还有谁仍在?

陆庭谕老师走了,莫泰熙先生也走了,还有谁在述说华教的故事?讲述华教斗士的事迹?

有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这句话,虽然有鸡汤之嫌,但触动人心。

不能纯粹讲道理

华教和华校,也是一个不能纯粹讲道理的课题,很多时候是需要讲情感。

这些年来,不论是独中或华小要筹款,固然有董事会成员出钱出力,但更多的是小老百姓能响应,一分一毫,涓滴成流。

这是靠道理而来吗?或许有吧,但相信更多是情感。

但现实是,华教这条路走到今天,只靠情感可能会越来越难走。

当人们对华教故事越来越陌生,情感也就越来越淡;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更多是基于现实需求考量,也不再是对华教情感的坚持。

如今,独中学生筹款课题引起热议,且还有不少负面看法,这多少也是一记警钟。

至少,是提醒各校,除了筹款活动要更周全,说好华教故事也不能忽略。

突然想起张木钦在1996年,写在一篇文章里的疑问:“我们爱华教,但我们爱华校生吗?”

当各界对华教情感淡了,这疑问可能变成了:“我们爱华教吗?”

反应

 

文教

独中教师服务奖 438人获表扬创纪录

(加影24日讯)2024年全国华文独中教师长期服务奖颁奖典礼于今日举行,共表扬438名长期服务的独中教师,其中包括两名在教育领域坚守50年的资深教师,即波德申中华中学的林筱妹老师和安顺三民独中的孙凤娟老师。这一数字创下历年来最高纪录,彰显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2教师坚守50年

林筱妹老师于1973年高中毕业后,在校内老师的邀请下回到母校担任体育处助理,并从1974年开始留在波德申中华中学服务至今。

在颁奖典礼上,林筱妹老师回顾了50年的教育生涯,感慨良多。

“50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每一段经历都铭刻在我的心中。”

她分享道,最初的十多年在体育处与同事们策划比赛和组织训练,陪伴学生们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突破自我,这份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毅力,也教会了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之后,她转入辅导处工作,并担任主任三十多年。林筱妹表示:“辅导工作让我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在成长中找到方向。每一次谈心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与责任。”

她说,50年的岁月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无数学子的成长,她感谢学校给予的平台,让她的人生充满意义。

今年获奖的教师涵盖从教5年到50年的各个阶段,包括:服务5年的教师:162人;服务10年的教师:150人;服务20年的教师:57人;服务30年的教师:52人;服务40年的教师:15人;服务50年的教师:2人。

李添霖:坚持中华文化传承

独中办学成果丰硕

董总署理主席李添霖在典礼上致辞表示,去年共有424名教师获奖,而今年这一数字上升至438人,连续刷新纪录,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他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教师的崇高地位深植人心。”

李添霖提到,华文独中教育始终坚持中华文化传承,“独中秉持高素养的办学方针,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发展成绩斐然,这都有赖于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付出得来的成果。”

他透露,董总未来将配合华教综合大厦的落成,建立师资专属培训机构,为独中校长、行政人员及教师提供集中培训,提升教育品质。

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代表叶非比致辞时提到,台湾侨务委员会自1991年起,每年奖励长期从事华文教育的海外教师。今年,438名教师和校长获奖,创下34年来的新高。

她指出,为鼓励马来西亚学生赴台深造,台湾政府提供多项奖学金计划。其中,2024年“顶尖及杰出侨生奖学金”共授予52名马来西亚学生,其中42名为独中毕业生。这些学生的卓越表现归功于独中教师们的辛勤付出。

当天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侨务组组长杨修玮、秘书宋怡颖、董总副主席卢成良、杨才国、副秘书长黄再兴、中央常务委员罗志昌、董总执行长梁胜义、副执行长锺伟前、曾庆方,以及多位教育委员会负责人和长期服务奖获奖教师代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