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中产阶级消失——危机愈深/南洋社论

全球财富不均没获解决,就在人类极度不安,茫茫然寻找对策时,包括大马,正快速走向极端。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最新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私人财富总值达166.5万亿美元、成长了5.3%,但大半集中在1%人口的金字塔顶端。



占全球人口1%的百万富翁拥有全球45%的财富,创历史新高。预计到了2021年,这1%富人的财富总额将进一步增长至115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51%。

这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富者恒富,穷者恒穷,全人类始终没辙,最终迫使中产也被拖下水,一并沉没。

全球有1,790万户百万富翁家庭,财富总额逾75万亿美元,份额从2015年的44%上升至45%。

美国的百万富翁家庭最多,700万户,中国第二,210万户,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紧随其后。预估到2017年年底,亚太地区包括日本的家庭所拥有的财产,就会超过西欧的家庭;而超越目前全球排名第一富有的北美地区,也只需要3年不到的时间。

正因为中国强劲势头带领下,亚太地区今年可能会超过西欧,成为仅次于北美的世界第二大财富市场。其中香港和新加坡的百万富翁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未来几年可能会抢了瑞士的风头。



就在大马私人财产随着全球与亚太财富的不断增长,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下,M型社会出现了加大化的趋势。大马的M型社会问题,10年前就被提出,相同的,在大家没辙中恶化。

约11年前,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中直指当时日本乃至全球普遍的发展趋势,即代表社会富裕与安定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消失,其中大部分向下沉沦为中下层阶级,这将直接导致各国从倒U型社会转变为M型社会。

在这本书中,大前研一创造性地用M来比喻社会经济结构的两峰形态,一边是收入最高的一群人,另一边是收入最低的一群人,彼此距离相距甚远;而中间的下陷处便是收入中低的大多数人。

2016年,大马人口达3170万,就业人数达69.5%,只有15%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相比之下,今天的大马经济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更不利于中产。

经济学家估计,如果我国无法在少子高龄化趋势、以及人工智能和高负担社会年代双双到来后,摆脱中产陷阱,以及其对中产阶级带来的长期压力的境况。

未来的二三十年,不只是一个痛苦年代,中产阶级不但未能加大,还会持续衰落,甚至掉入低收入群中。

别以为只要咬紧牙根,好日子还会回来,你正从中产沦落到‘下流社会’而不自知。

今天,不只是80%国人买不起房,专家说月入1万4000令吉的家庭,每月能还房贷的盈余已从2013年的2960令吉下降到2015年的760令吉。

大马经济与社会板块正经历一场大变动,它像海啸般呼啸而来。全球化的趋势已席卷大马,随着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的增多,人员被精简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大,更多中产阶级将逐渐被淘汰,当这一波社会变动的浪潮落下,社会财富将被重新分配,没人能躲得过。

其结果是,贫富不但进一步恶化,也把更多中产迫到低收入群去。

反应

 

职场

【南视界】工作别只为了存退休金

我们经常听到“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那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史蒂夫西尔博德(Steve Siebold)在其所著《富人是如何思考的·How Rich People Think》一书中,提出100个话题,向读者全面展示:“决定普通人与富人之间身分和财富的差距,并不是身世或是机遇,而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想截然不同。”

首先,史蒂夫西尔博德分析,中产阶级者与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中产阶级者为金钱工作,他们取得的就只是“花费”,并不能借此赚到更多的钱;而有钱人则是完全相反,他们汲汲营营于追求未来的财富,着手取得能继续帮他们“赚钱”的资产。

更进一步来说,中产阶级者就像你我绝大多数人一样,从工作取得收入后,多半是为追求当下的享受,举凡买iPhone、名牌包或是出国旅游逛街血拼等,一旦满足了个人物质慾望,又再继续拼命“为钱工作”,如此存钱、花钱周而复始,容易陷入缺钱甚至负债的无限轮迴当中。

但是反观有钱人创造财富的做法,他们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如何赚大钱的盘算上,以买房的例子来说,重点不是别买房子,而是别买负担不起的房子;换句话说,买得起,就是“资产”,如果买不起又执意要买,那就是“负债”了。

史蒂夫西尔博德强调,中产阶级者与有钱人对于“金钱”的看法与态度迥异,可为是天差地别,中产阶级者有必要好好自我检讨一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