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不要低估你的孩子/周若鹏

我妈这样对我,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时我最多六、七岁吧,第一次看到电子手表,没时针分针,看不明白那些数字。我问妈妈,她打发我说:“你不会的啦!”于是我自己盯着电子表看,比对我已经明白的时针分针,终于看懂了数字的意思。

六年级时看大卫考博非穿越长城,节目中他表演塑胶圈魔术, 我很好奇,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小时多吧,终于破解,之后还能表演给大家看。这并不是因为我特别聪明,只因为我还小,不知道什么叫“困难”。

这几天某家长在面簿控诉二年级华文课本内容太艰深,在我的社交圈子引起注意。那位家长引用的几个例子是课文中的童诗,说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人也搞不懂。他说,语文是用来沟通的,能沟通也就够了,不该如此刁难小孩。我不是教育专家,只谈我的观察。

家长读不懂诗,那是因为在他求学的年代课纲不同,没经过这样的训练。课文难吗?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谈,首先,不要低估你的孩子,像我妈当年低估我那样。我的孩子很小就读哈利波特,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能吸收多少;最让我掉眼镜的是他们读原版福尔摩斯,那是我中学时放弃阅读的一本书,因为实在啃不下去。

小孩不知道什么叫困难,给他什么,他就消化什么。就算他一知半解又如何呢?当年我们读文言文,不也常常如此?种下的基础,依然能丰富我们的学识,帮助以后的阅读。

另一个角度谈语文之用。说学语文只是为了沟通,我的天啊!莎士比亚可以跳海了;李白、杜甫白活了;林夕、黄伟文一直在骗吃骗喝,Christopher Nolan的剧本都是垃圾。像绝大多数功利至上的家长一样,完全忽略孩子的艺术修养。艺术有什么用?我不深谈,就说实际功用,大家都懂得的功利。

语言之用不止在于沟通,在沟通发生以前,脑子里先要有内容。思考离不开语文,语文能力越强,思考越灵活,因为你用有更丰富的词汇,能运用多变的句子,便于储存与处理讯息。阅读和写作还可锻炼组织能力,能帮助我们更全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诗和数学一样重要

阅读诗歌能锻炼联想力,这可是创意和想象力的基础。诗和数学一样重要,因为人生不像数学总有正解,我们要学会凡事都有多面诠释,接受人生的晦涩。

读诗懂与不懂,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建立鉴赏能力、思考能力;就好像解数学题那样,我当年的成绩是D,三角几何后来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我建立的逻辑思考受用无穷。

如果读不懂二年级的课文,该反省的是大人。大人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估小孩。也许比较积极的做法是——搞懂它,和小孩一起学习。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